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漂亮煮妇重生九十年代(89)

作者: 木子叙 阅读记录

“一个星期后会不会晚了点,杀完肉都晾不干就要过年了。”

“不管了,没必要争一两天,你的腿要紧,对了,丫头,跟你说件高兴的事儿。”刘玉芬一脸神秘地笑着看着何美丽。

“妈,啥好事儿?跟我有关吗?快说啊!”何美丽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问。

刘玉芬呵呵一笑:“跟生意有关,有一次我跟你爸去换药,不是带了一瓶见手青一瓶油鸡枞给王医生吗?王医生带回家,转手将油鸡枞给了他堂弟,他堂弟一尝啊,就觉得东西不错,费了些周折,前天找到我店铺里,说他专门做食品销售的,这东西太好了,让我们多生产些,他可以负责帮我们打开销路,卖到州里或者省里的商店去。”

何美丽听了不由感慨,看看人家这意识,这思路,这样的人很难不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妈,这确实是大好事,不过得好好合计合计,因为销到外面去的食品,得有正规许可,要贴上食品标签。”

刘玉芬仿佛遇到了知音,忙不迭地说:“对、对、对,那个王兄弟也是这样说的,只是我不大听得懂,就想着找机会再问问他。”

何明道:“这还不简单,杀猪那天把王医生请来吃饭,让他顺便把堂弟一起叫来,到时给你好好说说。”

“好是好,可我在想,我们一家人也捡不了多少菌子啊!”刘玉芬一脸困惑。

“妈,这都不是问题,我们当然捡不了多少,可我们可以发动别人去捡啊,他们捡来我们收购,大家有钱赚,山上的东西能变成钱,肯定都乐意去捡,货不就有了吗?”

“对,对,有道理,丫头这脑瓜子太灵活了。”何明附和着。

刘玉芬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也有所顾虑:“那这样不是成本就高了吗?”

“妈,做生意都有成本,就算是山里长的,也需要人把它们找回来,这些就是成本,这还不算呢,你还得有个政府许可的作坊,还得请工人,等那个叔叔来了,再跟你说说,他是做这方面工作的就更专业了。”

听了何美丽的一番话,刘玉芬点点头,陷入了沉思。

将食材变成美食,将美食变成金钱,每天满载而出,空车而归,她现在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自然也期待着新的机遇。

达成合作

杀年猪那天,王医生果然带着妻儿和堂弟来了,大包小包带了些零食、水果。

堂弟叫王建东,三十多岁,是一家饮料厂的业务科长,对当下的市场环境和销售路子了如指掌,因为见得多了,不再安分于自己这一方小天地,一直在寻找新的机会。

那瓶鸡枞油彻底打开了他的思路,外观、色泽、口感无一不让他惊叹,本是最佳的食材,却因条件受限,难以保存,而这种制作方式,却完美解决了所有问题,成为可以流通的商品。

他无法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样的意识,要知道,当下连卖新鲜野生菌的都不多,想吃大家都自己到山上采。

却偏偏有人将它们做成了商品。

找到堂哥时,堂哥告诉他不止有油鸡枞,他自己那瓶是别的菌子,也非常独特,味道特别好,当时他就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制作这菌子的人。

当晚,王建东吃完饭一直等到大部分人离去,刘玉芬才抽出空与他详谈,当谈到做法时,他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三岁孩子自己采、自己做的。

何美丽当时就想,要不是重生,自己恐怕想破一百个脑袋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这食品未来的畅想,刘玉芬也尽其所能侃侃而谈,何美丽偶尔也会补充几句,大思路竟与王建东不谋而合,再一次让他刮目相看。

更坚定了他想将这些食品产品化的决心。

之后,王建东又来家里找刘玉芬沟通了几次,最终达成共识,双方合作,刘玉芬负责生产,先以作坊的形式开始,他负责打开销路。

整个假期,这件事都是何美丽家最有热度的话题,刘玉芬也充满了激情,准备大干一场。

要建生产型的作坊,在家里肯定不行,需要有合适的场地,还要按要求办理各项手续。

刘玉芬想到了队里一套闲置的空房,一个院子,三四间红砖彻的平房,包产到户前队里用来堆粮食的,后来就拿了放旧物杂物,长年挂着锁,虽说旧了些,但好在离公路比较近,相对方便,重新修整一下也还凑和。

队里大多都是亲戚,现任队长何勇也是本家亲戚,没费多少工夫,这房子就算谈妥了,毕竟闲着也是闲着,租给刘玉芬还能给队上增加点收入,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便请人修葺、刷白,通水、通电,安装灶台等等。

在办理证件之前,刘玉芬与二舅家好好谈了一次,他们比较安于目前的状态,对新的投资并不想参与,毕竟是对半的风险。

他们也非常不理解刘玉芬,明明熟菜店生意这么好,一年稳赚几万块钱,这可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收入,为何还要去折腾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一旦赔了,那便是血本无归啊。

刘玉芬便让二舅家守好熟菜店,并手把手将熟菜制方法教给了他们,自己则抽出身来乱作坊的事。

刘玉芬有时也犹豫,时不时犯怵,弟弟说的也很有道理,现有的果实只要守好就行,新的投资意味着新的风险,这可是她们家几年来辛苦存来的血汗钱。

原本打算过年前买的彩电,硬是被何美丽生生拦了下来,现在即将全部投进去,若有个万一,那这日子可真的不知咋过了。

但是王建东和何美丽就是她坚实的后盾,为打消她的顾虑,王建东带着她跑了批发市场,还有一些他熟识的小作坊、食品厂、饮料厂,认识了很多人,跟他们交谈,向他们请教,吸取经验,真正打开了刘玉芬的视野。

周末,何美丽回到家,也陪妈妈到城里跑商店,了解市场的行情,在何美丽的建议下,时不时还带上两瓶菌子,在批发市场和商店老板间做一下市场调研。

这一切又给了刘玉芬强大的信心。

在王建东的协助下,刘玉芬跑了许多政府监管部门,终于在雨季来临前办完作坊所需的全部手续。

在几人商量后,他们给自己的产品取名“刘大婶”,虽然有点土,有点俗,但更容易记住,并申请了注册商标,何美丽知道,以时下的契机,“刘大婶”必定会在几年内火遍全国。

刘玉芬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跑包装、跑标签,采购香油、调料、工具等,和贮存用的超大瓦缸。

王建东带着她找到了真正生产玻璃瓶的厂家,为合理使用资金,只能小批量进货,选用的是厂里现有的瓶子规格、型号,三百克和五百克的,因为量小厂家不愿生产,软磨硬泡两天后,厂长终于同意混入别家的订单里生产,享受同等的出厂价。

这一番奔波下来,刘玉芬才知道,以前的自己堪比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