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不干了(快穿)(373)

作者: 笔名叫这个 阅读记录

当时李怀安不懂到底是为什么,直到他看到了所谓的叛军首领才明白怎么回事。

在和亲仪仗被劫后,李怀安就再也没有听过晏安公主的消息,只以为她已经死了,没想到对方还活着,并且活得非常好,还带着人攻打岁朝了。

李怀安当时的表情非常精彩,心中恍然大悟,明白闻人或和闻人奚联系上了,对方也知道所谓的叛军首领到底是谁,这才想要让他佯装平叛,实际投靠过来。

只是因为身份问题,为了不引起其他人注意,“平叛失败”后,李怀安就没有露面,一直在后方带着人练兵而已。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李怀安的本事自然毋庸置疑,否则先帝不会这么欣赏他,他也不可能从一个乡野小子走到如今。

“我想问一问接下来的安排。”

“接下来的安排?自然是先发展好我们打下来的地盘再做打算。”闻人奚将东西放下,走到一边,立刻有人送上来水让她清洗一下双手。

“我虽然动作很快,在大半年的时间就占据了这些地盘,但还是造成了留一些损伤,若是持续用兵,不管是我们这边还是那边,都会疲乏麻木,因此需要暂停一下休养生息,等处理好了内部的安排,然后再继续。”

“将军应该最是明白,长期用兵的疲惫才对。”

不管是人员上的,还是粮草上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损失,常年打仗,百姓没有时间种地,没有粮食,自然容易造成饥荒。

而打仗是要用人的,这年头打仗真的就是在用人命堆,死一个人就是一个家庭的破裂,人口问题也是大问题。

闻人奚虽然准备打回去,却没准备打回去就没下文了,还要治理呢,自然不会将所有的底子都给消耗干净,否则的话就算将整个岁朝掌握在手中,面对这样的满目苍夷,又有什么意义?还不是要她来修补?

这年头人口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否则的话,为什么有一些朝代会鼓励寡妇再嫁,不允许守节?不只是为了那些女子好,也是为了增加人口。

女子守节,自然不会再有新的人口诞生,但是再嫁肯定会生孩子,增加人口。

“老臣明白殿下的意思了。”

“不过,虽然如此,但练兵还是不能停,将军也要督促好下面,否则的话,等到将来一切准备就绪,咱们的将士反而不能动了,那就太可惜了。”

见李怀安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闻人奚又补充了一句。

这其实不用闻人奚说,李怀安也知道,只是她还是习惯性补充一句罢了。

“是,老臣必然不会让下面的那些小兔崽子松懈的,会时刻记着给他们紧紧身上的皮。”李怀安作为领兵多年的人,他同样清楚连年用兵的隐患。

会过来询问不过是摸不透闻人奚的举动,想要得到一个确切答案而已。

“只是,皇上那边……”

李怀安有些担心闻人或的安全。

“遂儿那边不必担心,我早就安排的人手过去保护他,保护他和母后的安全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如今那些人可不敢动遂儿,巴不得有遂儿在前面顶着,等到将来面对我们的大军,遂儿会是最引人注意的那一个,这样一来他们反而会安全。”

为了这个,那些人也不可能去动闻人或。

李怀安不是傻子,稍微一想就明白闻人奚的意思了。

就是因为明白了,所以他才更加生气。

而且,除了发展一下民生,恢复一下百姓的生活,闻人奚暂停下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培养足够的人才。

足够的,可以代替那些世家子弟的人才。

否则的话,即使打回去了,不得不用那些人的话,那么也不过是另一个开始罢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推行科举制度,在她打回京城,彻底控制岁朝的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因为这时候受到的阻力最小。

某方面来说,闻人奚这也算是相当于开国皇帝了,这种人的政事推行,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等到日后慢慢稳定,反而会艰难起来。

所以闻人奚需要做足够的准备。

也没指望一下子全部代替那些世家,但至少要有一部分人手跳出那个圈。

然后才好开始下一步。

闻人奚现在培养的人主要都更加注重实际,干事实的多,当初在吴州时,初期培养的那些人手几乎都能用了,现在就分布在她如今控制的那些地区。

当初也是在为现在做准备。

而现在又要开始为以后做准备了。

只是这些事情倒是没有和李怀安详细说。

李怀安得到了准确的答复,并没有打扰太久就离开了。

他如今期待得很。

期待将来带着人打回京城去,到时候那些小人的表情一定会很精彩。

从前公主就不是个好欺负的,如今的公主,按照她的手腕,到时候肯定会一个一个算账的,李怀安觉得即使为了这个,他也要好好训练,争取早日带着人重新回到京城去。

老百姓其实很简单,他们不在乎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能让他们活下去就好。

原先城池被叛军占领,他们还惶惶不安,生怕以后活不下去,但又没有地方去,只能等着,结果却发现和从前作为岁朝百姓的时候没多少区别,甚至日子还更加好过了。

那叫化肥的东西可真是神奇,能够让作物增产两三成,有一些甚至能增产四成,这对很多还吃不饱的人家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别说平均增产两三成,就是一亩地多收一斤粮食,他们都会惊喜得很。

这一斤粮食有时候能够让人活下来的啊!

更何况,叛军控制了地盘后,改变的还不只是这些,除了那叫化肥的东西让作物增产,还有那些像雪花一样雪白的低价盐可以买。

当初听闻城中铺子的盐只要是个铜板就可以买到那么多,所有人都惊呆了。

衣食住行,吃这方面有了盐,有了让粮食增产的化肥,而衣服这一块则有了新的织机。

那织机织布速度更快,尽管那些布不是什么好步,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些普通的布就已经是好东西了。

最重要的是因为织布速度变快,更加轻松,导致布的产量变大,布匹的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

这都是实打实的实惠。

有那一道道新东西,与岁朝只隔了一条河的地方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恢复发展着,就连还在岁朝那边的百姓都有些羡慕。

倒是有商人去那边将那些新东西运到岁朝,可那价格实在太高了。

就比如那化肥,由商人从那边带过来的化肥价格昂贵,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买得起用得起的。

而且那边好像还分地了,据说很多人有了自己的田地。

不像岁朝的百姓,田地几乎都被世家把控了,租出去给那些农户,让普通百姓帮忙种地,到时候收取一些租子。

土地掌控在大家族手中,这其实也是那些百姓生活艰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