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198)

吴寿山知道队长指的是自己,可难得没有再反驳。

大家便说:“队长说的不错啊,要不是万彩凤教唆,二龙也不能进监狱。”

“咱们以后都向鲁老师家和陈婶儿家学,教孩子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

小春婶儿又宣布,“判决书下来了,我们生产队的田还要重新再划分——万彩凤被判刑进了监狱,不用分了。”

万彩凤出事了,社员们一下子都转变了思想,不再一心占便宜争好地,就连一直有诸多不满意的吴寿山也不再作声,而吴红早也悄悄地离开了红旗九队。

先前万彩凤就是一直带着二龙到处占便宜,从抢鲁盼儿家的自行车开始,到偷八队的鸡,再到偷化工厂的线。谁家也不想走他们的老路。

何况小春婶儿已经很公平了,好地和不好的地都是搭配着分的,不会让哪一家吃亏。

分了田,生产队的公共财产也都很顺利地分了下去。

大家最后在队部里签了字,按了手印。

出了队部的门,社员们就开始商量育秧。

春天快来了呢,要想水稻种得好,育秧是第一步,肯定要重视起来!

没要水田,鲁盼儿不必操心这些,正好刘南听到她回家了便与几个朋友过来做衣服,“我们专门等着你的,过年都没有穿新衣服。”

“太夸张了吧?”

“不夸张,我现在只穿你做的衣服。”刘南又好奇地问:“你在北京见过外国人了吧,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

“他们穿的衣服色彩很丰富,样式也新奇,还会戴装饰品……”

所有的人听得入了迷,也心急难奈,“鲁老师,你赶紧帮我们也做几件新奇的衣服呀!”

虽然见了许多,但是要做还并不现实,“他们衣服的面料与我们不同,很多都买不到,”鲁盼儿特别观察了,“比如一种叫牛仔裤的,很厚实,简直像帆布一样厚,多半是蓝色的,用棕色的线缝纫;再比如他们穿夹克衫,没有扣子,要用金属拉链……”

刘南就失望地说:“那我们岂不是什么也做不成了?”

“有一种可以试试,”这个问题鲁盼儿自然想过,“很多外国人里面穿着格子衬衫,挺好看的。”

“格子衣服?我们这里也有呀。”而且还多半是小孩子穿。

“不是我们日常穿的样式,”鲁盼儿拿起笔勾出了形状,“你们看,是这样的,宽宽松松,很舒服的,现在穿在大衣里面,再暖和些就可以直接穿了。”

“我要做一件!”刘南已经决定了。

大家纷纷响应,鲁盼儿又告诉她们选什么样的布料最好,最后嘱咐,“你们买布时也替我带一块。”她自己也跃跃欲试呢。

正说着,就听门外轰隆隆地响,刘南就问:“这是什么声音?”

“像是拖拉机,”鲁盼儿不是很肯定,公社的拖拉机怎么开到自己家门前?推开门一看,就见田翠翠穿着红棉袄,头戴红围巾,正高高地坐在红色的拖拉机上,“哇!田翠翠,你竟然会开拖拉机了!”

田翠翠停下拖拉机,跳下来笑了,“前段时间我出门就是去县里学开拖拉机、买拖拉机。”

鲁盼儿回到红旗九队后去看过田翠翠,那时她不在家,现在才知道原来如此,“你好厉害呀!”

“你不仅会开拖拉机,而且这台拖拉机还是你买的?”刘南吃惊地问。

“对呀!”田翠翠笑着说:“我认识你,文工团的演员,还到我们生产队演出过。你是从襄平县来做衣服的吧?等鲁盼儿做好了我可以帮你们送到县城去,开着拖拉机很方便的。”

“太好了,正好我们来一次很不容易。”最近哥哥特别忙,所以刘南和朋友们骑着自行车来的。

“过几天我就去襄平县买种子和化肥,顺路就捎去了。”田翠翠这几年一直做着各种生意,特别擅长与人交往,很快就与大家熟识,听到大家要做格子衬衫,也请刘南帮忙买了布,送衣服的时候正好取来。

刘南回去还要排练,交待好衣服的事儿也就走了。

田翠翠陪着鲁盼儿送了客人,便笑着说:“你送来的指甲钳可真好,不愧是外国进口的东西。”

“比起拖拉机,指甲钳又算什么?”鲁盼儿不盛佩服,“你真有魄力!”

“这是最小的手扶拖拉机,”田翠翠伸出三根手指头比了比,“花了三千多块钱!”

“可真贵呀!”鲁盼儿咝了一声,“比我家新买的房子还贵呢。”

“我把这几年挣的钱都拿了出来,还在信用社贷了款。”不过田翠翠却满怀信心,“现在农村改革了,再没有人抓投机倒把。我正要借这个机会大干一场!现在我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店,除了油盐酱醋、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这些日常小东西以外,还代卖种子、化肥、农药……而且我买拖拉机机不只为了运货,也可以耕田。”

“翠翠,你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鲁盼儿很佩服,“以后我们日常缺了什么,再不必去公社,到你家就能买来,方便多了。还有眼下才开始包产到户,许多人家都想着养牛耕田,你竟然买了拖拉机!”

“郑干事说,我们国家迟早会实现农业现代化,耕牛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他特别支持我买拖拉机,这个手扶拖拉机就是他帮我选的,虽然小,但耕田、拉货样样都行!”

田翠翠说的郑干事就是郑峰,鲁盼儿点点头,“他上大学学的就是农业专业,你听他的肯定没错。”

“对,他不只懂得农机,还懂得种子、化肥、农药……”

正说着话,生产队里许多社员都过来看热闹,田翠翠开着拖拉机,一路上早在九队引起了轰动,大家都有许多问题。

田翠翠一点也不烦,笑着一一回答,又应大家的要求,开着拖拉机在带着几个社员们在九队里转了一圈。

鲁盼儿见宋春妮也在人群中,便招手与她说话,“我打算请田翠翠帮忙用拖拉机犁地了,顺便在她家买种子、化肥和农药。你们家用不用?要是用的话现在就跟她约好,免得到时候人多排不上。”

陈建国和宋春妮见鲁盼儿只要了旱田,便也同样要了山脚下五十亩旱田,放弃了水田。陈婶儿年纪大了,春妮要上课,建设和建立还太小,虽然有建国这个壮劳力,但是他大半时间都在外面打家具挣钱,没空儿伺弄水田,正与鲁盼儿家里情况相似。

现在鲁盼儿请请田翠翠帮忙解决了犁地、种子、化肥等一连串的问题,顺便提醒宋春妮。

如今陈家正是宋春妮当家,“这样可省了不少时间呢。”转身去找田翠翠商量,“我们家的田与鲁老师家,请你也帮我们买一样的东西,再加上春耕时犁地。——要多少钱?”

田翠翠今天开着拖拉机来九队,除了来看鲁盼儿,自然也有宣传的意思,价格她早想好了,便一一说了,“乡里乡亲的,一定不会多算钱的。”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