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73)+番外

有了时间,滕琰就问邓钰喜欢什么样的男子,邓钰大大方方地说:“我喜欢象父亲那样的英雄。”

滕珙和邓将军,一个文弱书生,一个气宇轩昂的武将,简直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啊?滕琰小心翼翼地问出了这个问题后,邓钰大而化之地说:“父亲说滕大哥是英雄,要不是他想出了守城的法子,我们就都被犬戎人杀死了。我父亲也是英雄,当然一样了。”

真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呢,现在滕琰那一点点的内疚全没了,把对邓钰这阶段的放纵全收了回来,重新安排她和滕珂一样读书、做家务,小孩子,多学习多磨练,慢慢就成熟了。

一转眼,正月就过去了,轻松的日子也没了。父亲和大哥又开始几天见不到人影。天气很快就会暖和,犬戎人还在城外,城墙上每天依旧断不了人防守,制造武器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秋天时昌平险些失守的主要原因就是武器不足,特别是箭已经用尽了,不能对城下的敌人进行有效的阻拦,使敌人能比较顺利地爬上城墙。其实在这种冷兵器作战的时代,靠着高大坚固的城墙防守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前提之一是得有足够的武器。

制造弓箭的工作早已经开始了,在昌平城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人手紧缺暂停过一个阶段,那时所有的男人都在守城。自从城墙外的坚冰形成后,制造箭支的工作重新得到重视,而且不只是弓箭,还有其它需要的武器。

邓郡尉这个人行动力非常强,在制造武器上也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对提供制造实用的守城武器思路和具体方法的人重赏,调动了满城人的才能。应该说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昌平府的人设计出了十几种协助守城的方法,有一面都是伸出去的尖刀的推车,有改良过的硬弩,还有一些并不算武器,但也实用,比如能引燃云梯的泼油引火的法子。

总之,昌平内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兵工厂,至于所需的原料,只能是征集了。只要是制造武器需要,不论哪一家的东西,无条件的上交,就是拆房子都算不了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没有人抱怨,守不住城,命就没了,身外之物实在顾不过来。

不过民以食为天,人可以住简陋的房子,穿破旧的衣服,减掉很多日常用品,但省不了吃饭。昌平城内产不了粮食,粮食越来越紧缺。

食品的种类明显减少了,一样样的东西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肉已经不用去想了,接着连白米、黍米都看不到了,只有菽和麦两样。好在正月里,大部分的人还能吃饱。过了正月,缺粮的情况马上就突出了。

这是因为年前,邓郡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征粮,几家大户都被迫拿出了不少的存粮,由郡尉府统一发给了昌平城内吃不上饭的人家。

昌平府内,如果有太多的人吃不上饭,不仅容易产生矛盾,更主要的是守城的力量会大幅度削弱。

从富户家中征粮,这个结果是必然的。这个时候还想自家存着大量的粮食,不管外面的人吃不饭,是肯定行不通的。昌平城内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就是现在城中的人想投降,犬戎人都不会允许,他们在昌平城吃的亏太大了。

所以第二次征粮采用的再不是温和的相劝和自主决定捐献的数目了。年已经过去了,昌平府的兵勇们也没了顾忌,直接将各家的粮仓都搜了,有不配合的人家还将家中完全查了一遍,将粮食统一集中,再按量给全城的人逐日发放。

发放的量自然不够充饥,不过,起码能暂保证昌平城内不至于一下子饿死太多的人。

就以滕家来说,现在也吃不饱饭了。邓郡尉虽然还坚持按军中最高的标准给他们家每月送一次东西,但同昌平府内的情况一样,食物种类奇少,数量也大幅下降。不用说,邓郡尉虽然一直没承认,但军中储备的粮草一定也是不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十七章

菽就是黄豆,麦就是小麦,最通常的做法就是豆羹麦饭。就是用黄豆煮汤,用带壳的小麦磨碎了蒸熟,豆羹让人看上一眼就全无胃口。麦饭粗得难以下咽。就这些尚不能吃饱,更不用说想要精做,那样可损失不起。

再加上盐已经不足了,糟糕的饭菜加上淡而无味的滋味,不仅让人不想吃饭,还浑身无力。

饭桌上的气氛更是糟,大家都是大眼瞪小眼地盯着有限的一点食物。男子们每天到城墙上防卫、或者出去做工,必需让他们吃上七八分饱,每一家也都是这样做的。

而剩下的人也就能吃上半饱了。

认王夫人为首的主子们的想法是要比下人们多分一些,滕琰坚决地反驳了。这可不是分钱分东西,大家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只能靠公平才能维护人心。

再说家里有限的粮食来源,郡守府分的粮食占大头,其余就是大家出去做工换来的。家里的下人都去做工了,每人每天拿回来一份粮食,只有主子们加上滕璞的奶妈留在家里,当然他们在家里也是要为军士们做些洗衣、缝补的活。

每天的中饭早就取消了,早晚两餐都得分餐。滕琰靠着父亲的信任和自己的公平处事一直掌管分餐的重任。

这天晚上的饭做好了,滕琰先给父亲和大哥各盛了些麦饭和豆羹,留在了厨房,他们在郡尉府里还没回来。然后就是王夫人的那份,王夫人和孩子还有奶妈共分三份,这也是惯例了,吃不饱饭的人是无法喂奶的,就这样,王夫人还时常将自己的饭省给奶妈吃。

周姨娘和滕珂、滕环是两份半,赵姨娘和滕玮是两份。滕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锅里的饭,滕琰悄悄地在盛饭勺子上用了些力,将他们这份加了点份量。十来岁的男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滕玮总是饿。

要是随便滕玮吃,一锅的饭他都能吃进肚子里。可是滕琰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她也吃不饱,飞珠与她一起吃饭,本来她是想照顾飞珠的,结果每次飞珠都想方设法让自己多吃一点,看着飞珠削瘦的脸上那双大眼睛,滕琰有时只想抱着她哭一场。

分一餐饭不比做一天工轻松,滕琰刚刚回到自己屋子里坐下,就听到前院发出了不小的动静。

赵姨娘和周姨娘打了起来。两人披头散发,脸上都挠花了,滕珂、滕环和滕玮也扭打在一起。

滕琰走了过去,听王夫人在屋子里说:“麻烦大小姐管管她们吧,我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王夫人为了让奶妈多吃点饭,自己每餐只吃一点,从来都是在屋子里一动不动。

滕琰怒火中烧,她累得要命好不好?“还有力气打架,明天早饭别吃了!”

这句话最有效力,大家都住了手。

滕珂哭着喊:“姐姐,玮弟到我们屋里抢东西吃。”

“那是你们不吃的,我才吃了。”滕玮辩解。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滕环哭着闹着不肯吃麦饭,她要吃好吃的。周姨娘就吓唬她说什么都不给她吃了,说着做势把碗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