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44)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谢挺犹豫了一下,“爱党最适合,咱大哥次之,爱军稍微差一点,但也很厉害了,反正比咱二哥要好一些。”

“中,我明儿个去找大哥、爱党、爱军聊聊。”陶娇杏说到。

谢挺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问陶娇杏,“不打算聊啥?给升主管?咱家养牛场就那么点儿大,你还要给升主管?升啥啊,我一个人就能管得过来。”

“现在一个人确实还能忙得过来……可我觉得,奶牛场总得再扩一扩的。等獭兔和长毛羊到了之后,我问问能不能再买到这种好品种的奶牛?要是能买到的话,咱就把奶牛场给扩一下。你也抽空去村支书那儿探探消息,沿着琥牢河旁边的草甸子里,能不能再买到这样的地。”

“我心里立了个小目标,养一万头牛。一千三百多头奶牛不够供应市场,那一万头牛呢?就算真有保供任务了,我们也差不多能再匀点儿产量投放到市场上,两手抓两手硬。”

“等到时候一万头牛养在那儿,你一个人就算跑断腿也看顾不过来,还是得找人做主管,不如现在就先培养着。”

“我打算给主管排个等级,甲乙丙三等吧,甲等月工资50,乙等月工资45,丙等月工资40,普通工人月工资30,就先按照爱党50,大哥45,爱军40算,每个月都根据各自主管的养殖区重新评定等级,然后调整工资,这样应该能把各自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听完陶娇杏的计划,谢挺信里的疑惑尽数打消,转眼又考虑到新的问题,“一万头牛?咱家钱够吗?饲料够吗?”

“钱暂时不够,在沈市第三建筑队上的开支不少,但再攒一阵儿肯定就够了。饲料的话,养殖长毛羊和獭兔的时候,把牧草的种植密度提一提,管够长毛羊和獭兔的口粮外,还得把奶牛的口粮也包圆了,我好好算算该买多少。”

陶娇杏拿起本子来就开始写写画画算个不停,实际上是已经在仿真区里搞起了仿真模拟,直接通过仿真模拟来精准确定多少饲料够吃。

在精准确定的饲料数目上,再多种植一半的量,大概就够养殖厂运转起来了。

毕竟牧草只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生长,冬天是不长的,但长毛羊和獭兔在冬天依旧要繁殖的,又不进入冬眠阶段,该吃还是得吃,而东北这边的冬天特别凉,多种植一半的量就是给冬天做准备。

——————

三月中旬的时候,昼夜温度都稳定了下来,陶娇杏按照研究区之前给出的报告,在交易区里下单的长毛羊和獭兔以及牧草种子。

工作量瞬间就上来了,新的问题摆在了陶娇杏和谢挺的面前:人手不够,需要招工。

这个事儿压根不需要陶娇杏来费脑子,全都是谢挺的活儿,陶娇杏只要每天晒着太阳去厂子里转转,顺带着监督一下进度条,负责把那些干活不认真,赚着工资磨洋工的人开除了就好。

人都是有惰怠性的,找到好工作之后就放松了,觉得自己不需要太认真,只要不拉胯得太明白就行,毕竟厂长的眼睛不会时时盯着。

可架不住陶娇杏长了一双‘火眼金睛’,只是在厂子里走上两圈,就能把那些干活惫懒的人拎出来,当晚就结工资走人了,并且表明再也不会用。

一连劝退了五六个员工,所有留下来的人都不敢再大意了,上工期间就认真干活儿,毕竟那些因为磨洋工偷懒而被开除的事例就发生在眼跟前。

有好些人甚至都想不明白,在陶娇杏过来溜达‘视察’的时候,那些偷懒的人明明都已经做好样子了,表现得又卖力又认真,怎么还是被陶娇杏给发现了?

有人说,陶娇杏家里请了狐仙儿,学成了能掐会算的本事。

还有人说,陶娇杏买了一个望远镜,会躲在山上偷偷地看厂子里员工的表现。

什么说法都有,核心宗旨就一个——只要敢偷懒,一定会被拎出来的,绝对糊弄不过两天。

还有人想打感情牌,被陶娇杏抓到摸鱼的时候,强行解释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结果直接被陶娇杏温温柔柔地怼了回去,“身体不舒服就请假啊,可千万别病倒在厂子里,我们多内疚啊。”

当然,请假是要扣工资的。

那个人又解释自个儿是老毛病了,不需要请假,就是干活儿慢一点,过一阵儿就好了。

陶娇杏当面就把人劝退回家了,“有老毛病的人我们可不敢用,您回家歇着吧。可以回家找一个手脚勤快,也没老毛病,眼力还活泛的人来顶您的班儿,但要是您推荐个懒蛋过来,我可就直接开除了啊!”

谢挺负责招人,陶娇杏负责撵人,一开始的时候,十个人里头总得撵走两个,后来这些浑水摸鱼的人就少了,再到后来,打着偷懒混工资的人压根不来谢挺这儿找工作了。

陶娇杏看着仿真区内那绿哇哇一片的进度条,那叫一个心情舒畅。

第33章 特级蜂蜜

百花盛开的季节, 勤劳的觅珍蜂们短短半月时间,就将蜂箱里攒满了蜂蜜,陶娇杏看到仿真区里弹出了提示, 隔天就拎上刀和桶上山割蜜去了。

安置在山地里的蜂箱不少, 陶娇杏拎着桶来来回回地跑了好几趟, 才将这半个月的蜂蜜收成都收割了下来。

估算一下分量,大概有三百斤出头。

折算下来一天能产二十斤的蜂蜜。

听起来不少, 其实轮到那么多的蜂箱里, 这点儿蜂蜜的产量并不算多。

给蜂蜜用的包装瓶和贴纸都是提前预定好的,包装瓶是厚实的透明玻璃罐子和磨砂玻璃塞子, 中间会加一层锡纸封口, 拧紧之后无比的结实,一滴蜜都漏不出来, 还避免了蜂蜜把玻璃罐子和磨砂塞子粘在一起的窘境。

包装瓶一共两种,一种是小剂量的,一次只能装一斤, 一种是大剂量的,一次能装五斤。

单论斤秤的话, 甭管是小剂量还是大剂量的, 蜂蜜的单价都一样,但买大剂量的肯定要更实惠一些,因为一个大罐子的物料成本比五个小罐子的物料成本少了许多。

陶娇杏把蜂蜜拎到了奶粉厂, 自个儿亲手灌装完所有的蜂蜜之后, 拿到奶粉的杀菌设备中杀完菌, 待完全冷却之后, 才把提前打印好的标签纸给贴上。

标签纸一共两张:

一张沿袭了‘特级奶粉’的风格, 起名叫‘特级蜂蜜’, 画的是卡通画小蜜蜂在采蜜,右上角印上了‘东北牧场’的标志;

另外一张是这种蜂蜜的介绍,陶娇杏编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一位住在琥牢山脚下的不知名农妇意外发现的这种生长在琥牢山上的蜜蜂的灵性,不像普通蜜蜂一样只采集单一树种的花蜜,而是会挑着捡着采集琥牢山上各种珍贵植物的花蜜与果蜜,她试着采集这种花蜜回家,给她身受重伤的丈夫冲水喝,短短一年时间,他的丈夫就恢复了健康,身体甚至还要远甚于之前。

谢挺看到陶娇杏编的这个故事之后,着实思考了一阵儿的人生。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