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38)

作者: 西沉之月 阅读记录

许清元又追问几句,确认那人应该就是晋晴波。

这件事真是越来越奇怪了,许清元甚至荒诞地想,该不会晋晴波是遇到时空裂缝或者穿越了吧?不然怎么解释她在大庭广众下,眨眼的功夫就消失了呢?

再怎么迟钝也知道其中有问题,蒋怀玉看两人都没有给他解释的意思,自己也没敢问。

心情不佳的三人正准备打道回府,却被那位叫卢稷的考生拦住去路。

他轻飘飘的给许清元见礼,张口道:“听说姑娘十五岁便连中小三元,今日有幸相会,特来请教,请姑娘指点。”

许清元的眼神从卢稷带着自傲的脸上掠过,环顾四周,发现每个人都是一副看好戏的状态。

看不见她正不耐烦吗,还非得往人枪口上撞,这卢稷聪明是聪明,情商实在堪比盆地。

许清元抱臂叹道:“说吧,想问什么?”

本来卢稷说那话就是打个幌子,谁想到她如此不谦虚,好像自己真的要来请教她什么一样,脸登时就拉长了。

卢稷勉强维持风度,道:“方才听闻众人试帖诗皆答的一般,在下不禁扼腕,如此十年难遇的佳题,竟无人作出略可一观之句。不过,姑娘身为重胥府第一位女案首,诗作必定不凡,还请……”

他话没说一半,许清元立刻插嘴道:“我作的诗也跟大家差不多,不过判语写的特别好,我还能将《大齐律》从头到尾背下来,要不咱们比比试试?”

卢稷张着嘴僵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磕巴几下,反驳道:“许姑娘好生无礼,在下问的是诗作,谁要同你比律法?”

“哦,”许清元面无表情地说,“你害怕了。”

见对方又想说话,她继续堵道:“许你上来问我试帖诗,不准我问你律法?”

“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是在下先问的。”卢稷哼气,原本装模作样的平静已然破碎的七零八落。

“我们本来要回去休憩,被你横插一杠拦下,难道你很知先后?”顾不得这小子背后的靠山和艾春菲使的快抽筋的小眼神,她语气有些不善。

平时就算了,可这会儿她正为晋晴波的事情烦闷,真不耐烦应付小孩。

“谁怕?背就背!难道是什么难事不成?”卢稷被称作神童,不是浪得虚名,不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条律也不在话下。愣是将本该扫地的颜面用他的才学救起,周围考生的表情从看热闹不嫌事大逐渐变为钦佩。

卢稷也找回了骄傲和自信,他背到中途,边走边显摆地将本场考试题目进行几句讲解,周围考生真有答错的,纷纷跺脚叹气。

可是等他背至“贼盗”一篇时,却发现四周空旷了不少。他环顾一周,发现不知不觉中,周围已经没几个人了,就连跟他对呛的许清元也不知所踪。

远处两个客栈伙计挨在一起对他指指点点,目光好像在看傻子。

“许,清,元,”卢稷咬牙切齿,出离愤怒,“咱们放榜见!”

时间来到八月十五,今年乡试最后一场考试即将开始。

本场考试内容异常单一,只有五道策论题目,不过既要结合儒家经典学说理论,又要结合时事,对政务阐述自己的见解,不是那么容易的。

策论题目能有效检验考生的理论知识和政治敏感度,这毕竟是给国家选贤任能设立的考试,不能办事的书呆子不会被选中。

不过每个朝代对于该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齐朝当今圣上即位以来,策论题目都是偏时政轻理论。

跟着曹大人读书,别的不说,人家可是做过京官的人,对政治风向的把握和时事热点一清二楚,许清元在这三年内补足了自己的短板,应对本场考试也比较有把握。

第一题是兵法题,让考生列举历史上的名将并简要写出其率领获胜的主要战役,最后论述将领获胜的原因及其发挥的作用。

第二题借古喻今,明面上说的是上古圣人之所为,实际上跟当今圣上的一些举措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道题就是用来给今上歌功颂德的,但如果对政事一知半解,这马屁拍也是白拍。

往下读完第三道,许清元挑高眉毛,返回去再读一遍,如果自己没有看错,这道题考的是她写的《商论》。

“民间兴法人之法,利商,若无制,则害民。诸君子饱读经济,治世之才,愿闻其说。 ”

许清元将惊喜压下,回忆一番现代的工商管理机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下大力气把本题往细了写,以盼能给她的试帖诗拉回点分来。

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从考场出来, 许清元朝天吐了口气,浑身透着轻松。

她吸吸鼻子, 感觉味道有点怪怪的, 转头一瞧,艾春菲正苦着脸拼命扇风。

“离茅房近就算了,为什么有人衣服都没穿整齐也要匆匆出来, 不知道礼仪学到哪里去了……”艾春菲小声咕哝,“我今天头都不敢抬,现在脖子还疼呢。”

“嗯……确实, 我也看到好几个考生衣衫不整,谁不热?就不能忍忍么。”许清元点头表示赞同。

两人边说边往回走, 当晚各自安稳休息。

次日晌午,许清元准备买本书, 自己出来逛省城。

省城的繁华又是府城远不能比的, 与她擦肩而过的人,脸上的表情平和淡然, 看得出是在过日子而不是熬日子。

不仅仅是百姓的衣食住行水平更高, 这里的文学氛围也更浓厚, 侧面体现出居民的物质生活有保障后,就会在精神上有更高追求。

她一连逛了四五家,才终于在其中最大的一家书店角落里找到一本《曲衡相法》,她小心翼翼地抽出来,仔细拍打干净, 眼神却注意到旁边的另一本书。

书的名字叫《曲衡相法·归鹤堂》。

据传,归鹤先生家有一传承百年的建筑就叫归鹤堂, 他的别号也是由此而来。

归鹤先生幼时便敏而好学, 长大后仍然勤学不怠, 博古通今,声名斐然。只因其不喜官场,早早辞官回北邑省创办北都书院,几十年过去,已经是本省最大的一所民办书院,门下出过数以百计的秀才。

除了皇上钦点的正、副考官之外,乡试考官也会由本地官员和耆儒共同担任,而归鹤先生也是本次乡试的考官之一。

不过相比正、副考官,其他考官的权限要小得多,考试前准备的时间又紧,考生们能把两位考官的喜好扒透已十分不易,其他人只能做取舍。因此就连许清元也没仔细研究过归鹤先生的文章。

她略微思忖,转而买下带着归鹤先生批注版本的《曲衡相法·归鹤堂》。

天光大亮,艾春菲打着哈欠起身推开窗户,一眼看见许清元正坐在院中的树荫下翻着一本书。

她推门出去,靠近问:“许姐姐看什么呢?”

许清元头也不抬,歪了歪捧书的手,给她看书皮。

“原来是这本啊,诗题果真出自其中?”艾春菲托着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