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宠妃死对头(53)

作者: 西子栖 阅读记录

因此,人数多了一倍不止。

每到大朝会,一眼望去,一片朱紫绯红色。

今日大朝会的争吵,皇上来之前,早有预料,毕竟关于襄阳公主的案子,连宰相们都分成了三派,甚至于连一省一阁之内,都不能达成统一。

中书省中书令谢无、尚书省左仆射郭伍、赵王兼宗正寺寺卿张耀、大理寺寺卿范宁,这些人算是温和派,力求按律法来判,就事论事,维持现状,不宜扩大。

门下省侍中华光、国子祭酒阎先、御史台侍御史黄成、京兆府尹郑实,则要求严惩襄阳公主,以正人伦礼仪之风,维护夫妻纲常之制,顺天地阴阳,合圣人德行,纠不正之风,他们算是保守派。

门下省侍中令狐游、尚书省右仆射尚全、御史台御史中丞周宣、大理寺少卿丘于扬,则更激进,认为现行律法对权贵太过宽松,令他们有恃无恐,草菅人命,强烈要求修改律法,以法治国。

登基五年多,皇上早已经习惯了朝会上大臣们的吵闹,只要他们能吵出结果,最终能拿出一个可行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一向是不大管的,只是他没料到,他们除了动嘴外,今日竟然动起了手。

真真是始料未及,大开眼界。

从太子到皇帝,他在这含元殿累计参加了十年朝会,头一会见到这种情况,也不知道哪位情绪比较激动,先动了手,最后三方人直接打了起来。

皇上很快从惊愕中回过神来,拿起手边的镇纸在面前的案几上,重重地敲了三下,呯呯呯的巨响,把下面打成一团的大臣,从极度疯狂中给震醒,纷纷记起来,今日是在含元殿,不是在宰相们办公的政务堂。

一个都回过神来,也缓过劲来。

惊恐不已,吓得开始浑身冒冷汗。

整衣袍的,整帽子整靴子的,还有弯腰找象笏板和捡玉笏板的,然后寻回自己该站的位置……

“父皇,他们为什么打架呀?”

一声稚嫩未脱奶音的童声,在大殿中响起。

有胆子大的,偷觑了一眼,只见一个四五岁的男童,长得跟观音座前的金童般,一身紫色圆袍,从御座左侧的帷幔后面走出来,毫不怯场,被皇上招手至御座旁,抱了起来,问:“田田觉得他们为什么打架。”

“讲不赢。”张稷脆生生道,声音响亮,在整个陷入死寂般的大殿上回荡。

皇上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抬头望向下首一个个站得笔挺的大臣,目带寒芒,怒喝道:“一个个几十岁的人,还不如一个四岁孩子明白,你们真觉得自己理由充分,切实可行,朕一直在乾元殿,也没等来你们哪个拿出一个能服众的方案。”

“是不是觉得在这大殿上,你们谁今天打赢了,朕就同意谁的方案,要真这样,朕也不找你们,朕直接找将军们。”

“一天天就知道给朕吵,叽叽歪歪的。”

越说越来火。

他一般不对大臣们直接发怒。

真惹到他,他把人贬官或罢免,不让他在眼前晃就完事了。

但今天他是动了真火,又大声喊了太常寺寺卿殷厚与礼部尚书洪原的名字,“你们这些掌管礼仪的,都来给朕说说,朝廷宰执,国之栋梁,中流砥柱,一个个在大殿上打起来,是什么规矩,华侍中牵头,好好给大家宣讲半个月的朝堂礼仪。”

他刚才看得很清楚,打得最凶的,就是门下省这位宰相,侍中华光,这老头一向迂腐,嘴皮子利索,还动不动就哭谏,没想到打架也这么勇猛。

倒是能文能武。

父皇真给他留了个大人才,经常给他添堵,哪能不用。

“还有殿中省殿中监,把凡是动了手的大臣,给朕全记下来,罚俸一年。”

皇上放下儿子张稷,直接站起身,扫了眼堂下低头出列的殷厚与洪原,老脸红成一片的侍中华光,还有噤若寒蝉的大臣,“中书令,两位侍中,左右仆射,御史中丞,宗正大理卿以及国子祭酒,你们九个人,巳时初刻,到朕乾元殿来一趟。”

说完,喊了声散朝,牵着儿子张稷离开了大殿。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更新~~么么哒

第46章 朝中风云

皇上一走。

整个大殿弥漫的威压与惊恐, 才渐渐散去。

随着宰辅们相视一望,其余人等才敢动起来。

早已羞得红脖子红脸的侍中华光,最先反应过来, 直接破口大骂, “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不讲武德,先动手的,给老夫站出来。”

华光是三朝老臣,进士及第, 与后进的令狐游统领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审议政令、谏言之权, 素有威望, 这个时候,谁敢出头。

华光一一扫过去, 最后还是老对头中书令谢无看不下去, 凉了凉提醒道:“照之兄今天英勇无比,被陛下委以重任,牵头负责给朝臣宣讲朝堂礼仪, 难道这礼仪第一课,就是咆哮同僚?”

照之是华光华侍中的表字。

听了这话,华光只觉得憋屈不已, 谢无谢有缺是专门来克他的,扭头喊了殿中省的殿中监刘计,责问道:“刘中监,你站在一旁, 看得最清楚, 你来说, 到底是哪个先动了手?”

殿中省有一部分权职, 便是维护朝堂礼仪秩序。

今日朝会大闹,刘计作为殿中省长官,未能及时出面维持秩序,本来就已失职,现在又被宰辅华侍中给盯上,整个人只觉得头皮一紧,有些惊慌道:“回侍中,下官没清楚。”

“什么没看清楚,你在干什么,去问问旁边的仪仗亲卫……”

“抱歉,侍中,张大总管在叫下官,下官先走了。”刘计大着胆子打断华侍中的话,刚才被华侍中说的不知所措,正头痛时,抬头四顾,就见左前方的御前大总管张忠国向他点头示意,于是眼前一亮,逃也似的遛了。

他说与不说,都得罪人。

眼下更重要的是,赶紧把参与打架的官员名单整理出来给皇上,免得皇上问责殿中省。

他猜得不错,张大总管找他也是为了名单。

当今圣上,可不比先帝宽和,耐心有限,圣上要的东西一旦没及时给到,他就得挪位子,殿中省的长官不用干了,而且圣上贬官,从来不是一两级的贬,能给你直接撸成白身,永不录用。

当初圣上继位不久,第一次这么干时,直接把朝臣们给整不会了。

先帝是个好人,一向以宽和著称,待臣以礼,虚心纳谏,还被去世的前尚书令刘乐缺捧为仁君典范。

直到圣上登基,大家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一朝天子一朝臣。

圣上喜欢会干事、能干实事的人。

用圣上曾在朝堂上所说的话:你们要是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朕只好解决你们。

自此之后,后进辈勇当猛进,他们这些年过五十的老家伙,能保住位置与体面就是万幸了,没见前尚书令刘乐缺去世后,诸子孙在守孝完,起复的几个,连接犯事被撸成白身,遣归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