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家幺妹(57)+番外

有的时候,她也会想,木耳应该怎么种呢?只看篱笆上长出的小木耳,应该也不难吧。如果自己能找到种木耳的法子,岂不是比采木耳和收木耳还要挣钱?

自做过那个长长的梦之后,宁婉慢慢想明白了三家村为什么会这样穷,因为三家村的人几乎不曾走出过小村子,太缺乏见识了。

其实人总要有了见识才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

就比如爹吧,他本来性子十分和软,在村里一直明里暗里受欺负的,但是他往虎台县里走了几个月的时间,整个人都变了许多。

他先前就是到过虎台县,也从没有去过饭铺子、店里买东西,一是没钱,二就是不敢,但是现在他却给家里添置了许多的东西。村里的人看了自家新添的物件,便时常有人请爹帮忙带东西。

随着帮大家带买些物件,爹已经成了村里最有见识的人,许多人有了事情都要向他来请教,爹的后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越挺越直,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而娘也一样,她越来越与先前受气的小媳妇不同了,如今戴着亮闪闪的金手镯、金耳环,行动就受到村里女人们的羡慕,总是笑眯眯的。

自家的改变虽然很慢很悭,但到了现在却已经积累了许多,再回头去看,变化却很大。

宁婉因此忙得更开心了。

就在一片忙碌中,宁清的婚期就到了,姑父、姑姑和大姐夫都在前一天过来添妆送嫁,这时村里的姑娘们都在陪着宁清,这也是三家村的习俗,这些闺阁中的好友们会在一处说上一夜的话,送走她们的小伙伴,然后嫁出去的女儿就成了媳妇,再不能与昔日的小伙伴们在一处玩耍了。

今天晚上宁家的西屋便专给她们用。

在三家村,亲友们的添妆都是要拿出来给大家看的,姑姑送的是一对绞丝银镯子,虽然镯子不是很粗,但两只加起来也足有一两重,工更是好,亮晶晶的,在手腕上十分显眼。侄女儿成亲当姑姑的送这样的添妆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大姐临盆在即来不了,但添妆却没少,是一对银铃铛,系在衣襟下摆,略一动时会叮当脆响,又体面又引人注目。

宁婉是没出嫁的女孩,因此只送了一对绸缎荷包,宁清也系在身上,现在打开荷包给大家看,每个里面都有九十九个新铜钱。至于爹娘的陪嫁早摆出来全村人都细细看过好多次了,大家看一样赞一样,个个羡慕不已,“宁清的嫁妆可真多呀!”

当然了,绝对是三家村排在第一位的嫁妆,比当年宁贤还要多!尤其是宁清那身嫁衣,如今正挂在墙上,只许大家看不许摸的,大红撒金的料子红通通金灿灿的,就是刘货郎都没有见过,明日穿出去,就是到了马驿镇也绝对能令刘家的宾客们大吃一惊!

别看新娘子是自三家村嫁出去的,但是谁敢小看!

宁清脸上敷了一层薄薄的粉,嘴唇点了胭脂,是爹前两天专门给她买的,在灯光下更显得美得不似真人,含羞带笑地听着大家的赞扬,又矜持地笑着说:“不是我小气不让大家摸这嫁衣,你们都不知道,这绸缎缝起来与平时的布匹不一样,十分光滑,略不小心便会拨了丝。我娘带着我和婉儿想了好久才想出怎么将这衣裳做好的呢,可不能碰坏了。”

大家听了又是一阵艳羡,轮流在墙壁前欣赏着,然后又拿出各自的添妆,有一双袜子的,有两个荷包的,还有两块帕子的,也有拿四个或六个铜钱的,宁清收了,逐个道谢,但是语气里再掩不住她的得意。

至今为至,她可是三家村里嫁得最好的呢。

而这一次来添妆的人也格外的多,这半年来宁家大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前些天得了野猪肉还给每家都送了两斤,因此就是与宁家大房走得不近的人家也让家里的女孩子过来送点添妆,礼尚往来嘛。

三家村毕竟是个小村,并没有多少人家,因此郭小燕没过来便很显眼。

但是想起郭小燕与宁婉的纷争,还有她最近做的几件丢人事,大家却只当忘记三家村未嫁的小姑娘中还有她,根本就不提起来。

不想罗双儿走了进来将六枚用红线绳系着的铜钱笑着给宁清,“小燕腿伤还没有好,现在不能起来,让我帮忙送过来的添妆。东西虽然少,也是一片心意。”说着也不多肯坐,“你们小姑娘们在一处说话吧,我去看看有什么活帮帮忙。”

出来便到灶间给宁婉和春玲打下手,原来嫁女儿虽然是大事,但是成亲当日女家是不备席的,不过在嫁女的头一天晚上,因为亲友们都来送嫁,这时便要招待。于氏做了几样菜便让宁婉劝回东屋与姑姑一处坐着陪来人说话,宁婉和二房来帮忙的春玲嫂子在灶间做饭菜,此时又有罗双儿,都是能干的,宁家各种吃食又都尽够,很快就弄好了许多酒菜。

因这时候天已经热了,便在院子里摆了席,宁大伯、姑夫、爹、大姐夫等人在院子喝酒说话,宁婉早拿了干艾蒿搓的长绳放在一块大石上点燃,一股带着艾蒿香气的青烟升起,便会将蚊虫都赶走了。

娘和大姑与大伯娘在东屋里也开了一席,她们都不喝酒,只吃些菜说话。至于西屋里的小姑娘们,年纪都小,是没有资格吃席的,但宁家也不能让忘记她们,宁婉便做了许多馒头,蒸了咸肉,煮了鸡蛋,还炒了几样菜蔬送去,虽然不算开席,但其实也不差的。

最后春玲嫂子、罗双儿还有宁婉反倒没有去处,只能在灶间坐了,拣了两样东西在灶台上吃了。

虽说是灶间,但三人却也自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闲话。罗双儿就问:“你们家这一次一定要花不少钱吧?”

果然如此,宁婉就点头笑笑,“二姐的亲事,家里自然要尽全力的。”

家里变了许多,宁清的亲事也变了。当年爹娘虽然尽了全力嫁了二女儿,但是娘一直缠绵不起,卖地的伤心使得他们不过是强打笑容把宁清嫁出去。那时候来给宁清送嫁的小姑娘们没有这样多,家里也只摆了一席请了村里的几个老爷子、老太太们。

而娘和大姑在灶下备茶饭,一点笑声也没有。大姑为了卖地的事与爹和娘生了气,有长辈在的时候她又不好多话,直到晚上客人都散了,她才向爹娘发了火,“爹给你们留下的家业就这样败掉了!以后看你们的日子怎么过!”

爹低头坐在炕上不语,娘就小声哭了,第二天送嫁时眼睛都是红的。别人一问,她只说是舍不得女儿才哭了一夜。

宁婉当时虽然还不大懂事,但是心里却也感觉出一种沧凉之意。而且因为大姑骂了爹和娘,她还有些恨大姑的。但是后来,家里果然像大姑说的那样,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到了自家最难的时候,大姑虽然还会骂爹,但也帮了许多忙,她才知道大姑是真心为自家好。

上一篇:无限试炼 下一篇:我和末世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