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162)+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那秦拘欲检辽王与卫国公串通谋逆而自保,在广宁州上蹿下跳收买“罪证”,以致辽王大为惊慌,竟将秦拘干脆处死,免得再生祸患累及自身,秦拘的谋划未遂,但这事看在天子及秦相眼中,无疑又成了辽王与卫国公府早有勾结的表像。

天子为保秦相,不得已终结秦拘案,可对辽王之疑已经生根发芽。

秦相更恨辽王杀他族人,并欲陷害于他,已将辽王视为大患不除不快,自是在后进了不少馋言,挑唆天子斩草除根。

陈相原本不在意辽王,但有顾于问“表率”在先,他生怕又被秦怀愚暗中利用,故而也紧随附议,劝谏天子三思。

据顾于问言,当时天子神情极为不豫,根本不耐烦顾、陈二臣的劝告,但一旁的秦相虽不语不言,眉目之间却隐有得色,正是“庆幸”陈、顾两人不谙圣心,天子对他们渐生嫌隙。

只说这时,卫冉想到顾于问当日所言,又与虞沨今日之说一结合,大是兴奋:“先帝病重时,曾亲封辽王并择定赴藩之期,后弥留之际,虽诏见圣上许以帝位,却有心不留笔诏,并早许太皇太后监政之权,这似乎说明先帝对圣上继承帝位并不完全放心,而辽王年小,许也有不足之处,极有可能让太皇太后监政数载,待得辽王逐渐势重,再看其与圣上谁更适合掌权天下,圣上必有此猜度之心,否则当初也不会有违先帝之令,屡屡拖延辽王赴藩。”

卫冉深吸一口气:“这回秦拘案,天子对辽王已动杀心,而这时,太皇太后又诏辽王回京,天子势更不能心安,以在下看来,天子定会在途中设伏,让辽王死于非命,而王爷只需布置人手,察得天子罪证呈启太皇太后,大事,足可成矣。”

太皇太后最为忌惮的就是天子狠辣残害手足,否则当年也不会因为力保辽王赴藩,促使天子宽赦六、七二王而顺带放虞沨赴楚,只要辽王一死,而天子弑弟之罪确凿,无疑会让太皇太后因为绝望而痛下决心,辽王之下,先帝遗子并无君帝之能,那么虞沨想扶持尚是稚子的福王继位便再无阻碍。

虞沨闻言却是蹙眉:“二兄的建议,是让我袖手?”

“这确是绝好时机。”卫冉忍不住扶紧了几案。

“不妥。”虞沨却摇头:“先帝对辽王甚是关爱,而我与辽王也有旧谊……”

卫冉一怔,他并不知虞沨与辽王过从,却坚持道:“恕在下直言,欲成大事,不该妇人之仁,太皇太后这时诏辽王回京,用意究竟为何?倘若太皇太后当真欲让辽王取帝位代之,王爷诸多筹谋岂非功亏一篑?”

灰渡一贯只知听命行事,并不善于出谋划策,不过当听卫冉这般直言不讳却大是紧张,他也拿不准谁更有理,只瞪大了眼握紧了拳,一忽瞧向卫冉,一忽又看向尚在沉吟的虞沨。

卫冉却对虞沨的沉吟不决大感焦虑:“王爷,眼下辽王虽与苏、楚二府并无嫌隙,难保位及九五之后,再生抵触压制之意。”

虞沨摇了摇头:“即使是为夺势,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非要闹得你死我活,对于潜在威胁皆以杀戮了结,倘若辽王意在九五,那么将来我也不怕与他明枪实箭一决高低,他若是有阴谋诡算,我未必就能被他算计,总之一切尚未分明,总不能就此看他丧命于今上暗杀,先帝于我,实有知遇之恩尊长之情,辽王是先帝骨肉,眼下对苏、楚两府皆无恶意,我不愿看他死于诡算而袖手不理。”

“辽王当年确实颇为敬重王爷,交好之意不杂权欲。”灰渡好容易插了句嘴。

虞沨颔首:“事实上先帝之所以未将大位直接交予辽王,应当也是担心他品性太过纯良温厚,而眼下大隆需要的君帝,远远不是守成之君,相比而言,先帝虽担忧今上会重外戚而导致权力失衡奸侫专权,可依然认为今上比辽王更加合适眼下情势。”

他一边说,站起身来,徘徊数步,又再摇头:“固然,先帝期望辽王年龄渐长,而有所长进,应当也是如此嘱咐太皇太后给更多机遇予辽王历练,可辽王赴藩已有两载,小小广宁州,却无能治理安平,这回秦拘案,倘若辽王有远见胆识,大可借此时机广集秦相罪证,将秦氏触律族人一网打尽,但不过因为秦拘欲行陷害之行,他却将人就地处决,倘若朝中无太皇太后维护,辽王难保不被天子追责,这个作法,委实幼稚浅陋。”

这话卫冉倒也赞成,辽王在广宁州并无藩王之威,不待天子令下却将秦拘贸然处死,倘若不是卫国公府这边已经搜集确凿罪证,辽王极有可能惹祸上身,便是如今,天子虽有令不究,但对辽王已动杀意,辽王甚至不能自保。

又听虞沨分析:“辽王非嫡非长,而圣上更无笔诏传位于他,他若要取今上代之,全凭太皇太后决断,可太皇太后应当不会看好于他,一来,辽王母族势力不显,将来即使登位,也得依靠权勋辅佐,太皇太后只怕也会担心辽王不能服众,将来成为傀儡,再者,倘若辽王登位,未必会认同太皇太后监政,或者为了培植自己权力,又会重用外戚,岂非再蹈今上覆辙?”

但倘若是福王登基,益处有三。

一来福王只是稚子,太皇太后监政名正言顺。而稚子易教,太皇太后完全可以按照自身规划教导出一个明智君帝,虞沨认为太皇太后不比当年孔氏,私欲虽有,但应当还是会以君国为重,总之不可能将九五之尊教导得懦弱无能,以期由她或者是严氏独掌大权操纵君帝。福王成长需要时间,而只要十载,有苏、楚两府携力,军制改革必见成效,就算将来福王不够狠绝果辣,守成也算无礙。

其二,虞沨已知先帝在位时的这位皇长孙也即当今大皇子血缘有疑,必不得承认,而福王才是堂堂正正的皇长孙,一旦太皇太后决心废位,势必会让今上坐实“篡位”之名,顺正亲王也即先福王当年是为今上毒杀之事得以公之于众,其子福王以皇长孙之名继位足以服众,可免先帝诸子再有不甘徒生争执。

其三,也是关键,太皇太后尤其信重的卫国公府乃福王外家,势必会忠心辅佐,楚王府虽与卫国公府有姻亲之好,可一旦触及福王,卫国公府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偏重,这也在最大程度上,让太皇太后心安,而不担忧苏、楚两府通过军制改革携手握势,架空君帝之权。

只要将来筹划适宜,虞沨甚有把握能获取太皇太后信任,扶福王登九五,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平衡诸多权勋势力,不让君帝大权旁落,重臣窃国逼君。

辽王只要并无野欲贪篡大权,虞沨无意至他于死地,即使辽王有那雄心壮志,虞沨也不怕与他决一高低。

胜算,于他手中足多,说到底,连自保都不能的辽王不足为惧。

“二兄,这事我交予你,你立即奔赴广宁,记得,势必要保辽王安然返京,倘若果有贼徒欲害辽王性命,竭力捕获活口。”虞沨说完,抛给卫冉一枚天察令:“凭此令,辽地天察卫皆可由你调遣,你也可动用五义盟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