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七步成湿(160)+番外

——亦或者说,他们只服从曹操。

现在,曹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若是去世,而这些良将正值壮年,便极容易引发两个致命问题。

第一,功高震主,新主难容。

第二,新主无得,旧臣心中滋生不可磨灭的野心。

当然,首先曹植绝非无量之人,相反他比谁都看得清楚自己的缺点与优点。短期内,至少在平定江东与蜀中内,曹植绝不可能因军权问题牵涉到七位将军;其次,这七人心性忠诚,也断不可能在曹操死后效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惜,人心易变。曹操自然不可能完完全全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和平,还需做一些安排。

曹操说了他的第一句话:“你们还记不得记得,你们因何跟随孤征战天下?”

七人毫不犹豫点头:“记得。”

曹操又道:“那你们还记不得记得,我们这些年打败过哪些强敌,又被那些人打败过?”

七人又不假思索点头:“记得!”无论是吕布,无论是袁绍,无论是乌桓……所有一切战事皆历历在目,昔日豪情万丈也好,死境困境也罢,从未有过丝毫遗忘。

“好!”曹操缓缓道,“你们都还记得,很好,很好!”

他一脸说了三个好字,顿了顿,又道:“只可惜,孤年时已高,无力再领着你们征战四方了。”

七人大惊。

曹操的这一句话,岂非是在说自己快要死了?

也许是七人的表情太过明显,曹操甚至不避讳任何,反而颔首道:“人,总是要死的。哪怕孤还想再多活几年,也争不过天命。”

“主公!”

曹操抬手止住七人未出口的话语:“孤今日将你们全部唤来,便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决定。”

他抬首,用冷静而压迫的目光,缓缓扫过七人:“孤决定,立曹植为世子。”

七人微怔。

如今天下未定,他们几人常年征战驻守在外,对朝堂大事并不了解,对政治风向自然也不敏感。是以他们一直以为曹操死后,或者说,他们从没有想过自己能活地比曹操更久。

但现在,曹操就那么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们——我要死了,你们的新主公,就是曹植。

七人简直不敢置信!

他们霎时便睁圆了眼睛死死盯着曹操,表情万分惊异。

但所有人都不曾质疑曹操的决定。因为身在他们位置,要做的,从来只是听从曹操决定罢了。

曹操起身。

他走到七人面前,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就好像很多年前,他们都还活在吕布与袁绍夹缝之中时的无数次笑闹。曹操拍得很重,似已用尽了他全部的力气,却到底还是不及当年之重。

他们这才发现,曹操,已是苍老得可怕。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身,留给众人一个消瘦的,甚至有些佝偻的背影:“吾儿曹植……且交给你们了。”

七人心中微茫。他们怔忡许久,竟都说不出一个字来。许久,夏侯渊豁然跪地,沉声道:“臣——领命!”

其余六人亦不再犹豫。就好像昔年军营中无数次排兵布阵一样,他们毫不犹豫就在曹操安排之下,领兵各自前往执行任务。哪怕前方万丈深渊,哪怕丢了性命:“臣,领命!”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初三,帝王立卞氏为魏王后,立卞氏三子五官中郎将曹植为魏世子。

此旨意一出,朝堂上下腥风血雨。

此时朝中曹操心腹大臣之中,太中大夫贾诩、东曹掾邢颙、尚书郭嘉表面表中立,这三人实际立场未明。尚书崔琰倾于立长,西曹掾丁仪、黄门侍郎丁廙与倾于曹植。

如今曹植得势,贾诩、邢颙、郭嘉几人除闭门谢客之外,几乎于以往未有任何不同。而丁仪、丁廙两人在曹植授意下,纷纷约束其家人深居简出。

唯有崔琰,当机立断写下《谏魏王书》,谓之曰:“魏王之子,丕为长,魏王若废长立幼,此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此乱萌也……”其非但痛斥自古往来废长立幼之诟病,更以袁绍之例请求曹操收回成名。而后见曹操无动于衷,愈是胆大包天冒死进荐。

曹操震怒,下令崔琰入狱,不久将之赐死。

这已是他第二次下这般命令了,前一次曹植请求曹操网开一面,是以曹操当真将他放了出来。但这一次,哪怕天子亲自劝说,也保不住崔琰性命了。

崔琰死后,朝堂人人自危。

但纵有前车之鉴,依旧有少许几名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士大夫者,或言行觐见,或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下多字文章,请求曹操收回成命,立曹丕为世子。当然,这些人无一不在三日内遭受牢狱之邢,而后莫名其妙暴毙狱中。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某位逞一时口角之能的文人被抓时,不知为何竟牵连至司马懿。

此时曹植提出新法建议,并将之整理成册,上呈曹操过目。

曹丕几乎是跌跌撞撞闯入大殿,一见,当即噗通一下跪地,连连磕头:“父亲,请您收回命令,司马懿罪不该死,请您不要杀了他……”

曹操瞧着他此时模样,终究是狠不下心来,叹了口气道:“不是为父要杀他,子桓。他触犯律法,法理难容。”

曹丕惨笑道:“父亲,您杀朱铄的时候,我说不上话。后来您杀了吴质,我还是说不了话。现在您要杀司马懿……是不是,不久之后就是陈群了?”

曹操不说话。他看着曹丕,用沉默而冷静的目光看着他。

曹丕恍惚道:“父亲……您若信不过儿,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呢……直接杀了曹丕,不就,再无后顾之忧了吗……”

曹操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放肆!”他本已病入膏肓,绝不能轻易大怒,先前惩治那些文人时,也大多是装出来的。但是现在,曹操却是真正克制不住了。

因为他的儿子,竟然对他说出了这样不忠不孝之话!

他还想说些什么,双腿忽然没了力气,一阵头晕目眩之后,意识归咎虚无。

曹操醒来时,窗外已全然暗了。曹丕并不在他身边。他只瞧见曹植一人,心中说不出的失望:“曹丕呢?”

曹植端着汤药,服侍曹操喝下一口:“二哥跪在门外,请您收回赐死司马懿之命。”

曹操冷笑道:“孤倒要瞧瞧,他能跪倒什么时候。”

曹植轻轻叹了一口气。他说:“方才外面下了一场雨,母亲在为二哥撑伞。”

曹操微动了动。他瞧着曹植,缓缓道:“子建,你可知为父为何这么做?”

曹植道:“儿知道。”

曹操道:“你怎么想?”

曹植道:“父亲,儿请您收回命令。”

曹操又喝了一口汤药:“为何?”

曹植敛眸沉思。

他想了许久,抬眸道:“父亲为儿铺好了一条路,更将这条路上能扫除的障碍统统清除,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