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279)+番外

燕王并没有打算靠着他们登上大位,但对于这些势力,他虽然不主动结交,但还是默默关注这些人,可是,燕王现在不这样想了,钱大人对他说起三舅父的情况时,他就敏锐地感觉到钱大人对他表示出的支持。

还有什么比关心自己母族的人更能表明对自己的善意呢。

面对钱大人代表着的这部分人,燕王必须尽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所以在大雨中,他借王妃给他讲的一个故事对皇祖父说清了自己的心声,想必钱大人在一旁也听得清清楚楚。

“不用再理钱大人的想法了,我已经与皇祖父说定了。那天,你不是也听到了吗?我们就一起留在燕地,过着像现在这样快活的日子。现在,我们又有了孩子,等我们老了,燕地就留给我们的子孙。”

“再等上一两年,我会将西边的土地全部收复,交给皇祖父。但晋地要交给晋南王,我们兄弟世代相依,为父王传承血脉。”

“我这样想,你可愿意?”

这也是滕琰的理想,她甚至还没有燕王的雄心。燕地本就是她的家乡,她又亲手参与到燕地的重建,对这一片土地的感情是无庸置疑的。更主要的是,她一点也不喜欢京城中的勾心斗角,在燕地,燕王和她就自在得多了。

“当然愿意了,”滕琰转身将后背靠到了燕王的胸前,身体完全贴紧,准备睡觉了,“这样真好。”

“不过,”滕琰一下子又转了过来,“你心里是不是还有着遗憾?你是不是为了我才放弃的?”

“不,虽然与你有关,但并不是因为你我才放弃的。我已经想清楚了,父王与母妃的事情我已经放下了,以后我不会再为过去的事执迷不悟。”燕王轻轻地拍了拍滕琰将她紧搂在怀里。

“以后,我,你、还有他,”燕王用摸着滕琰的肚子说:“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孩子,相亲相爱,快快乐乐。”

“不会再有过去东宫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燕王府里的。”

“现在,你睡吧,”燕王在耳边说着:“明天我送皇祖父过黄河,后天就会回来,那时,我们一起回燕都。”

第二天一大早,滕琰出现在送行的队伍中,她只是有点怀孕反应罢了,用不着过于娇气,在前世,女人们怀孕还不是一样的上班?而且皇上对她这个孙媳妇还真不错,她怎么也得过来送一送。

皇上见了她,倒露出了些吃惊的神色,但转眼间又笑着说:“燕王妃,你过来。”

滕琰到了皇上跟前,皇上叫一位内侍,“把要赏赐的东西现在就拿出来吧。”原来皇上以为她一定不会来,已经让人给她赏赐了东西。

滕琰上前要行礼,早就让皇上身边的内侍扶住了,皇上也含笑说:“不用多礼了。”

从内侍手中接过东西,滕琰一看,托盘里放着一把宝剑,上面还盖着黄绸子。送给她这样一个孕妇一把宝剑太不合适了吧?她在心里嘀咕。

皇上的话给她解了惑,“这是朕当年征战时用的一把宝剑,赐给朕的曾孙。”

原来不是送自己的,滕琰捧着这把宝剑,剑很沉,鞘上虽然镶着珠宝,但很一般,不是非常华贵,颜色也不是很鲜亮,边角的地方还有岁月留下的的磨痕。

不过,自己一定会生男孩吗?滕琰可没这样的肯定,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改不了,生男生女的机会只能是各占一半。如果是个女孩,那这剑怎么办?滕琰当然不会把这样的问题说出来。

不过,她明显感到不只是皇上,伴驾出来的大臣们对自己的态度全变了,而且有一种非常凝重的气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人一向重视传承,生儿育女被上升到一个很重要的高度。

宝剑被人接过去了,滕琰还是弯了弯腰,笑着向皇上谢恩。

看着燕王陪着皇上登上了龙船,离开了码头,滕琰与燕地的官员及家眷们一起回去。

皇上到达燕地和最后离开时,都是经由昌平,昌平的官员和夫们自然陪同,还有燕都的一些官员,不少的人随着燕王送皇上过黄河。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百一十一章

滕琰就留在了郡守府,大哥陪着燕王上了船,嫂子过来看她。滕琰靠在床上看书,她虽然在人前若无其事,其实这几天的恶心呕吐还是让她很难受。

明天燕王回来,又要回燕都,只能今天说些私房话。

嫂子不用说是异常的高兴,滕琰有孕,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喜事,也是承平侯府和滕家人的喜事。燕王的孩子有了滕家的血统,这是多令人激动的情况,要知道这世上,最亲近的莫过血亲了。

于是她忙着向滕琰介绍经验,嫂子又生了一个男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自然很有发言权。

滕琰认真地听着,她虽然曾生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但怀孕生子的事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听听这些过来人的说法一定是有用的。

嫂子含笑打量着滕琰说:“妹妹放心,你一定能很顺利地生下麟儿的,你看你这里,一定没问题的。”滕琰看着嫂子指着自己的腰臀。

“生了孩子才知道,女孩子太娇养着,弱不禁风并不好,你看大家小姐迈不过生孩子这道坎的人不少,而那庄户人家的女孩,生个孩子痛快得很。”

嫂子感慨地说:“我这两个孩子生得都很顺,现在想,还是得力于当初咱们逃难路上的奔走和在昌平时干的活。”

“那就借嫂子吉言了。”滕琰笑着说。自从到了这里,她就一直注重锻炼身体,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底子。

说了半天的育儿经,滕琰想起来问:“现在昌平这边还有人说你善妒吗?”

“没了,”嫂子抿嘴一笑,“自从燕王爷那次在大家面前说了话,就好多了。更好笑的是,邓侧妃被下嫁给夷人后,王……,啊,这些夫人们不但不炫耀谁贤惠,倒是都明白了,有两个厉害的,还把家里的侍妾都卖出去了。”

“现在也没人再张罗着给你大哥纳妾了,倒是你大哥常拿你的话劝人,没见圣贤劝人纳妾的,生了一堆的不肖子孙,还不如好好栽培孩子。”

滕琰见嫂子一个“王”字说了一半,就知道她想说王蓉,又顾及她怀孕,不想触了霉头。知道她与王蓉也是好姐妹,便点了一句说:“新封的晋南王所娶的妻子王氏与王蓉一个模样。”

看着嫂子惊愕的样子,滕琰知道她明白了,也不肯再说,说起了生意上的事。

去年一年的时间,生意不断地发展,赢利极高了不说,就是本金,也早不是当初的几万两银子了,大家的股份没变,但价值却高几倍。

“我想将自己的股份重新分一下,把滕环和滕珍的添妆提前给了,剩下的就做为孤儿院的经费。”

自从与燕王成了亲,滕琰渐渐就有了这个心思。当初她参与到这项生意中,目的是为了给孤儿院赚学费,也给自己留条后路。但生意这样的火爆,是她也没想到的,她要这些钱做什么,钱太多了只不过是个符号罢了,还是用这些钱做点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