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漂亮煮妇重生九十年代(24)

作者: 木子叙 阅读记录

听到这么回事,何美丽也只有一声叹息,两个姐姐这一生过得都不好,跟她妈是有绝对关系的。

这女人长得漂亮,两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不知让多少女人羡慕,儿女这么大了,身段还依然窈窕可人,只可惜是个文盲,说话恶毒、口无遮拦,极难相处。

以前不知道,现在明白了,妥妥的颜值即正义,难怪大伯在外像虎,在家似狗,拿她毫无办法。

何建莲咬牙切齿说:“我只盼着赶快再长大些,离开家,离开她,真的要被她逼疯了。”

何美丽想到小堂姐悲剧的未来,不免有些难过,如果她不贸然去到那个陌生的城市,就不会遇到伤害她的渣男,她的悲剧也许就能避开了。

想到这儿,何美丽说:“姐,你想早日独立,我特别支持你,可我觉得你还是要学一门技术,比如学学帮人理发,学学美容啊之类的,你还小,学一样技术以后一定大有用处。”

何建莲心有所动,若有所思地问:“可是学技术要花钱,我妈愿意让我哥学,未必肯我让我去学。”

何美丽悄悄说:“姐,没那么复杂,学美发、学美容可以去人家店里当学徒,不用花钱,学到后面你有技术了,人家还得发工资给你。”

九十年代,美容美发开始悄悄流行,是将来大有可为的新兴行业,何美丽真心希望她的小堂姐能借此改变命运。

何建莲眼睛一亮,面露喜色:“丫头,你懂的真多,我记下了,有机会我一定去。”

“姐,城里理发店有好几家,美容院我看到也开了一家,你抽空出去转转,可以问问她们招不招学徒,这样你学上几年,自己就有技术了,是打工是自己开店都可以。”

说着夹了一块千张肉放到何建莲碗里,又说道:“别伤心了,尝尝这个,虽是我妈做的,可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何建莲终于笑了,眼睛里有了光,咬了口千张肉赞道:“还是婶婶做的最好吃!”

何美丽自己也夹起一块,标准的三线五花肉,漂亮的红褐色,泛着亮晶晶的光泽,入口软糯,像棉花一样松软细腻,脂香浓郁,咸味适宜,甜味恰到好处,虽是甜咸口,可一点都不会觉得腻。

再吃一口做底的腌菜,酸甜可口,脆嫩多汁,拌饭吃那是绝绝子。

何秀丽做为标准的吃货,认真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了管你桌上风云变化,管你们窃窃私语还是大声喧哗,管你们寂寞独酌还是交杯换盏,她只管闷着头把自己喂饱。

何美丽只需时不时提醒她:二丫,悠着点,别撑着!

眼看那蒸莲藕快见底了,何美丽眼疾手快,赶快给自己和何建莲一人夹了一块,说:“姐,快尝尝,这是我妈琢磨的新菜,今天第一次做,我看快没了。”

两人互看一眼,会心一笑。

如果说菜也讲颜值的话,这蒸莲藕就是菜里的小清新,浅粉色的外表就让人赏心悦目,清雅的香气似微风习习。

轻轻咬下,顿感莲藕的脆嫩与清甜,肉沫咸淡适中,松软细腻,脂香浓郁,与莲藕的清香充分融合,单独蒸藕口感发涩,单独蒸肉又柴又腻,二者结合却恰到好处,覆盖所有的缺点,确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

粉蒸排骨湿润多汁,细腻绵软,极易脱骨,筋膜劲道,肉丝软嫩,裹在外面的炒粉经过蒸汽的洗礼,变得又香又糯,大料的浓香,排骨的肉香,朦胧的鲜香,层层递进,层次分明,让人回味无穷。

炖的还有红烧肉、锅烧肉、大骨炖海带,炒的有炒三脆,小炒肉片,各种尝一点,基本就饱了,何美丽只恨自己没有十个胃,肚子已经抗议,可嘴巴还没吃够。

下饭菜里最好吃的莫过于炒三脆,用猪肝、猪腰子、猪耳朵,三样爆炒出来,猪肝和腰子又脆又嫩,猪耳朵又脆又有嚼劲,各有各的特色,加了干辣椒和大葱,香辣下饭。

可惜好吃的菜实在太多了,实在是没有空间再吃半碗饭。

西营村的杀猪饭就是在九十年代达到了顶峰,随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菜品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越到后面越追求品质。

有的人家还会加入鸡鸭鱼,有的人家还附带杀只羊,只图这一年一次的热闹,只图一年一聚让大家吃好喝好。

天色渐暗,酒足饭饱后的亲友谢过主人家后,一一告辞。

白天帮忙的亲友还在屋檐下烤着火,聊着天,她们等曲终人散之后,还要收拾残局,清洗碗筷,打扫院子。

这已经是传承多年的默契,没人喊累,没人推诿,家家都这样,你帮我,我帮你,浓浓的人情味始终孱孱流转。

做腊肠

杀年猪是一年到头的大事,头天请完客,第二天还有很多事要忙活。

何美丽起床后就帮着刘玉芬煮午饭,一会儿舅舅、舅妈她们要来吃饭,吃完后还要帮忙做事,今天要把腊肠灌了,把肉和骨头都腌了。

九十年代的西营村,尚不知冰箱为何物,最多也就是在电视广告里见过,是想都不敢想的稀罕物,肉的保存方法都是腌制了保存。

刘玉芬和何明端着大盆去耳房里挑肉,说是先做腊肠,何美丽好奇,也跟过去凑热闹。

耳房的几张长条凳上,放着三个大簸箕,里面都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猪肉,这些肉昨天负责杀猪的师傅已经全部分割成长条块。

何美丽赞道:“哇!这么多肉肉!”

刘玉芬说:“两头大肥猪的嘛,吃了我多少粮食了。”

何明笑道:“养猪说到底还是辛苦,包谷要种,猪草也要种,每天背回家,煮了喂,不容易啊!”

“在农村都不容易,只是自己养了猪,一年到头都有肉吃,像老三那种一样不养的,吃什么都要去买,没钱买就吃不着,馋得两眼放绿光,那日子我可过不下去。”刘玉芬一边挑着肉一边说。

刘玉芬这猪养得好,每天都是喂新鲜的猪草和包谷,足足养了一年多,膘肥体壮,一头至少有二百多斤。

肥肉雪白晶莹透亮,泛着莹润的光泽,瘦肉粉红纹理清晰,弹性十足,与猪厂喂饲料的猪完全不一样。

做为一个吃货来说,看到家里有这么多肉肉,何美丽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

见肉端出来,两个舅妈忙着将肉拿去清洗,刘玉芬则去准备香料和调料。

全国各地做腊肠的地方很多,各处的方法也不一样,西营村的传统是将肉切成柔软的细条,拌上盐巴、辣椒、花椒和香料,与别家不同的是,刘玉芬还要打上几个鸡蛋,她说有鸡蛋肉滑,灌的时候好灌。

何美丽的记忆中,自家的腊肠是最好吃的,麻辣鲜香,特别下饭,有一股特别的香气,她一度以为是妈妈放了鸡蛋的缘故。

那时的腊肠都是手工装,是个细活、慢活。

何美丽自然是要参与的,一道美食,当你全程参与了,吃的时候感觉都不一样。

一切准备就绪,几个装腊肠的围坐在一起,中间两个大盆,一个装着肉,一个放着清洗干净的猪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