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171)

作者: 西沉之月 阅读记录

“真有这么好?”

“是啊,咱们两家孩子又是从小一起长大,这不正是门当户对的好事吗,今天你就把彩礼备好,明天我去提亲。”

次日,老董天不亮就出门去找了媒婆,然后回家等消息。他们夫妻枯坐到中午时分,才听到门口有动静,两人将敲门的媒婆迎进门,忙询问情况。

媒婆喝了一大口茶水,摆手道:“诶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家是什么高门大户,今儿去了四五个媒婆,我把以往的本事都用上了,杨家现在还没吐口答应哪家呢。”

“谁?”老董瞪起眼睛,“是谁这么势利眼,他谁去提亲,能比得上我们家吗,我们两家做了几十年街坊,孩子们也是知根知底的,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

“说的是这话,”媒婆叹气,“但今日去的都是沾亲带故的,听说还有个仇家也是老街坊的,都是好人家。不过你放心,这事儿交给我,我一定给你个交代。”

老董听到仇家的名字,先是吃惊,而后又哼笑一声。媒婆的话他会意,虽然肉疼,但还是又抠出点钱来给了媒婆:“劳您费心。”

掂了掂手里的钱,媒婆笑:“您就擎好吧。”

杨家。

二妮对父母抱怨道:“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林有远亲。我明天就去厂子里上工,住宿舍,暂时先不回来了,我要躲一阵清净。”

“好闺女,”杨家二老忙道,“你放心在那边做活,手脚勤快学一门手艺,也多交点朋友,钱你自己存着,到时候给你招赘。”

“您二老这会儿不怕别人指指点点了?”二妮开玩笑。

“怕什么,三娘家生意做到如今,都开始跟洋人做买卖了,你这一辈子都能靠自己吃饭了,谁说啥又有什么用,说不定红眼的人更多。”

“那天去报名的时候我听说厂子里还缺好些人手,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又得招人,娘你再练练手艺,下回你再试试。”

“行,娘知道了,天不早了,快洗洗睡吧,明天早点搭车走,别耽误上工。”

与此同时,外城江氏住处。

孩子们仍旧被安排在这里没有被送到抚幼院里去,江氏本人不再到处打工。在许清元的帮助下,她租了三台飞梭织布机,如今在家中她自己用一台,几个年纪十岁出头的大点的孩子轮流用剩下两台,赚的银子刚够生活,比以前松快。

许清元今天来同样没空着手,吃的用的带了不少,如今孩子们年纪大了,都矜持了很多,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围上来抢着吃了,只有一个去年江氏刚领回来的小孩还嘴馋,眼巴巴地看着她。

“小诺,这个红糖糕给你,拿着吧。”许清元招呼那个新来的小女孩。

小诺看了一眼江氏,见她没有反对,才双手接过,一口口吃起来。许清元坐在台阶上把她揽在怀里逗着,但小诺跟当初其他的孩子一样,总是沉默。

“这些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您还是不肯说吗?”许清元问。

江氏织布的手微微一顿:“到时候会知道的。”

“对了,”许清元拿出两本账,“这是京兆府从醉春楼查抄的账本,详细的那份已经交给皇帝了,现在这几笔账是京兆府的王娴凭照记忆写的。这一本是……是黄嘉年的帐,您看看,我总觉得不能完全对的上。”

江氏目光锐利地看着她手上的账本,几乎是一手夺了过去,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比照着看完,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愤怒。

“是他,果不其然就是他们家,”江氏激动地嘴唇都在发抖,“干出这种事,他迟早下地狱!”

“可是……”

江氏垂着头道:“没什么可是的,少的这几笔账又没出入多少,他脱不了干系。”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账目虽然不能完全对应,但基本是大差不差,懂行的人一看便知内情,这个黄嘉年想套法人的壳子遮掩自己幕后之人的身份,但他学艺不精,做的破绽百出,让许清元捉到了短处。

“我知道了。”

“这案子什么时候审?”江氏问。

许清元也不好说:“我准备找个时机先给皇上看看,看如今的情势,说不准动手会很快的。”

江氏没再说什么,许清元告辞离开。

过了十月份,天气明显凉爽下来,这也是一年中气温最适宜的几个时段。

黄嘉年回家跨进府门的那一刻,眼皮突然一阵乱跳,他皱着眉头按了按眼睛,问书童柳大牛:“父亲在做什么?”

“跟大小姐在一起。”

头似乎更痛了……黄嘉年心中无名火起:“她又不做官,何故整天在父亲眼前晃!”

“是……听相爷院子里的人说,相爷准备让大小姐考科举呢。”柳大牛似乎对主子的态度毫无所觉,“相爷说让大小姐认真准备,争取像许翰林……许侍讲一样,起码考个三元再入仕。”

黄嘉年的眼中带着血丝,他慢慢问道:“是什么时候的事?”

柳大牛低下头去:“就这几天。”

原以为父亲让姐姐还俗是为了借她女子的身份打入女官之中,那么相府千金的身份,考个乡试以举人出仕也便已足够。没想到父亲居然希望她考进士,还是三元进士,他当初都没有这般成绩,姐姐如若真的能够做到,那到时候这个家还有他的立足之地吗?

第132章

早起时晴空万里的天色, 在午后突然乌云密布,雷声轰鸣, 雨丝紧跟在后飘洒向大地, 淋了众人一个没准备。

许清元走到门口,公主府的下人忙撑开油纸伞给她提前打着。她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抹了一把脸, 寒气散去,许清元正准备乘车离开,眼睛余光瞄到街角有道人影看起来很眼熟。

她接过伞慢慢走到那人面前:“黄小姐?”

一道惊雷闪过, 照亮了黄嘉雪背后的天空,她孤身一人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 许清元将伞撑过去一半,为她遮挡风雨。

对面的黄嘉雪慢慢抬起视线, 她头顶还有受戒的样子, 头发并未完全长出来,一双眼中含着浓重的迷茫。但在听到许清元询问的话语后, 她浑身激灵灵一抖, 仿佛反应过来什么似的, 眼神变得复杂,最后只胡乱朝许清元行了一礼便扭头快步离开了。

许清元伫立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久久未曾说话。

黄嘉雪一路跑回家中,自家下人还在疯找,见到她人没事才放下心。

“小姐快喝杯姜茶暖暖身子, 用了晚膳就快去念书吧,您小时候不是最喜欢念书的吗?”奶娘洗着用过的手巾, 絮絮叨叨地说。

这话倒是没错, 但那是她小时候, 无忧无虑聪明开朗的时候。现在,她一旦拿起经史子集就觉得头晕,里面满篇写着的仁义礼智信的大道理,她看着恶心,一心只想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罢了。

但积年累月的压抑让她没有办法对任何人诉说心情,父亲还指望着自己能给他争权夺势,同时弟弟对她又忌惮防备,这样的日子她过得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