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280)+番外

嫂子看着滕琰,虽然不大赞成,还是点了点头说:“要怎样分妹妹发话好了,我回头让人写契书。”

滕琰心里已经有了计划,给滕环十分之一的股份,与滕珂一样,滕珍,就是王夫人生下的妹妹,由于是嫡女,是她们的二倍,占五分之一。

滕琰这一次直接将滕环和滕珍的添妆分了出去,可以想见王夫人和滕环一定会格外的高兴,她们可以提前拿到多年的利润。

最后剩下的五分之三,就都做为孤儿院的经费。

嫂子帮着参谋了一下,家里的份额不动,只是从孤儿院中抽出十分之一来给滕琰留下,也算是个纪念吧,滕琰从善如流,她保留部分股份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道理她也明白。

滕琰给孤儿院留下这样大的资金源,也是她打算将孤儿院重新规划管理。她已经打消了将孤儿院交给仁善庄统一管理的打算,她要将孤儿院向更高的女子学院定位,尽她之力培养出一些优秀的女性。

既然打算办女子学院,原来管理孤儿院的刘妈妈和轻霞她们的水平和能力实在是不够用了,以后可以让她们继续管理生活方面。而学院的管理则需要她重新找到这方面的人才,最好是成立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才能更有效、更廉洁的运转。

滕琰在昌平嫂子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她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昌平在燕地是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燕地最著名的半山书院就坐落在昌平。

半山书院成立上百年了,声誉一直颇佳,虽然是靠着姚家的多位大儒支撑,但在管理上一定有着独到之处的。

滕琰打算在半山书院为即将成立的女子书院找到合适的管理者,滕珙一向与书院关系不错,而且他也收留了不少的文人士子,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在这些人中也可能挑出些合适的老师。

只是做为此时的女子书院,在师资方面的限制颇多,有一些人确实是才高八斗,但只因为是女子学院就不会去的,而且女子书院本身也要对男老师有一定的限制。

嫂子听了她的想法,沉默后就是吃惊,“妹妹这样的胸怀,我是怎么也赶不上了,我与你大哥商量一下,也拿出些股份赠给女子学院。”

滕琰谢绝了,“大哥一直赞助昌平的学子,这也是一项极了不起的事,眼下,嫂子管着这两家铺子,能多赚到钱,就是给我和大哥帮忙了。其实说起来,我还得感谢嫂子呢,没有铺子的赢利,我还真没底气做这件事。”

经济基础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小视,孤儿院那边的土木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最后的装修结束后,计算花费的金额还是超出了滕琰的预算,嫂子送来的利润确实是雪中送炭。

但比起实物的建设,做为一个书院,更很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建设,滕琰已经打算为书院起名为敏行书院,这个敏字是她在这里的生母的名字,用在书院上,她觉得再恰当不过了,因为书院就座落在她留给滕琰的庄子上,滕琰也打算将这个庄子划到书院名下。

想到自己有了身孕,滕琰就想在将女子书院的事情尽早安排好。她给姚家的表舅写了信,又找滕珙,请他们推荐几位年龄大些的,符合女子书院的人才。

燕王很快就回到燕地,滕琰同他一起回了燕都,但关于女子书院的事情并没有停下来。

滕琰与姚家表舅、大哥他们推荐来的人才多次面谈,与他们沟通,把自己的想法阐明,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期能完善女子书院。

滕琰的主旨并没有变,女子书院还是保留了孤儿院的那一部份,但又增加了类似寻常书院的功能,这部份不只对孤女们,也面对想到这里来学习的年青女子。

在学业上,还是以实用为主,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那些聪慧的女孩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这些工作,陆陆继继地做了几个月,到了冬天,女子书院才真正地开始招生。因为延续了孤儿院的低调,女子学院没有一下子火爆,而是润物无声地慢慢地影响了不少的人,几年后,在别的郡县也出现了女子的学校。

由于女子学院的学生们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她们中有能力的或是捐钱,或是亲自参与到管理教学上来,女子学院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经济状况和教学质量,这样就使学院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女子书院的筹建过程中,姚达有一天也来找到滕琰想参与,滕琰看着虽然外表有些憔悴,衣衫有不少的皱痕但依旧风流俊俏的姚达直接就回绝了。

姚达并不服气,他气愤地说:“难道表妹不信任我的人品吗?”

滕琰看着一年多没见,见面就与她吵了起来的姚达,头痛地说:“我当然信任表哥,不过,女子学院有制度,这制度是必需遵守的,就是我也不能例外。”

与女学生直接接触的老师们要么是女子,要么是五十岁以上的男子,这也是世俗的要求,滕琰也不可能改变,只能是顺应潮流。

如果女子学院一步走错,那么这个新出现的事物就会夭折。

再说,姚达确实也不是个能让人放心的主,远的不说,燕王送他的百名姬人,已经全部不属于他了。送人的,打发走的,还有与人私奔的。

就是在滕珙的郡守府里也留下了好几名,听嫂子说,这是她好心收留的那些无处可去的姬人们。

那红极一时的春娘不知怎么到了一个戏班子做了名角,总是拿她出身宫里教坊做为宣传,硬把一个本来只算得上是二流的戏班子,搞得比一流的戏班子还出名,而姚达看样子早就把她忘了。

“我好不容易才从家里跑出来的,表妹给我找个地方吧。”姚达一见滕琰很坚持,马上就退了一步。

滕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快到五个月了,已经很明显地凸出来,燕王早就把燕地的政务都接了过去,不让她再操心,还是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才给了一点轻松至极的事做。这段时间,她正闲得无聊,姚达是来陪她斗嘴了吗?

“为什么从家里跑出来呢?” 滕琰问,不再奇怪姚达弄成这个样子了呢。

“我不想成亲。”姚达什么事都不瞒她,“要是再不跑,就得被捆着拜堂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clare扔了一个地雷!

昨天有一场考试,差不多考了一天。出来后手指都僵硬了。

今天一早打开晋江一看,原来,为了考试事先设定的存稿箱时间竟然设错了,把昨天下午的二更设成今早的了。

非常抱歉,现在把今天的发了,就算补上了昨天的。

另外为了考试,作者已经把所有的存稿都用光了,从今天起,又要认真写文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姚达已经二十几岁了,在这里确实是个大龄青年,不过他的心理年龄肯定不大。滕琰真心支持姚达暂不娶妻,这样的心理年龄是无法负担起家庭的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