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698)+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魏渊想了一想,这才释然:“就担心在这节骨眼上生乱,既是如此,圣上应当暂时不会插手皇子们的明争暗斗。”

虞沨却想,大隆建国仅三十余载,眼下各方军卫,大多是从龙有功之勋贵掌握,而战火平息,天下清平也就是十余年间,天家一时还未有机会整顿兵卫诸将,但旧年金逆一案,袁起欲反,已经让天子生防。

待吏制革新,皇权增强,接下来就轮到完善军制。

眼下在军中声威赫然者,当推卫国公府与楚王府。

高祖、太宗与当今天子三代帝君都对两府甚是倚重,正是如此,或许将来才越让天家忌惮。

卫国公应是也有这层顾虑,虽仍掌京卫,却让嫡长子苏荇从文官一途。

当今天子应还不至忌惮两府,不过将来新帝却十分难说,而就算两府有意示忠,甘愿卸权,新帝也许仍会忌惮两府在军中威望。

若想保家族太平,两府不得不涉入储位之争,只有再得新帝信任,方才能在适宜之时,交卸兵权。

想到这里,虞沨不免轻揉眉心,只因他这时也看不懂天子心意,究竟属意哪位皇子,似乎对太子仍有期望,又密切注意着几个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可就算怀疑四皇子谋害储君子嗣,也只是小惩大戒,并未深究。

实在是君心难测。

还是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至少眼下,并非交卸兵权的时候。

一阵沉吟之后,虞沨又交待了魏渊几句,便出了这处酒肆。

秋雨未住,长街浸湿,西风入襟多少带着些寒意,虞沨拢了拢肩上锦披,一边踩着铁镫上车,一边嘱咐去户部衙门。

跟着纪巍弹劾守将的几个言官既然已经受贬,想必纪巍的京官之位也是朝不保夕,圣上就算为了不让六皇子涉入太深,也会对纪巍小惩大戒,那么,他也到了时候去户部“警醒”一二。

刚过正午,韩尚书与两个侍郎将将也在外街用了午膳回来,正一人捧着盏茶闲谈,听说楚王世子驾临,面面相觑一阵,忙不迭地迎了出去。

一番寒喧,虞沨才说起来意。

“今秋各部推举任官的名单已经递至中书省,圣上令内阁抽察,我看了看户部上递吏部之考评,新晋的几个吏员绩评与事实却不相符。”

一听这话,韩尚书登即紧张起来,心里却实在孤疑。

今秋考评,户部入职者不过是八品以下的吏员,都是国子监生员经观政考核通过,对于这些低品职官,往年只要各部推举,吏部通核,中书省一般不会挑剔,圣上更不会观注,怎么今年,竟惊动了内阁重臣核察?

虞沨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几个户部长官,又是轻轻一笑:“圣上已经诏令复行科举,实施官制改革,对入职考评自然关注,尽管你们户部这回入职的吏员皆为八品以下,内阁也不敢疏怠,哪知一察……其中一位监生,自从观政以来,怕是连户部衙门都没来过几回,倒是同几个主事常常出入怡红街,称兄道弟,交情甚笃,不知此人可当真精通户部政务,足以授官?”

并未点明那人是谁。

韩尚书当然也不会愚钝到追问那人名姓,连忙询问两个下属:“秋举一事我交给二位主理,可有这般荒谬之事?”

正因这回秋举入职者品阶不高,左右侍郎哪会亲自审核,都是交给各自下属督办,这时自然也答不出个丑卯来,嗫嚅一番,道罪连连。

“官制改革正行,诸位还当谨慎,名单我已经交回吏部,想来这三两日就会有人寻各位核察,相信韩尚书会认真处置。”虞沨说完这话,并不多留,道辞而去。

紫檀车直入皇城,在正阳门前停下,虞沨顶着濛濛细雨入宫,到御书房禀了纪巍与六皇子府幕僚来往之事,天子果然不置可否,虞沨回了内阁当值的文渊阁,与苏大学士议了一阵各府州官学的细节,就见苏荇跟了进来,说圣上召了吏部侍郎,下令将纪巍调去康平任县丞。

非但是苦寒之地,更是人烟稀少,纪巍这次被贬比那几个御史更狠。

“圣上真是……纪巍本来就有老寒腿的毛病,这回可惨,唉。”苏大学士叹气,眉梢眼角却尽是笑意。

包都司也算是老国公之旧部,苏大学士其实是在表示兴灾乐祸。

内阁学士一般申正即可辞宫,但今日圣上又召了两个阁部议事,待虞沨与苏轹出了正阳门,天色已经昏暗,雨势似乎有所加急,苏轹便邀虞沨一同在附近用膳,待雨势稍缓再回王府,却被虞沨拒绝:“祖母因着这场秋雨,不慎染了风寒,前日起就有些发热,旖景在荣禧堂侍疾都已两晚,我得赶回去看看。”

苏轹听说老王妃身有不适,忙问可请了御医,当知并无大礙后才称万幸,反而催促着虞沨快走。

哪知虞沨才到王府门前儿,便听门房禀报,说有个访客已经候了足一个时辰,王府声名赫赫,也常有前来投帖拜访者,多数都由属官接待,这位劳门房特意通禀,应是坚持要见世子本人了。

虞沨心里牵挂着老王妃,又担忧着旖景累了两日怕吃不消,有些不耐烦,接过帖子一看,见上头写着古秋月的名讳,想起是殷永的表弟,并不愿见,只交待了灰渡让晴空应酬了事,换了软轿到荣禧堂,才听祝嬷嬷说了老王妃服了太医院的药后,体温已经降了下来,半下午时用了一碗白粥,比昨日精神了许多,才硬劝了旖景回关睢苑,老王妃也刚刚歇下。

虞沨略微安心,不好打扰老王妃,返身回了关睢苑,问得旖景回来后沾着枕头就睡熟了,春暮深怕扰了她休息,这时还没让摆膳。

又听晴空来禀,竟说古秋月是为了胡家巷子宅子的事来见,他作不得主,只好让古秋月稍候,来讨世子主意。

虞沨心中大觉讶异,这才请了古秋月到外庭面谈。

又说古秋月,自从那回与虞沨在西郊巧遇,一门心思就想巴结,他倒不想入仕,兴趣是在商事,若与权贵有了来往交情,当然也是大有助益,得知表兄殷永得了世子看重,纠缠了好些日子,让殷永递帖子拜会,却被殷永毫不犹豫拒绝。

古秋月找不到旁的门路,正感沮丧,不想却有天赐良机。

于是今日壮着胆子递了名帖,这会子跟着晴空到关睢苑,一路四顾,只见游廊转折,院落重重,草木扶疏,亭阁错落,竟走了足足一刻,才进了关睢苑的正门。

暗自啧舌不已。

晴空将他带到门旁花厅,这才入内禀报,古秋月坐了一阵,忍不住到门外廊子里站候,观赏着暮色下秋雨中别有情致的园景。

忽闻一声:“秋月”。

只见长廊那头一名身着梅色比甲的少女款款行来,不觉呆怔,环手一揖:“姑娘如何识得在下?”当看清少女眉目俏丽,心却莫名地跳得仓促起来。

那姑娘却也是一呆,她刚才隔得远,古秋月站的地方也有些幽黯,只模糊看见一个身形,哪知竟是外客,忙福了福身,不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