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072)+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但他目睹虞沨早有预料胸有成竹的神情,心里那叫一个郁堵。

不过还是举手放行。

横竖早在途中设伏,不怕没有机会。

而这回,安瑾也向西梁王请旨,要尽兄妹之谊,与伊阳君随同大君恭送兄长回国。

大君原该防备安瑾,一是想到公主府被他早搜检了一番,旖景决不可能藏身其中,兼着薛东昌与诸多亲信一直对安瑾严盯谨防,她决无可能事后再接旖景入府,纵使安瑾出行跟有众多侍女护卫,大君也不认为旖景会混杂其中,纵使他有怀疑,也不可能对安瑾随扈一一察核,岂非表现出对安瑾的明显怀疑,他才被宗亲告了黑状,这时也得有所收敛,最多只能在途中暗暗防察。

但有那显而易见的蹊跷二婢出现,大君的注意力又再有了侧重,对安瑾越发疏忽。

从大京到边防疾行也得两日,使团慢慢地走,更有耽搁。

于是途中在一处驿站歇息时,就忽然被歹徒夜袭。

大君很抱歉,称又是庆氏逆党行祸,分明意在暗害楚王,导致两国交恶。

不过逆党当然没有得逞,英明神武的大君将楚王保护得毫发无伤。

但是同行的金七众人不在大君重点保护范围之内,肖蔓那两个婢女竟然被歹徒掳走。

遇到这种事,就算是金七夫妇遭遇不测,楚王也不会太过追究,更何况是区区二婢。

大君又一再保证势必追察,竭力寻回二婢,对金七夫妇也是深表歉意。

姿态如此恭谦,楚王又能如何?

大君总算在虞沨面上看见沉戾一掠,欣喜油然而生。

遇袭之处已离边防不远,次日午后,楚王就到了与铜岭关相对的关隘。

大君拱手相送:“今日与远扬一别,不知何时才又再见,一路平安。”

虞沨蹙眉还了一礼,显然没有寒喧的心情,而安瑾更是对大君怒目而视。

大君立在险关之上,目送虞沨一行远去,迫不及待地策马返回。

二婢脸上果然有伪装,但让满怀希望的大君目瞪口呆的是,除去伪装后的两张面孔并非他期望当中。

是陌生人。

大君还不及恼羞成怒,安瑾便即来访。

“殿下,听闻已经寻回肖氏之婢,还望殿下交返。”

又上当了!

大君眼见安瑾温文尔雅的笑容,只觉得讽刺锥心。

人一旦焦灼关切,总不如往常理智,多计善谋的大君本不至于被这显然易见的障眼法蒙蔽,但他期望太重,难免感情用事。

薛东昌闻信后大是惊疑:“楚王费这番心思,难不成就是为了耍弄殿下?”

孔奚临恨铁不成钢:“呆子!这又是楚王在声东击西,用二婢引开殿下注意,说不定苏氏是混在东华随扈中已经出城!”

这原本是大君认为决无可能之事,但经过接二连三的打击,他也实不能笃定。

“即使边防有咱们的眼线,但难保东华已将苏氏交给楚王,混杂在使臣团中,就算楚王担心被殿下拆穿,为保万全,也可先作安排,让人将混出城外的苏氏带去其他关防。”孔奚临这回倒不是为了迷惑大君,他真的就这么认为。

西梁与大隆相邻的边隘不仅一处,比如那时大君掳旖景入关,就是规避了楚王的地盘,走的是赣望关。

而大君并没有充足的人手在所有关隘布线。

旖景只要混出大京,大君再无法控制。

虞灏西勃然变色,跌坐椅上,眼睛里渐渐渗出灰败黯然。

而虞沨已经进入铜岭关,这时,正与古秋月并驾而行。

“在下实在佩服殿下之算无遗策,倘若真用此计,足以让王妃脱困。”古秋月道。

虞沨却轻轻摇头:“任何计划都非万全,没有最善,而我只能抉择更善,我并不能确定虞灏西会中计,成算只有五成,风险甚大,相比起来,当然是原定之计更加稳妥。”

“那么经此一回,大君应当会以为王妃已经脱困,再无必要严防。”

虞沨沉吟片刻,又再摇头:“他不会这么轻易放弃,应当还怀希望,我若是他,便会安排耳目到楚州确定王妃音讯,那么接下来,是该让阴山娘子登场了,我们也该准备迎回王妃。”

事实就是如此,旖景其实并没有跟着虞沨回国,她这时仍在金元公主府。

与夏柯话别。

☆、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

虞沨既然争取了金元公主暗助,当然会贯彻更善之策,而不会行风险之计,他施行的那些声东击西之策有两个目的,首先让金元洗清嫌疑,同时迷惑大君,让他做出错误判断,以为旖景已经脱困,彻底放弃警备。

关于计划核心,那封由肖蔓转交的亲笔已经详诉。

紧跟着就是安排夏柯率先离境。

这当然需要安瑾与金元协助,并且要有合适的时机——即使虞沨已然离境,西梁王城仍在戒严,夏柯没有办法出城。

不过西梁的秋狩也到了时候举行。

正如虞沨所料,大君仍然没有放弃,他甚至辞请缺席秋狩,借口仍然是庆氏逆党尚未落网,又因罪逆甚至做出伏击大隆使臣的重罪,西梁王也甚为关重,于是并没驳斥大君小题大作,允准他在王都留守。

夏柯是混迹在金元随扈当中,堂而皇之从王城脱身。

然后又在安瑾的掩护下与虞沨安排的商队汇合,经过简单的易容,顺利出关。

夏柯当然没走距离大京最近的关隘,甚至未行赣望关,而是绕向西梁与其属国交界之途,颇经坎坷辗转才回到大隆。

与此同时,大君果然安排了亲信潜入楚州,打探王妃行踪。

几乎就是在楚王返国同时,楚州市坊间立即传开了一条消息。

在楚王出使西梁之前,一直着重于剿灭前朝余孽,追察王妃下落,虽然剿灭之行大获全胜,但王妃的下落仍然成谜,这让不少闲来无事关注楚王家事的民众唏嘘不已,大多以为王妃不能幸存,而随着前朝大部余孽惨遭血洗,唯有阴山娘子一脉是最后才被察明。

但楚王因突奉圣令出使西梁,不得不先放下剿灭余孽一事。

哪知楚王刚刚才功成告返“阴山娘子”竟主动发布传言,称楚王妃在她手中,倘若楚王愿意与她和谈,便即交返王妃。

阴山娘子广布此信,当然是为了逼迫楚王言出必行,免得她将王妃毫发无损送回,却难逃清剿血洗的下场。

且不说楚州民众对这条传言大是惊疑——毕竟余孽乃朝廷钦犯,楚王又怎能为顾私情而纵容重罪?

只说这消息传到大君耳里,又让他颓然跌坐了一回。

大君早料到虞沨清剿余孽之行是在为旖景归去“正名”而备,那么这时突然有王妃下落的消息,无疑是虞沨已经与旖景团聚,为她从余孽手中完好归来造势。

这回,大君安排薛东昌亲自潜去楚州,一来确定传言真伪,再者,打听一下阴山娘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