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秀才家有女种田忙(84)

作者: 一只鹅鹅 阅读记录

最后得知,河湾村本是方圆百里内最大的一个村子,如今留在村里的人不足百名。

听了钱县丞的意思,村长又带人去了庄稼地里。

除了水田的种的水稻,旱地里只零星点点的种着一些蔬菜和豆类。

柳芽儿眼尖,看见一块地的角落里那似野草的植物无比熟悉。待走近一看,柳芽儿兴奋的差点拍大腿。好家伙,这不是甘蔗嘛!

想她堂堂二十一世纪的人,竟忘了广西乃是甘蔗种植第一大省!前世每到季节,某音上全是大学生回广西砍甘蔗的段子。

柴桑的红壤种粮食生产低,种水果倒合适。只是古代的交通不便利,怕是果子还没运到地方就烂了个精光。

除了种水果,广西最适合种甘蔗。甘蔗制糖,糖在古代精贵的很。看来她这是要发啊!

“芽儿,你认识这个?”

柳芽儿回头,答道:“爹,这叫甘蔗,味甘甜。”

“小姐好见识!这的确是甘蔗,用来制作石蜜。不过这甘蔗结节多,榨不多少汁水。晒制一块石蜜需要数十根甘蔗,不划算。村里也只是偶有几户人家种来给孩子甜个嘴。”

如钱县丞所说的那般,这甘蔗全株只有半人高,枝叶茂盛,又全是结节。若不细看,只当它是丛杂草,与后世的甘蔗天差地别,用来制石蜜不划算。

柳芽儿拍了拍裙子上的土,走到她爹跟前小声说了句什么。

柳爹会意:“钱县丞,胡师爷,今日便先看到这里。打道回府!”

第64章

回到县衙的柳芽儿直奔厅堂,取出本空白的册子递给胡师爷,道:“如今主薄不在,还请劳烦胡伯呆会帮忙记录。”

胡师爷狐疑的接过册子,走到另一边去研磨。

柳爹问道:“芽儿是觉得这油菜能种?”

柳芽儿点头,又道:“红壤呈酸性,种油菜不高产。但油的日常消耗少,划出几亩地来种油菜,除了自家吃还能卖些给城里的住户,多少也算个进项。相对来说,比种麦子划算的多。”

说到这,柳芽儿心中可惜。若不是那王二家的出卖,推广全国种油菜可是一项大功!

油菜,油?吃,卖?

钱县丞听的云里雾里。

突然,他好似想通了似的问道:“大人是说,这庄稼地种的油菜,能出油?”

“嗯!”

“真……真的……?”不止钱县丞,就连胡师爷听了也激动的结巴。

柳爹再次坚定的点头,又道:“麻烦二位统计一下本县各个村庄的人口。本官带来的种子不多,等统计完,再根据各户的人口来分种子。”

“是,下官这就去统计!”

“等等,我与你一道去!”胡师爷怕钱县丞一人忙不过,忙跟了上去。

待二人走后,柳爹才问到,芽儿可是还有其他的事情?

果然知女莫若父。

“倒叫爹瞧出来了,我刚刚可是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柳芽儿卖起来关子。

柳爹被柳芽儿的小模样逗笑,配合着问道:“我们芽儿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呀?”

柳芽儿得意的扬着嘴角,道:“甘蔗!”

“甘蔗?那个像芦苇不像芦苇,像草不像草的?”

“嗯!是这儿的人种植方法不对,才将甘蔗种成那副模样。爹,您可还记得先前我说,甘蔗味甘甜?”

柳爹点头,他自然是记得的。

“其实甘蔗早在几百甚至上千年前就已传入华夏。但因为种植方法和制糖工艺的不成熟,才使甘蔗没有普及开来。”柳芽儿解释道。

古代的糖多为饴糖,由小麦或大米发酵制成。后有甘蔗传入,制成的糖形似后世的冰糖,因甜如蜜,硬如石,又被称作石蜜。

可也正因上述的原因,甘蔗和蔗糖并未普及开来。

“芽儿是说,甘蔗能制糖?”柳爹并不怀疑闺女的说法,却还是问道。

“嗯!岭南的土地是种甘蔗的绝佳之地。我知道甘蔗怎么种,也知道怎么制糖。而且制出来的糖,比石蜜的精度高,产出的量也更多!”

柳爹听罢,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若真如此,这甘蔗确实是个了不得的东西。

柳芽儿也激动不已。看来这柴桑并非是绝境之地,也许是块龙门。若她爹跳过去了,便能平步青云。

她听说,新皇惜才。

“芽儿,爹……”

“爹有话直说便是!”

柳爹有些羞愧,却还是不得已的道:“芽儿可否借爹些银两?我观城外大片荒地,若这儿的土壤适合种甘蔗,不如将荒地全部开出来。可眼下柴桑民不了生,空口去说他们未必会信。是以想着跟芽儿借些银两买些粮食,若有愿意开荒种甘蔗的,按劳力来领取粮食。另外再寻铁匠打上百来把的手推犁,庄户们用犁开开荒快些也省心些。”

“爹,咱们是一家人,哪来什么借不借的。不过爹这个法子倒是不错,光凭一张嘴确实没有信服力。”对比做法,柳芽儿深表赞同。

不愧是她爹,想的就是比她周到。

柳芽儿想了一番,又道:“如今我身上还有些银两,不如将县衙也修缮一番吧,到底是一县之门面。”

“不必,眼下朝廷断了这边的饷银,日后我们用钱的地方怕是不少,能省便省些吧!”

“那起码将县衙的大门换了吧!”柳芽儿也心疼钱,可堂堂县衙大门破成那样儿,也太丢份了些。

这次柳爹倒没拒绝。

唉,说到底还是没钱愁的。

六千两的存款在小王庄是富中之富,可到了柴桑接手了这么个烂摊子,别说赚,她仅有的六千两怕是完全不够花。

看来得努力挣钱了。

“爹,我想开个酱油作坊!”

“酱油作坊?”

“嗯!酱油是项大买卖,咱肯定丢不得。在小王庄时,有醉仙楼虎视眈眈的盯着,我倒不敢有大动作。如今到了柴桑,您又是知县,我便可以放手去做了!再者,这作坊建成了也需要人手,到时候还能带动百姓的就业问题。”

柳爹觉得芽儿说的在理,也同意了此事,却还是叮嘱到:“这划地建作坊的事,该走的程序该付的钱咱们都得按照章程来。”

“爹,您还信不过我?”

柳爹连忙解释:“我自是信得过芽儿的,我是怕底下的人因着你的身份讨好巴结,你被他们哄骗了去!”

“爹只管放心,想哄骗我,只怕他们还没那个本事!对了爹,回头您让下头的人去各村寻寻,看可有长得好些的甘蔗!先是钱县丞走的急,我都没来的急说!”

“好!”

商议完事项,柳芽儿回了后院画起了图纸。

既然要酿酱油,除了作坊的图纸,还有木桶大缸什么的全部要定做。

这一画就画到了深夜。

钱氏心疼儿子和孙女。一个为了百姓,一个为了生计,熬到这深夜都不肯休息。

两碗糖心蛋,一碗先给柳芽儿送了过去看着她吃完,才将另一碗送到柳爹屋里。

钱氏将碗递给柳爹,在旁边坐下,语重心长的道:“娘知你心系百姓,希望这柴桑城的都能吃饱。可你不止是他们的知县,更是芽儿和青儿的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