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98)+番外

飞珠在眼前出现了几回后,就在滕琰的示意下不再出来了。邓锋最初见了飞珠,吃惊之后,也同其他人一样,对飞珠还是很客气的,有时还同她说笑两句,在军中遇见个漂亮的女人,哪一个男子不多看两眼,飞珠也适应了。

现在需要回避的是燕王,他对飞珠的厌恶越来越掩盖不住,滕琰估计是觉得飞珠打破了军中无女人的古训,让他有些没面子。燕王这人特别地讲规矩。

虽说燕王的军中是真的没有女人,但不等于军营附近就没有,这样一支大军住扎那里,周围就会形成一定依附的商业,

燕王驭下甚严,决不允许手下有欺压百姓的行为,所以,军营外的买卖还算好做。

在离主营南大约一里多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市,饭店、杂货铺卖什么都有,还有缝补、浆洗衣服的生意,也很受军士的欢迎,当然也有特殊的生意,只要双方你情我愿,自然谁也管不着。

所以,有时滕琰觉得燕王对飞珠的不满就是掩耳盗铃。

但她也不想因为这事直接与燕王对上,平时尽量回避。

不料,燕王开口说:“军师说滕公子在练双修,必得带侍女才肯来辅佐本王。”

燕王大约是在给邓锋一个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许他是在给自己一个解释。滕琰只能保持沉默,心里想,原来郑军师用的是这样的借口!

邓锋语重心长的劝滕琰:“《黄帝内经》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故而我家规定年二十后娶妻,你才十七,实不宜习什么双修。”

滕琰打扮成男子,怎么看也不象十六七的小伙子,倒象个少年。听着邓锋的话,滕琰就只是笑,心中暗想如果现在就告诉这两个人她是个女子,不知他们的表情得有多精彩。

“公子,你们道观都得习双修之术吗?”燕王还开始八卦。

“是啊,入了道观,必须习双修之术。”反正也是胡言乱语,还不如搞笑呢。

燕王却真的信了,还问:“那军师也常常修道,怎么不习双修?”

“军师和我并不是一个门派的,故修道的方法不同。”滕琰继续瞎说。

“我就不信什么修道,有谁见过真的修成仙的。”邓锋不以为然。

“不过,置身深山,不问世事,就是不能成仙,也是好的。”燕王又流露出一些向往。

滕琰和邓锋都不再接话,皇家的秘事谁能知道,燕王不用说一定有着他的原因,要不,年纪青青的怎么会这样想?

还好,燕王自己先略了过去,到底是在军中的酒宴,说着说着又谈到了武艺,燕王就又问滕琰,“公子可练过武艺?”

这个年头,皇族、勋贵、世家的男子基本都习过武艺,就是道观里的道士,也有不少武艺不错的,为了是出门行走方便,做为开国公家的子弟,即使从小在道观长大,不会一点功夫有点说不过去,但事实就是这样,滕琰说:“没练过,我只会骑马。”

“那天我们在校场,燕王还叫你去演武呢,后来才知道你先走了。开国公弓马娴熟,我就不信世弟一点也没练过?”

“饭也吃完了,走吧,我们去校场。”燕王是行动派,起身带头先走。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六章

滕琰不想去,说是喝酒,只有邓锋喝了几杯,燕王和她其实就是吃饭,刚吃过了没多久,就又要去校场,她可一点也不想动。看邓锋一脸雀跃的样子,这就是军中男儿的本色?男女毕竟是不同的,性别不同本身就是巨大的差异。

但是这个差异她也不想弥补,也弥补不了,就直接请假,:“我刚刚吃多了,不想动,你们去吧。”

燕王和邓锋哪里能让她偷懒,要是没有滕琰跟着这两个人,他们之间哪有那么多可聊的,这位滕公子极有亲和力,才智又高,言语爽利,还能时不时地发出些惊人之语,想不佩服都难。再说了,燕王那里是郑军师一直在唠叨,邓锋那是邓将军在督促,都是让他们多与滕琰来往,当然他们自己也愿意和这个滕公子相交。

于是,滕琰被邓锋大手一拉,说什么都没用,在武力面前什么语言都是苍白的,就到了校场,上了马。

马战用的武器滕琰说什么也没拿,这两个人也没勉强她,看她的体格,也真拿不动,一只长刀长枪什么的,都有几十斤重,就是拿起来了,也挥不动。

没奈何,滕琰还是拿了弓箭,在这两位面前,滕琰的那点功夫就是班门弄斧,不过不弄也不行,滕琰只好射了几箭。

看着滕琰的成绩,这两个才相信滕琰先前的话,是真的没习过武。邓锋赶紧收了不可置信的表情安慰说:“没什么,世弟要是武艺超群,我这个世兄也就不用活了。”

滕琰得了这个下台阶,只好想也是这样,她的才能现在已经是人人称赞,总有一样不如别人的也能让大家开心点吧,回头看燕王,嘴角也有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不过还是指点了一下滕琰说:“我看滕公子力量不够,但身体还很灵活,而且年纪还小,从现在开始练起,两三年的功夫,也能有小成。”

邓锋更热心,说:“上次我就说要带你练武,你还不听,燕王也说了,明天起,早晨我去叫你,先从剑术上练起。”

“每天再射一百箭。”燕王在一旁又加了点功课。

滕琰知道这两个人是好意,在军中,她的安全虽然有保障,但怎么也不如自己会点功夫,能应付个特殊情况,更主要的是还能强身键体。

要是早几年能认识这两个尽职尽责的师傅就好了,当初她要学些武术,父亲、大哥还有窦师傅一起反对,最后也没学成。

现在,她想习武的心已经淡了,但有这么个好机会……滕琰思索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接受他们的一部分建议。每天她也得锻炼身体,改成练武也是一样的,至于学武的师傅嘛,就不麻烦邓锋了。

邓锋本来也是个忙人,再说,与滕琰间的差距又太大了,她还是找个水平一般的侍卫教就行了。

滕琰本来就是勤奋的人,既然想好了,就每天练上一会儿,学成了一套剑术,射箭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但比起真的习武者,还差得远了,就是想有什么成就也是不可能了,但滕琰明显觉得身体强健了不少。

初刚刚到来,在准备两个月后,攻城终于开始了,这一天的早晨,所有将领齐聚燕王的帅帐,燕王坐在正中,郑军师各滕琰陪坐在一侧,几十个人的帐篷里鸦雀无声,空气里弥漫着紧张而肃穆的气氛。燕王用庄重的声音下达了一道道军令,接到军令的将领们陆续出帐,负责各种攻城器械的将领们先用这些武器对城内进行攻击,接着由四位将军各带本部兵马攻城,还安排了人守护军营,城破后追击逃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