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177)+番外

飞珠看出滕琰有些紧张,体贴地找来了王蓉,在一起说笑了一阵。但滕琰倒底还是惦记政务上的事,很快又去看起了折子。

滕琰小心谨慎地处理着燕地的事务,保持着和燕王的书信联系,把燕地的一些大事摘录了给燕王送去。燕王那里,也频频送来最新的情况,眼下滕琰接到的消息是燕王已经到了晋地边境,陈孙两家都派了人来,约定一起出兵打刘家。

滕琰放下燕王的书信,又琢磨起最近平阳那边频频传来海盗抢掠的消息。这几天,这样的报告突然多了起来,让滕琰很是不解,已经向平阳增兵了,海盗还这样的猖獗,萧家的实力有这样强吗?想再向那边增兵现在是不行的,她手里的兵还不够用呢,从九原调来一万人还没有完全到位。滕琰把几份军情报告都摊在案几上,反复看了几遍,也没得出什么结论。不管怎么样,她稳住燕都是首要任务,平阳那里也只能先这样了,只要没有大事,等腾出兵力来再一举拿下萧家。

再过几天,东山郡那边也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公孙家突然出城反攻,事出意外,邓老侯爷受了箭伤,当时围城的大军就后退了几十里。好在邓家的人并不白给,邓老侯爷受伤不下火线,邓小侯爷奋勇当先,将局势稳了下来,但也折损了一些兵马。

滕琰现在深悔当初没有劝阻燕王,出兵晋地还是太过轻率。没想到燕王一离了燕地,平阳和东山两处都出了事,她越来越担心。

把消息送给燕王后,滕琰又派人催促九原的一万人马尽快到达燕都,又拿出兵符来从昌平抽出一半兵力出来,准备支援平阳,只是昌平原本的驻军就少,抽出五千人来已经是极限。邓家那边,又派了王府里的御医,带着药材前去慰问,又用滕瑾的名义给邓锋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定稳住,不要急于冒进。她不知道邓老侯爷是否告诉邓锋她的事情,不过就算原来没说,见了信就会告诉邓锋的。她这样是借用滕瑾的名头让邓锋更加信服自己,现在他一定得稳住东山郡的形势。

滕琰觉得自己已经把形势估计到最坏的情况了,没想到实际的情况还是更坏,不知怎么,燕都内到处流传着东山和平阳的消息,都比实际情况还要糟糕,而且还有人说燕王在晋地大败。

一时间谣言四起,燕都很多商铺都关了门,很多百姓开始抢购贮藏米粮,米价飞涨,市面上已经不稳了。

不用说,有人在操控局势,滕琰紧急招来了燕都地官员,贴出燕王在晋地大胜的公告,加强燕都巡逻,遇有造谣生事的抓到衙门里审问,又拿出官仓里的米粮,平价出售,抑平物价。

最后,滕琰把李瑞山叫了过来,问他:“燕都防务情况怎样?”

李瑞山行礼答道:“王妃放心,末将敢保燕都固若金汤。”

滕琰看李瑞山一身甲胄,面色沉静,满意地点点头,说:“你随我一起到燕都转一圈。”自己回到院子里换了一身王妃的正装,还没走出门,邓钰哭着过来了,拉着滕琰的手问:“琰姐姐,我爹爹,我爹爹真的受伤了吗?”

战报也好,局势也好,滕琰一直没有告诉王府内的人,邓钰现在不知从哪里知道了,滕琰斥责她:“邓钰,亏你还是将门之女,又经过昌平守城,遇事就会哭哭泣泣,这有用吗?能把你爹哭好吗?”

邓钰抹了一把满是泪水的脸,咬着牙说:“我不怕,守昌平时,我还在城墙上射过箭呢。琰姐姐,我现在也能上城墙打仗。”

滕琰瞧着她笑了笑说:“你爹爹那里,有你哥哥呢,我也让人送去了御医和药材,你不用太担心。现在你要是愿意,就去换上衣服,同我一起去巡城。”

“是!”邓钰一面答着,一面跑回去换衣服了。

滕琰叫住同邓钰一起过来的唐姑姑,“你去告诉王侧妃,外面的事自有我操心,不会有事的。让她把内院管好,我不想再听到大家乱传什么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三十五章

滕琰一身描金绣凤的宫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侧是同样一身宫装的邓钰,后面是戎装的李瑞山,带着宋十二等一百多人的侍卫,走在燕都的街道上,起到的安定作用还是不错的,配合了燕都官员的行动,粮价已经平稳了下来,谣言虽然没有查到源头,但也控制下来了。

滕琰还是亲自检查了燕都的防守,看着精神饱满的士兵们守在城墙上和九门边,滕琰总算是放下心来。没几天,从九原调来的一万人马也到了燕都,滕琰将他们驻防在燕都城外。

不等滕琰松一口气,又一个坏消息传了过来,萧家的海盗上了岸,他们打着前燕国的旗号,推陈王,也是前燕末帝的弟弟,为燕国皇帝,号称十万大军,打败了平阳的守军,向燕都袭来。

滕琰赶紧派人把安乐侯也就是原来的周王接到了燕都里,在王府给他安排了一个院子,让可靠地侍卫看管着,跟他一起接回来的还有安静公主,送到王蓉那里去,这时候怎么也不能让周王再落到萧家或其他人的手里。

已经有不少的人陆续逃进了燕都,滕琰也让人通知了她庄子上的庄户和孤女们都进燕都城,可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燕都里来。她一想到外面长势良好的农田,安稳度日的燕地人,萧家人到了后会糟蹋成什么样子,将京郊就这样让给了萧家人,滕琰心里非常不甘。

不过现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滕琰冷静地安排人通知周围县城加强防务,同时她把城外的九原来的一万人马和原来驻在前燕皇陵的五千驻军集中了起来,并招来了李瑞山,与他商议。

李瑞山的想法就是把城外的一万五千人也调入城内,关闭九门,死守燕都,“末将敢保证能守住燕都,保王妃安全。”

滕琰深思起来,这样无疑是最稳妥地方法,不用李瑞山保证,滕琰也知道燕都城墙坚固,当初燕王攻下燕都也是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现在萧家人想攻下来并没那么容易。只要拖过一个月,燕王就会带兵回援,她能看透的问题,萧家不可能看不透,那么萧家人想干什么呢?

首先,萧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当初从平阳逃出去的只有几千人马,现在能打败平阳的守军,应该能有几万人吧。滕琰又想起了公孙家的反攻,都是差不多时间发生的事,难道这里面有联系?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世上就没有这样的巧合,就连刘家的挑衅也都恰逢此时,只能说这是一个连环计。调走燕王,东山郡与平阳郡同时出击,接着他们应该是合兵一处,如果顺利占了燕都当然好,就是不顺利,也能让两郡连到一起从背后给邓家父子一刀。

东山、平阳两郡的联合,应该是通过海上,萧家公孙家都是东靠大海,掌握船队是顺理成章的。

想通了这些,滕琰冷冷地笑了,她不会让公孙家和萧家的人得逞的。她对李瑞山把她分析的局势说了,李瑞山也冒出了汗,原来他只想着守住燕都,现在看敌人目标并不全在此处。“那怎么办?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