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294)+番外

她吃了饭,按部就班地带孩子、练剑、看书。

第二天一早,郭贵妃把她叫去礼佛。滕琰就与她一起念佛抄经,到了孩子吃奶的时候,她有礼貌地告辞了,郭贵妃看了看她,什么也没说。

下午,滕琰刚睡醒,郭贵妃就过来了。把别人打发走了跟滕琰说话。

“燕王妃住着还习惯吗?” 到了钟山后,郭贵妃对滕琰态度很平和,好像那天训滕琰的那个人不是她。

“还很舒服的。”滕琰不是客气,而是真的。钟山行宫在钟山的半山腰,山中草木茂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确实很舒服。

“本宫这里的小厨房只做素菜,昨天只好到大厨房现取的,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吃得惯。”

“麻烦贵妃娘娘了,”滕琰客气地说:“我吃着挺好的。”

“听说你自己喂奶?”

“是啊,”滕琰平静地说。

“喂奶很伤身的,王妃还年轻,还是让奶妈喂吧。”看滕琰的样子,郭贵妃就知道她是不会听自己的,就又说:“喂奶是不是要多吃些汤水,要不我让人在你这小院里给你设个小厨房吧。”

“那就谢谢贵妃娘娘了。”滕琰笑着说,自己有小厨房,想吃什么就方便多了,总比在大厨房里混着强。

“本宫这里,王妃可以随意走动,晚上皇上不到这里歇息,白天来的时候都有通传,不会惊驾的。”郭贵妃又善意地提醒。

“我就在自己院子附近散散步,孩子也得出来晒晒太阳,别处我是不会乱走的。”

皇上总不能直接去教导孙媳妇,郭贵妃只好奉皇上的命令行事,滕琰的打算是与郭贵妃尽量和平相处。

“王妃知道皇上指给燕王的侧妃是谁吗?”

“不知道。”滕琰摇摇头,燕王这件事连飞珠都瞒着,自己也没让人去打听,当然不知道。

“一个是林琼琼,出自燕王母族,一个是郭绮,是本宫的侄孙女。”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百二十二章

原来是这两个人啊,滕琰想,那钱家的亲事一定是告吹了,自己白费了那么些功夫。

郭贵妃看滕琰没什么表情,停了一下又开了口,“以前皇上给燕王指婚时,燕王点了名要林小姐,这次指侧妃,皇上就把林小姐指给了燕王,燕王当天就让她侍了寝,倒是一直没理郭绮。”

既然郭贵妃想说,滕琰就听着。

“赵家原来就是世家,后来得了天下,成了皇族。向来最重礼教规矩,男儿也多出情种。皇上和燕王就是情根深种。”

滕琰奇怪地看着郭贵妃,要说燕王是情种,她勉强能接受,可皇上,后宫有名份的就有上百人,孩子有几十个,这样的人是情种,她怎么也不信。

就说郭贵妃吧,也算是皇上喜欢的人了,但也与其它宫妃一样,过了四十岁就不再侍寝,而皇上每年差不多都能新选几个年青漂亮的女孩。

郭贵妃接着讲给她听:“皇上一生唯一心爱的人就是皇后,当时还在潜邸时,没有人想到皇位最后能落到皇上身上,他不是长子。那时,他和皇后也像你们小夫妻一样,只自己过着甜蜜的小日子。”

“中原乱成一团,几个大家族的人一起逐鹿天下。皇上的长兄没了,皇上只得负起家族的重任。他在前面打仗,皇后在后院领着妾室、侍女们做军衣、军鞋劳军,鼓励军中的士气。一次好几天没睡觉,打瞌睡时一低头,粗针扎到了脸上,流了不少的血,就那样,皇后也没去歇一歇。”

“皇后没了,皇上有一年时间没招妃嫔,他是给皇后守妻孝,而且再也没打算立后。百年后,能和皇上同穴的只有皇后。”

原来这就是情种啊,就算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吧,滕琰好不容易管住自己没撇嘴。

郭贵妃接着说:“王妃知道皇上为什么让本宫统领后宫?”

滕琰以前想过这个问题,郭贵妃论才论貌都很一般,只是贤惠能容人,再加上她只有两个女儿,这应该就是答案了。

“贤妃、德妃跟皇上的时间都比我长,贤妃还深得先皇后喜爱,可皇上还是让本宫做了贵妃。一则是本宫没有儿子,不会参与到立储中去;二则是本宫大度,后宫中的妃嫔,本宫都能视为姐妹;三则是我郭家为江南大族,最早从龙立功,族中人才辈出,皆纯良忠君。”

郭家,好像是有不少的人出仕,滕琰听燕王说过,好像是当初皇上给他指婚时就有郭家的小姐,就是郭绮吗?但滕琰什么也不问。

郭贵妃好像就是给滕琰答疑的,“皇上原来就想把绮儿指给燕王。绮儿像本宫,懂事,知道分寸,皇上就喜欢这样的。另外燕王母族已经没人了,王妃娘家在燕地,绮儿给了燕王,也是给燕王添些助力。”

“王妃不用多心,燕王对王妃一往情深,凭谁进了燕王府,也越不过王妃去。绮儿懂事,必会尽心侍候王妃,成为王妃的左膀右臂。”

这个郭贵妃,看着一点也不聪明,其实心里有数着呢。那一天在燕王府里被自己几句话说得不吭声都是装的吧,让滕琰一下子就明白那些话是皇上想说的。

今天这番话就是她自己的了,把燕王和自己都捧了又捧,其实就是想自己接受郭绮。

滕琰笑呵呵地就是不说话,既然是装,那就看谁比谁更会装了。

郭贵妃一点也没露出不耐烦,她还是轻声细语地对滕琰说:“皇后和你母妃都不在了,这些话只有我来说。”

“太子当年没了的时候,不只燕王病了一场,皇上也大病了一场。皇上和皇后当年最看重的就是长子,从小就仔细教养,真是人物出众,气概不凡。对鲁王和齐王,就没那么用心”

“谁都知道,皇位一定是要传到嫡系的。要说除了先太子,皇上还用心教导过的就是燕王了。燕王小时候,就深得皇上喜爱,后来就留在宫里读书。太子的事出了后,燕王也出了问题,皇上只得由着燕王在府里闭门不出。”

“后来,燕王出征平了燕地,皇上的心就又活了,其实,皇上这么多年没立太子,也是始终在犹豫。最后,皇上以为燕王不会有后了,才下了决心,让燕王就留在燕地一辈子,又把晋南王也送过去,将来为先太子承嗣。”

“就在皇上已经下决心重立太子时,王妃有了身孕,皇上回到京城后高兴极了,让人重新修了燕王府,算着王妃的胎稳了,就招你们入京。”

“可是,前一阵,皇上和燕王先为了留不留在京城天天吵个没完,接着又为纳不纳侧妃吵,现在祖孙俩彻底闹翻了,除了朝堂上,连话都不说了。”

“这两件事,都与王妃有关,原来皇上很喜欢你,可这一件件事闹的,要说王妃没在背后撺弄燕王,谁能信呢?”

“如果皇上立燕王为太孙,你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必须贤良大度,你要……”

滕琰没听郭贵妃给她讲要怎么样,倒是在想,原来皇上对燕王态度改变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子嗣。也是,皇上是不会选一个无嗣之人继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