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100)+番外

但现在直接说出来,确实不是好时机。

郑军师又进一步给滕琰保证:“再过一阵子,燕地平稳了,我会亲自同燕王说,所有问题由我承担。另外,公子也不必担心,周御医和林公公也都是知情人。”

有了郑军师的说辞,滕琰原来心里的一些担心也化解些。周御医,就是跟随燕王到燕地来的那位御医,因为他每天都要为燕王请平安脉,所以遇见过几次,林公公常常侍立在燕王身侧,滕琰与其打不少的交道。

这两个人对滕琰确实不同于旁人,尤其是林公公,他在日常的一些细节方面对滕琰非常照顾,而这些照顾明显就是女孩子不太方便的地方,滕琰早就觉得他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秘密。

而周御医也对滕琰流露过不一样的目光。

原来是这样!

滕琰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她也会想,这样的日子能过到什么时候呢?

燕地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看着万户萧条的景象变作了千里丰收,她在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收获到的是更多的满足,她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种精神上的幸福是无以伦比的。

扪心自问,她真舍不得离开。

有时,她急于把自己是个女子的事告诉燕王,也是期盼燕王也能象郑先生一样,不拘一格地信任她,但谁能知道燕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与燕王接触时间也不短了,滕琰自认为还算是很会看人的,可他会有什么反应滕琰还真猜不出来。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她是个男子,燕王会给她最高的待遇,在商谈拿下燕都后的封赏时,燕王曾多次提出给滕琰请封官职,并许诺一两年后就会为她请封侯爵。滕琰在慨叹自己为什么没托生为男儿之余,就是感谢郑军师为她编造的假身份了,只有一心向道才能解释清一切。

不过,只要是假话,早晚都会有穿帮的那一天。滕琰不想狼狈地被揭穿自己的身份,毕竟她也是被逼着撒谎的。

但事实就是她是个女儿身,燕王知道后会是个什么态度呢?

滕琰没有把握,因为燕王是一个到现在她也没完全看透的人。传闻里人们都说他冷面冷心,刚见面的人也不免觉得这是一个冷漠、严肃的人,但相处时间稍长,就会知道他并不是表面那样不近人情。再结合燕王这半年来的行动,还真就没有残暴、嗜杀什么不良行为。

不过,这绝对是一个有些问题的人,近来滕琰与燕王接触不少,甚至军中所有的人都会认为燕王对她宠信有加。确实,白天,他们一起工作,晚上也时常加班,谁也不可能一天十二个时辰地工作,怎么也得有些放松时间,在一起吃个饭,聊一聊……

甚至可以说,除了郑军师外,滕琰与燕王的私人关系是最亲密的。甚至一度滕琰也觉得自己与燕王很熟了,互相间的了解也逐渐地深入了。

但越是深入,就越是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了解燕王。确切地说,燕王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流露出他的真性情。他虽然与滕琰、邓锋等在一起时也能谈谈天,放松一下,不至于摆出平时的中规中距。但滕琰注意到,燕王从来没提到过任何的亲人、朋友,也没有提到过他的任何过去。

正常人们交往中,到了一定的熟悉程度后,不可避免地会提到自己的亲人、朋友、过去的小事什么的。滕琰、邓锋还有郑军师,有意无意地都说出些自己的情况,彼此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唯有燕王,他好象就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

不止是这些,燕王还有更古怪的地方。他身份高贵,吃穿用度皆不同寻常,最初滕琰还暗自批评他过于奢糜。但渐渐地,她就发现,燕王对这一切都不以为意。滕琰也不是个讲究这些的人,但正常的人,遇到了好吃的,好玩的或者美好的事物,还会有喜爱之情的,燕王的古怪就在于他对什么都一样,好象什么也不能打动他的心。

只除了一样,他对修道有些兴趣,时常问滕琰一些相关的事,而滕琰最怕的就是这个,不是顾左右而言它就是胡言乱语。

但要说燕王讨厌的也有一样,那就是女人。飞珠现在已经不敢在他的面前出现了,燕王对她的厌恶早就遮掩不住,滕琰也发现跟随燕王的人不会在燕王面前提这个话题。

但除去这些,燕王还是滕琰很满意的上司,他目光远大、能力出众、秉公办事,出手大方。简而言之,他是个工作上的好伙伴,但不会是个生活上的好朋友。

但这样已经够了,滕琰决定按郑先生的意见办。

事先有了十足的准备,进入燕都后并不是非常忙乱。燕都是过去国的京城,现在燕地已经归吴国,再称京城并不合适了,大家就一直叫燕都,这次进了城,燕王就直接下令京城正式命名为燕都。

政务是按滕琰的提议,分了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各部任命了负责的官员,称长史,先把燕地政务的架子搭起来,人员大都还是来自昌平一郡,但平阳郡、燕都的陆续收复,原来燕国的不少官员也投奔了过来。毕竟在同为中华衣冠,共同驱逐犬戎的旗帜下,大家更有理由团结到一起。

燕王很同意滕琰的见解,原来燕国的吏治早就腐败透顶了,官员自然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影响,还不如任命新人,在燕地建立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体系。但在几个不太重要的岗位还是安置了几个原来燕国的官员,既是为了表示团结前朝老人,也是为了面子上好看。

这个新体系现在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滕琰觉得不急,她取代了郑先生,但又不同以往郑先生事必亲躬的工作方法。她尽量少的参与到具体事宜的处理中,而是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协调各部门的分工、责任和相互沟通等方面,而且尽量把一些具体的事务提练出共同性,再形成制度,方便以后工作的进行,而又把各部门需要决策的大事的决定权上报燕王。

滕琰心里盘算,按这种模式下去,有个一年半载,她就可以完全把自己摘出去了。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收复燕都不只是多收复了一片土地,更是一种标志,标志着燕地收复了。

回想大半年的时间,燕王拿下了燕地的大部分国土,士林称赞,百姓归附。吴皇在收到捷报和燕王献上的战利品后,立即下诏封燕王由郡王升为亲王,郑先生则被封为宁北公。

同时也大封燕王手下的大小官员,都是按燕王的请封折子一点未改发下来的:邓将军和这次攻城中同样表现突出的林将军封了侯,他们俩还同原来燕王手下的几位将军一起被任命为三品威武将军,邓锋被封为四品将军。

可以说,军中大部分的各级军官也都升了官职,他们同燕都、昌平郡、平阳郡的官员们一样,这次都得到吴国的正式任命。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八章

滕琰自然不在此列,当初上折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将她报上去。不过燕王也没亏了她,不算各种物品,只是赏下来的黄金就有五千两,一度她都有些不好意思去见燕王和郑先生,其实她没那么重视钱财,不过比起那些从不谈“阿堵物”的名士,她觉得工作后得到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但就因为这样,她贪财的名声是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