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84)+番外

滕琰的态度让郑军师非常满意,请父亲进来一起商议,把细节总是都理好,第二天,滕琰就正式上班了。

按照事先商议好的,滕琰,现在叫滕瑾,是滕家嫡出二公子,小时因体弱在山中道观长大,学成一身济世救国的本领,由郑军师请来帮助治理燕地。因为瑾公子一心向道,视富贵如浮云,故不肯接受任何官职,只同意到新成立的昌平郡守府协助军师,也就是给郑军师做助手。

因为军师的重视,给瑾公子的待遇也很高,一辆马车,配有车夫,在郡守府有专门的办公地点、休息室,还有十个军士做护卫。除此之外,滕家还派了一名丫环、两个管事跟着。

父亲是不满意滕琰出头露面的,不过他的一些刁难郑军师都答应了,最后就达成了这些条款。还有两条最核心的没对外宣布,一是如果陆伯甫来迎娶,滕琰就停止工作,回家嫁人,至于嫁人后怎么办就得与陆伯甫商量了。二是因为父亲坚持不让滕琰任官职,滕琰就要求郑军师给她高工资,她要了一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燕国一年的赋税才合三百万两白银。她出来做事不可能长久,不用考虑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一锤子买卖,给家里挣些实惠是最重要的,至于荣誉什么的就是顺便。

滕琰看郑军师也很满意这些条款,待遇什么的这位大人物不会在意,滕琰要钱他倒更放心,想管理好有能力的人不容易,滕琰主动把短处交到他手里,一个只是想多为家挣点银子的人会让他松一大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十五章

因为不同于以前的临时客串,滕琰在第一次亮相时还是花了点心思的,用炭笔描粗了眉毛,为她增加了些男子气。最主要的是衣服,这里人穿的是交领衣服,不用纽扣,整个脖子都露在外面,如果衣服松了还能露出胸前的一小片皮肤。滕琰既然是道士,就按道士打扮,滕琰外衣基本同大家一样,中衣却是高领的,护住了脖子,还在里面设了个纽扣,保证不会开,这样,喉节的位置被掩盖住了。

头发同样在两侧各留了一绺,挡住耳朵,还在耳孔处用郑军师敷面的粉遮掩一下。

这样,一个翩翩少年就玉树临风地站在大家面前了。

上班第一天就很忙,郑军师临时成立的官署就设立在昌平的郡守府,还是延用了原来燕国的郡县设置,昌平郡下有十八个县,每个县下又有多少不等的若干乡,乡下又有亭、里。昌平郡内的犬戎人已经完全被消灭了,现在各处的人员任命尚未完成,眼下最紧急的就是安排好今年的春耕。

滕琰给郑军师出的主意已经由几名书生拟成文,待郑军师看后打算下发,郑军师就让滕琰先帮着看。滕琰知道这道文书要由尚在昌平府内的各县的官员们直接带回去后,就又提了个新建议,临时组织了一个几十人的培训班,由准备任命的县令、县丞、县尉及郡尉府的府吏组成,先是讨论春耕的新政策,然后就是完善,再讨论如何执行,最后分配人手,按县之大小、人口多少每县分配多少人员,给多少种子,耕种工具,再请邓军师调派军士协助运输。一直到午夜时分才将上述事情一一定妥,明日一早,各县人员直接回到各处,要求十天后完成春耕的布置工作,郡守府会派人下去检查,并同时安排官田和无人登记的田地的耕种工作。

在滕琰忙忙碌碌带着培训班的人员讨论学习的时候,邓军师先是坐在一边给他压阵,毕竟他一个毛头小子上来就想管理几十个官员肯定会有不服的,接着他也认真地加入进来,这无疑是这个培训班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在培训结束前,滕琰请他为大家讲几话时,他已经很适应地配合着滕琰给大家一定的鼓励、许诺和威胁。

两人对对方的表现都非常满意,郑军师觉得他慧眼识珠,滕琰的才能确实并非虚言,他又派了身边的几个亲信送滕琰回家,以示重视。滕琰也很高兴郑军师能够在给她支持的同时还能对她完全放手,让她省掉了树立威信、扯皮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春耕工作。

她更满意的是滕珙也在培训班中,郑军师果然守信,滕珙刚刚被任命为昌平最大的蓟县当县令,这是要培养他了,滕珙在开国公府长大,与官场上的人有一些接触,也有一定的见识和才能,但短处是从没去过基层,现在安排他从基层做起,打好基础,将来的仕途更容易。

不出意外的,滕琰和滕珙到家时,父亲还等他们,其实滕琰知道,父亲这一天也没闲着,家里突然冒出个二公子,父亲总得给亲友们个说法,瞒着的还好办,几个知根知底的,他总得先去说明一下,以免以后闹出什么误会。

“琰儿,累不累?”进了屋子,父亲拉着滕琰的手左看右看,好象多久了不见似的。

“父亲,你没看见,妹妹真有才具,昌平郡任命的各县和县令、县丞、县尉还有郡府府的府吏,一屋子几十个人,妹妹坐在前面,引导大家,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一天时间定好了今年春耕的事,又把各县应发放的种子,工具什么的都计算清楚,连运输的军士也都定好。那真是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不等滕琰出声,滕珙先开口了。

“这不算什么,我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今天要是没有郑军师,不会这样顺利的。”滕琰实事求是地说,又告诉父亲:“我现在身子好着呢,一点也不累。下午传信过来,让给大哥收拾行装,可准备好了,明天城门一开,大哥就要走了,去蓟县当县令。”

父亲是不同意滕珙出门的,按他的想法,滕珙应该陪着滕琰,没想到滕琰出门才一天,滕珙就要离开昌平府了。虽然知道决定好了事,他还是问了一句:“行装让你母亲收拾好了,但珙儿一定要出去吗?”

滕琰知道父亲的心思,就说:“父亲,大哥是咱们家的顶梁柱,现在郑军师愿意培养他,你应该高兴才对。不是说,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吗?现在就是锻炼大哥的时候了,你可别心痛。”时代的限制,注定她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的,只有全力失持滕珙进步,将来滕家才能保住富贵。

滕珙也表态:“父亲,儿子一定勤勉于政事,做出一番成绩,光耀滕家门楣。”

“我自然放心你,就是你妹妹,以后就是一人啦。”这里没有让父母接送孩子的风俗习惯,要不然,滕琰敢确定父亲一定会天天接送她上下班。

“父亲不必担心,郑军师今天同我说任命我为蓟县县令时,我也担心过此事,不过,你是没见到妹妹的样子,镇定自若,胸有乾坤,在一起议事时,我都忘了她是我妹妹了,也跟着大家称公子。父亲就放心吧,只管在家中休养身体,不用为我们兄妹操心。”

滕珙的话说得特别对滕琰的心思,她一工作起来就能进入忘我的境界,跟上她思路的人自然也没时间想别的。还有一件事得让父亲同意:“明天我就不带飞珠去了,我一天也没用她在身旁侍候,回来时,差一点就把她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