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127)+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又特别提醒:“将来族中女儿入宫,姐姐可千恨不能再犯糊涂,因为一时妒嫉就行压制之事,而当尽心提携,力求族人能得圣上宠幸,才有望领先一步生下皇子。”

秦子若不忘提醒自己的处境:“我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偏偏都不顺遂,姐姐如今处境艰难,我也万万不料苏妃竟能安返……苏妃不除,对姐姐也是威胁,姐姐,我们姐妹相互扶持,将来才能安然无忧,不会因为百无一用而被家族所弃。”

眼见皇后把自己的言辞听进耳里,十分艰难的点头答应要忍辱图后,秦子若这才放下心来。

只要皇后诏见母亲,答应让步妥协,又把她今日这番话转告,祖父势必知道姐姐回心转意全是自己劝谏有功,也能宽谅上回一时心急自作主张。

皇后安全,自己才有胜算,子若表示她十分不易,眼下必须时时“提醒”父祖她仍有作用,才能避免被家族弃之不顾,真成了个除族之女,在王府当一生一世的奴婢。

“今后姐姐遇事还当三思,切莫因为一时激愤就违逆祖父,若有拿不准的疑难,可与妹妹商议在先。”秦子若临别前,仍不忘再三叮嘱:“无论母亲,抑或李氏,姐姐可请两位转告。”

秦夫人在明,又不能隔三岔五就往王府,瞧人眼里也不像样,李氏却是在暗,秦子若到了这个地步,也唯有信任郑氏母女,寄希望于苏妃人忙事多,疏忽了这对耳目,这也并非不可能,婵娟既能把李氏的信转交进来,说明苏妃眼下是真的疏忽大意,否则那封信若是落到苏妃手中,怎么也该阻止自己入宫,秦子若以己度人,倘若她与苏妃换身异境,手里捏着这么大个把柄,立即就会告之老王妃与王爷,用心怀叵测——暗中打探吴籍案——的名义将人驱逐,干脆利落了断。

眼下圣上并未追究苏妃“声誉”,她哪能未卜先知?且以为平安归来就能安枕无忧,唯有自己是眼钉肉刺,一旦得了机会,势必狠手拔除。

尽管郑氏母女并不是那么牢靠,但秦子若只好姑且利用。

她早就到了孤注一掷的境地,畏头畏尾难成大事,势必要对外头的形势了若指掌,才能够及时应对。

这也算是旖景“无心插柳”了一把,就此源源不断地从婵娟手里取得秦、李二人书传先睹为快,虽不说对秦姑娘的阴谋尽在掌握,总归是大有益处。

秦相虽有意隐瞒子若皇后不孕一事,但不料子若这么快就得了入宫的机会,心说这孙女果然比皇后能干,火倒真消了几分,又深觉子若之谏甚有道理,开始“自作主张”地筹谋起针对苏妃的阴谋来。

☆、第七百零一章 陈二太太,为女争贵

临近新岁,对各家主妇来说,大约都是一年之中最是琐碎忙碌的时候,陈夫人自然不在例外,尽管相府中馈事务依然被太夫人统筹掌控,但凡劳心劳力的事情却都压在她这个长房长媳的肩头。

因而这日午后,寡居的二太太得知长嫂领着几个孔武有力的婆子搬搬抬抬着到了她的院子,甚是惊诧,连忙迎了出来,身后跟着刚刚还在母亲身前受教的陈三娘。

“天儿凉,嫂嫂快些去屋子里头。”听说是各大庄子里送来的年货,二太太忙让陪房引着去安放,将陈夫人往暖阁里请,三娘亲自嘱咐了丫鬟们上茶,陈夫人接过一看,见是自己惯爱饮的祁红,笑着谢了声:“三娘有心。”

若只是分送年货,大忙人势必不会亲往,三娘料得伯母是有话说,略听了几句寒喧,便找了个借口告辞,顺便捎带走丫鬟们。

“送来的东西,别的也就罢了,有盒山参,是楚王府送来的节礼,弟妇一到入冬便爱犯虚咳喘促之症,用着正好。”陈夫人说道。

二太太连忙客气:“万谢嫂嫂惦记,想必是珍贵上佳的,只母亲也一贯在用参葺调养,这些年间,上品的野生山参越发稀罕了,嫂嫂还当先紧着母亲那边。”

“弟妇宽心,正是母亲嘱咐送来。”

短短两句话,二太太也就明白楚王府这节礼是直接送来相府,并非私下与长房交谊,意义当然不一样。

二太太这才相信了女儿从刘府寿宴上归来的总结,卫国公府果然没因赐婚一事埋怨相府,两家才算真正姻亲之好,而并非结仇,否则楚王府也不会主动送来节礼,就算要顾及太皇太后的体面,大约只需与长房交好——相府除了长房,其余可都是与慈安宫对立的,这事普通闲人也许看不通透,卫国公府与楚王府势必心知肚明。

她的笑容便更舒展了几分:“六郎能得此良缘,嫂嫂也能安心了,卫国公府虽是勋贵,尤其长房几个小娘子,比起世家女儿也是不差的。”

陈夫人颔首:“谁说不是。”话题却突的一转:“待六郎三月成婚,三娘也得入宫,弟妇可别嫌我多话,眼下那位中宫,虽是世家女儿,行事却实在……颇有秦太夫人当年风格。”秦太夫人自从东明国灭就幽居后宅,但她当公主那会儿的事迹,贵妇们还是有所耳闻的,陈夫人这话虽婉转,二太太也能明白言下之意,忍不住叹了一声。

有的事情不需说得太明,大家都是陈家人,也都知道慈安宫与寿康宫之间的矛盾,坤仁宫那主虽不受两宫太后待见,背后的秦家却被天子视为臂膀,太后尽管对皇后多有不满,面子上却仍要维护,偏偏陈家又是太后父族,除了长房,多数都受慈安宫忌惮,二太太想到这一团乱七八糟的时势,哪能不为女儿悬心。

“听说邓妃前不久,不知因为什么事故,又被皇后当着众人的面罚了跪,若不是太后娘娘过问,这么冷的天,真要在冷地上跪上半昼,一双膝盖也就废了。”陈夫人又说:“弟妇,我知道你是个慎重人,起初还求了太后莫要给三娘妃位,免得皇后忌惮,可依看我呀,就算三娘只以嫔位入宫,是咱们陈家的人,皇后都会忌惮,虽有太后维护,只怕免不得疏忽的时候,莫如干脆争取个高位,宫里的礼法,也不能任由皇后平白无故的施罚。”

见二太太似乎有些动心,陈夫人又说:“倘若三娘被封贵妃,便能协助太后掌理宫务,就有借口免了她去坤仁宫日省,皇后就算要捏把柄,也不是那么容易。”

贵妃凌驾众妃之上,足可称一人之下了,皇后不够贤能有目共睹,太后娘娘也需要个人辅理宫务,三娘若只是普通妃位,要论资历自然不如潜邸时的妃嫔,唯有在品阶上力压其余一头,太后才能名正言顺地让三娘辅理宫务,日省换去了寿康宫,皇后纵使怨愤,也只能干瞪眼瞧着。

“弟妇也知道,太后是不会听我谏言的,这事还需得弟妇自己拿定主意,弟妇好生考虑着。”陈夫人也不着急,就要告辞,人才刚刚站起来,二太太却已下定决心,也跟着站了起来:“三娘入宫即封高位,就怕太皇太后会以礼法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