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182)+番外

飞珠有些不自在的开口了,“是燕王让林公公亲自送来的内侍,说是请王妃留下贴身侍候。”

内侍?滕琰不愿意用内侍,她刚进王府时,林公公也给她派了几名内侍,都让她送回去了,做为一个现代人,实在是不适应内侍这类人的存在。滕琰一眼扫过去,其实这两个人穿着内侍的服饰,而且规规矩矩地站在一边,但身姿挺拔,相貌出众,无形中让人忽视了他们的衣饰。滕琰想飞珠刚刚说的话,大约是因为燕王发话送来的,所以不好赶走,她现在没精神,等洗澡后再说吧。

过了会儿,滕琰神清气爽地从里面走了出来,也恢复了神采,朝着还站在墙角的两个人点了点头说:“燕王派你们来的?”

“是,燕王让我们好好侍候王妃。”这两个人走过来跪在她面前,刚刚滕琰就注意到这俩人相貌很好,现在近看,更觉得非常出色。一个看起来二十多点,沉稳大方,另一个只有十六七的样子,飘然出尘,虽然身穿王府里内侍的衣服,但掩盖不住出众的外表。

滕琰伸手去拿桌上切好的水果,年龄大的那个马上端过了盘子,用放在一边的牙签扎了水果送到了滕琰的嘴边。滕琰向后躲了一下,但看见眼前的人坚持的样子,还是别扭地吃了这片水果,她平常日常生活都不用人侍候,飞珠也只是帮她准备好各色物品而已,现在吃片水果还要人喂,太不适应了,滕琰马上说:“我自己来。”

接过水果,内侍接着跪在她面前为她脱了绣鞋,轻轻地捏起了脚,另外一个年青些的也如法炮制,捏起了另外一只。手法真的很专业,滕琰舒服地哼哼了两声,问:“你们专门学过按摩?”

前世滕琰自然去过洗浴中心,那里就有这种服务,洗过澡,再做个按摩,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自从到了这里,滕琰早就忘记了这些,没想到今天还能享受到,真得感谢燕王,从她上次领兵出征后,他对自己越来越好,从来不细心的人能为她想到这么多。

“是,小人们专门学过。”

滕琰把盘里的水果都吃光了的同时,脚也捏得差不多了,她摆了摆手说:“手艺不错,飞珠,打赏!”

看着飞珠把两个装着银锞子的荷包给了两名内侍,滕琰正色说:“我这里不用内侍,我让飞珠把你们送回燕王那里吧。”虽然手艺不错,不过滕琰燕不想留下这两个人,她对使用内侍还是很有压力的。

两名内侍紧张地又跪了下来说:“王妃,是小人们侍候得不好?”

“不,很好,我让飞珠送你们回去就是让她同林公公说明,不是你们不好,而是我不愿意用内侍。”滕琰从来不为难这些下人,笑着解释。

年龄大些的内侍抬头看了看滕琰,犹豫了一下说:“我们不是内侍,王爷,王爷让我们来服侍王妃。如果王妃不满意,就让我们真的成内侍。”说罢,用祈求的目光看着滕琰。

不是内侍?滕琰也有些糊涂,再仔细看一下,这两人确实不是内侍,虽然衣服的领子把喉节遮住了,但他们分明与内侍不同,尤其是说话的声音,就是青年男子!

滕琰真说不上什么好,也就是她,知道让两个男子给捏脚后还能镇静自若,在前世足部按摩是不分男女的,她当然不会在乎,要是别的大家小姐,这会早就寻死觅活了。燕王这是要做什么?

滕琰想通后,也难免面红耳赤。燕王真是不可理喻,当初为了她给宋十二做人工呼吸,他们大吵一架,现在又给她送来两个面首。这个跳跃太大了,皇家的人做事真的不寻常!

不过,做为燕王亲密的战友,滕琰很快也就明白了燕王的想法,在与萧家的战斗胜利后,他就说过,不希望自己嫁人离开他,这就是他的办法?

滕琰颇为头痛地问:“你们是哪里人??”

还是那个年龄大些的开口回答:“我们从小就在清风楼长大,并不知道家是哪里的。”

“那你们还会些什么?”

“琴棋书画都学过些,我擅长书法,”又指了指年轻的那个说:“他尤擅弹琴。”

滕琰想了想抚额道:“飞珠,你把他们带到翠薇殿,在后面找间屋子给他们住。”又对这两个人说:“你们在翠薇殿里听飞珠的,平时不要出去乱走,不要多开口说话,否则说不上什么时候就真变成内侍了。”

飞珠在一旁红着脸,头也不抬地应了,滕琰好笑,这丫头才明白过来。

过了会儿,飞珠回来了,对滕琰轻声说:“小姐,你总是这样好心,留下这两个人,就是大麻烦,万一谁看出来了怎么办?要我说,就把他们送回燕王那里,反正燕王也不能要他们的命,只是让他们在王府当内侍罢了。”

滕琰笑笑说:“我总不能把两个好端端的男孩害了,让他们当一辈子内侍吧。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人是燕王送过来的,不会出什么事,你只要看好,不让他们出翠薇殿就行。过一段时间,我再看看有什么办法,把这两个人弄走。”

飞珠摇摇头说:“我就知道小姐得这么说。我把他们安排在库房后面的屋子里,那里最辟静,又让几个婆子看着点。只要在那里老老实实的,吃穿用度都不会亏了他们的。”

滕琰满意地说:“你办的事,我自然放心。不过,也不要把人拘得太紧,给他们找点事做。对了,你前几天不是还和我说,要找字写得好的人,帮你记帐吗?你就让他们俩做吧。”

看飞珠满脸都是不愿意的样子,滕琰劝她:“他们也不过是可怜人而已。”

飞珠的遭遇令人叹息,也使她格外地容易同情别人,听滕琰这一句话,马上放下的心结,点头说好。

燕王在她面前没提这事,滕琰也没说什么,毕竟这方面,她与燕王可以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由于滕琰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事要做,很快她就把这两个人忘到了脑后。

作者有话要说:请大家注意,燕王的思路就是这样子的,所以急是急不来的。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这天议事结束后,大殿里只剩下燕王和滕琰,燕王有些突兀地对滕琰说:“十二月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京城吧。”

滕琰知道,这京城指的是吴的京城,她一点也没吃惊,皇上的旨意到达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滕琰把那明黄色的卷轴放在了给燕王的文书的最上面,燕王看后,就一直摆在案几的边上,他考虑的时间已经够长的了。

算起来燕王已经三年没有回吴国过年了,第一年是在黄河南岸准备北上,第二年是在草原,第三年是在燕都。又是一年的春节快到了,做为皇孙也好,藩王也好,现在燕地基本平定了,确实应该回京城过年了。

滕琰理解燕王不愿意回京城的想法,在燕地,燕王不说是恣意快活吧,也够得上舒心顺意,尤其最近,燕地刚刚过完丰收的秋季,大家的心情都格外的好。就是自己,从内心讲也不愿意燕王到京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