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313)+番外

但变化还是有的,那就是自己更加想念燕王了,有时候止不住的思念让她有些黯然,只有埋头于工作和看着月衡时这种思念才能得到缓解。

王蓉的到来,总算能冲淡了这些思念。

第二天一早滕琰也按品大妆,她陪着王蓉一行人进宫。

在宫门口,滕琰看到了王蓉。王蓉还是那样的娇美,但气质上有些变化,多了些妇人的妩媚和母亲的荣光,王蓉也打量着滕琰,心里也差不多这样想着。

“你还好吧。”

“你也还好吧。”

两人相视一笑,只从彼此的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她们婚后的生活都很美满。

滕琰指了指王蓉的肚子说:“不是说才五个多月吗?怎么像快生了似的?”

“要不一路上能走这么慢吗?”王蓉笑着说:“医官们都说可能是两个。”

是了,王蓉就是双胞胎之一,这种生双胞胎是有遗传倾向的。滕琰笑着说:“要是一男一女就好了。”在这里没法说王蓉与王沂是双胞胎的事,所以滕琰只能这样一说。

王蓉却说:“我倒宁愿是两个儿子。”

“你已经有个儿子了,该要个女儿了。”滕琰在王蓉面前说话还是比较随便。

“儿子是不嫌多的。”王蓉笑呵呵地说。

转身让一个还抱在奶妈怀里的小男孩上前来,“叫伯母。”小男孩长得俊秀可爱,滕琰忍不住捏了一下孩子精致的小脸。

又叫了两位穿着侧妃礼服的女子上前,对她们说:“快来见见燕王妃,是咱们王爷的长嫂。”

其中一位好像也有了身孕,因在宫里,滕琰让人拉住了她们,“我们回头到了府里再相见吧,先去见见贵妃娘娘。”

静静地站在一旁的嘉和郡主,这时上前叫了一声嫂子,滕琰笑着摸摸她的头,“嘉和长高了些,人也大方开朗了。”

安宁公主依旧蒙着面纱,一声不响地给滕琰行了一礼。

嘉和郡主和安宁公主一定会认出王蓉来的,但看她们的神色,并没有异样,这里面的内情,王蓉自然会同她们说清了,不用自己再解释,滕琰松了一口气。

大家一面说着话,一面上了郭贵妃派人来接她们的步辇。晋南王妃有了身孕,郭贵妃特别地优容,就连滕琰也跟着借光。

玉秀宫里,热热闹闹的,不少的妃嫔都在郭贵妃这里说话儿,当然这里面有不少的人是想看看从燕地来的晋南王妃、燕王的侧妃安宁公主一行人。

见了礼后,郭贵妃和在座的妃嫔们给了这些小辈们赏赐,围绕着新来的人们的谈话就开始了。

王蓉举止得体、笑语晏晏,她带来的两位侧妃分别来自晋地孙陈两家,行动间也都是大家闺秀的气象,安宁公主虽然不出声,但前燕皇室的公主自有一种傲气,最受欢迎的是晋南王的长子,这孩子相貌皆极为出众,又正是可爱的年纪,惹得大家抱着不肯松手。

郭贵妃笑着说:“听说是燕王妃给晋南王指的婚,真是好眼光,人物出众,还极为的大方贤淑。”

滕琰装做听不出这里面的意思,笑着捧场,“不是好的,自然不能给晋南王。”

谈笑间,一个宫女过来回禀贵妃,“将晋南王妃到了宫里的消息报到皇上那里了,因那边事儿多,皇上说了,不必过去行礼了,以后再见吧。”

郭贵妃笑着说:“皇上忙着,我们不打扰他们的正事。”又问:“听说燕王妃的妹妹也一同前来,怎么不一同带进来呢?”

滕琰笑着说:“不奉诏,并不敢将外人带进来。”

郭贵妃嗔道:“燕王妃可是不对了,自己的妹妹怎么说是外人。想来也是燕地的美人,不肯给我们看呢。赶紧让人传进来。”

过了会儿,滕环进来了。她年纪尚幼,进了宫不免有些紧张。但郭贵妃对她尤其的和善,给出的赏赐竟是她手上常带的一串碧玺。这样好的碧玺,滕琰还没见过第二串。皇妃们看了也不敢轻视,都送出了些好东西,滕环倒发了笔财。

到了中午,自然是赐宴,然后一行人才出了宫,回了燕王府。晋南王虽然已经封爵,但皇上当初一句让他留在燕地,京城这里就没有建府。滕琰自然将这些人都带到了燕王府。

在皇宫里折腾了大半天,大家都累了,何况里面还有三位孕妇,滕琰就让宫女们带着人到了事先安排好的屋子,先洗尘休息,明天再摆宴为大家接风。

晚上滕琰就让人把滕玮和滕环领到自己屋子,说了一会儿家里的事。

父亲还是老样子,家里的清客又多了,有这些人陪着说话,倒也不寂寞。

王夫人有了亲生的一儿一女,儿子已经封了世子,每日专心教养孩子,心情好得很,倒越发的富态了。

滕珙调回了京城,毕竟是分家出去的庶子,并没有在侯府住太久,就找了个房子搬了家。每天忙着朝堂上的事,听说连吃饭都急匆匆的。

嫂子又有了一个孩子,这回是女儿,嫂子倒罢了,滕珙却喜欢得不得了。

滕珂与王沂过得不错,做了王家的宗妇后,她颇费了些心思,用了些手段,把王家宗族里有别样想法的人管得服服帖帖。最主要的是,他们走之前也传出了喜信,滕珂只要生出个儿子,一辈子都是稳稳的了。

滕玮等滕琰一个个的问过了一遍,就急不可耐地说:“姐,我想跟着燕王爷去打仗。”

滕琰倒是让他说的一愣,把目光在滕玮身上扫了几下。眼前的滕玮,脸上还带着稚气,但个头已经很高了,比滕琰高出一头,恐怕是家里最高的了。说出这样的话后,心里也是紧张,脸都有些红了。

白天进宫时,滕玮是男孩,不能跟着进去,滕琰也是才与他说上话,没想到就是这样的话。

滕琰一听,头就大了,“你才多大,就想去打仗?”

“你不是刚说我长大了吗?”滕玮不服气。,滕琰是随口夸了他几句。

“你会武艺吗?会兵法吗?”滕琰问。

“我在家每天都练武艺、骑马。《孙子兵法》我都会背,不信,你考考我。”滕玮热切地说。

“打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滕琰不理会他说的话,而问:“你是不是不用心读书,被父亲说了?”

“二哥逃课,跟着别人到郊外去骑马,让父亲打了板子。”滕环揭了滕玮的老底。

“我那是去练骑射。”滕玮说:“我不想再读书了,我的脑子不行,不像你和大哥那样聪明。”

“谁也不比谁聪明,只要用心就行了。”滕琰说:“我让人带你在京城玩几天,你要是想在京城读书,我给你找个学堂,要是想回去,就让人送你回去,别再想什么打仗的事。父亲不会同意的,我也不同意!”

滕玮与滕环此次出门,除表面的原因外,滕琰也能理解父亲是想让他们到京城多见见世面,将来能有个更好的前途的想法。但让滕玮去打仗,父亲肯定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