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妇产圣手(515)

主动脉夹层病情多么凶险啊,曲教授当时承受着多大的心理压力才完成的这个操作。

说完重点,曲教授甚至连跟老友再寒暄几句都顾不上,直接挂了电话去忙他的病人了。

余教授笑容满面,一个劲儿拍着余秋的肩膀,只反复肯定:“好,你很好!”

他感觉自己身上的热血在沸腾,没错,这个从半个世纪后穿越回来的小姑娘说的没错。他们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哪怕只是往前迈一小步,那就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余秋却觉得不好,她发疯地想要可视化操作。虽然大不敬,可她觉得曲教授这次之所以能成功,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

当医生的不能只靠运气,幸运之神从来不会永远都眷顾某个人。

必须得提升检查操作设备,达到可视化。

余秋愁眉苦脸,他们现在最缺乏的应该是电脑吧,可视化操作,必须得有电脑啊。

可惜现在是1973年的初春,正月都没过,她上哪儿去找电脑呢?

“电脑?”胡杨满脸懵,“我们有电脑啊!”

余秋瞪眼:“谢谢,我说的可不是计算器,我说的是正儿八经的电脑,电子计算机。”

这下子,田雨也笑了:“我们国家有自己研发的电子计算机呀。我们一点不比外国差。”

余秋目瞪口呆,她没听错吧,1973年的中国居然有电脑?

等等,为什么她从来没见过?

“我们又用不到电脑,干嘛要给我们看到啊。”胡杨乐呵呵的,“这个我可以肯定,我们是有电脑的。”

余秋有点儿被这两个小年轻搞晕了。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提出自己的要求:“有电脑就好,我需要电脑投入到医学检查工作中,以后我们就是不打开人的肚子,只要通过管子从血管、食管、胃管、肠管、尿道进去,就能看见里头的情况。”

余秋伸手点胡杨,“我不管,既然你说有电脑,这件事情就归你负责。咱们祖国的医学卫生事业能不能腾飞,就看,在此一举了!”

胡杨眉飞色舞,立刻拍着胸口打包票:“没问题,我马上跟我爸讲。这次我回去,我爸还问了我们医疗站的建设情况呢。”

余秋当即立断,赶紧在纸上画起了示意图。

对,没错,临床医学的学生,有门课就叫医学影像学,也是必修课。只不过没有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学的精。

虽然按道理来说,临床医学出身的余秋对这门课应该印象不深刻,但凡事都有骚操作。

医学影像学这门课的骚操作就是前几届学生都是开卷考试。结果到了余秋这一届,临考前三天,他们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不开卷了,这门课闭卷考试。

当时他们就疯了,大家在罢考抗议跟赶背书之间毫无骨气地选择了后者,乖乖开始挑灯夜读。

因为这门课的老师没画重点,理由是病人不会按照重点生病;余秋当时是硬生生的背下了整本书啊。

一向擅长背诵的她,出了考场就吐了,脑袋实在是被书撑的难受。

结果那句心灵鸡汤果然没错,你所有受过的苦,都终将会变成你的人生财富。

即使时光穿越回1973年,那些经历的折磨也成了她的杀手锏,为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料。

余秋画完图,又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都列上去,然后塞给胡杨,相当霸道总裁范儿地强调:“不许跟我说做不到,要说保证完成任务。”

小胡会计立刻立正敬礼,大声回答:“为人民服务!”

“你又给人家安排什么任务了?”

何东胜笑着从医疗在门口伸进脑袋,“我看你就是不让小胡会计闲着。”

“我这是给年轻人指点前进的方向。”余秋看他手里头捧着的东西,十分奇怪,“这是什么呀?”

何东胜放下了手中的箱子,轻描淡写一般:“你要的外科显微设备呀。陆师傅他们做出了一套,现在正在试验第二套,我怕你等得着急,就先拿过来给你看看。”

余秋疯了,她正儿八经欢喜疯了。

天呐,他都为自己找到了一群什么样的伙伴?怎么一个个效率都高的吓死人?

余秋激动得一蹦三尺高,直接跳起来,抱住了何东胜的脖子:“哎呀,姐姐爱死你了,你可真是姐姐的小报喜鸟!”

医疗站像是遭了雷劈,田雨跟胡杨目瞪口呆,两个人四只眼睛都要瞪出眼眶子外。

妈呀,小秋大夫怎么挂在何队长身上?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呀?

作者有话要说: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由七机部张梓昌高级工程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1958年交付使用。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以华北计算所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也设计开发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70年代后期,电子部32所和国防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机和151机,速度都在百万次级。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

第263章 别想拐人走。

去祠堂的路上,小田老师始终欲言又止。

她走两步就重重地叹口气,一张小脸皱成了包子褶,看着就心事重重。

等到要上大道的时候,杨树湾的民办教师终于没憋住,拉着余秋郑重其事道:“余秋同志,我们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无论做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千万不能搞资本主义那一套……啊啊啊——”

上一篇:庶女嫡妃 下一篇:六零小军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