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美食苟成综艺大佬(177)

作者: 夏宇童 阅读记录

「对,快去夹一箸软兜告诉我啥滋味」

「海参!帮我吃一口葱烧海参!」

「吃大煮干丝吧淡口先来!」

「你看那邮亭鲫鱼油光红亮的多香啊」

「我怀疑这桌是不是在家吃了两盘花生米」

「一看你们就没有吃席经验,吃席要坐小孩席或酒鬼席菜能吃上菜」

王大爷咪了一口蛇酒,似有所悟般往门口看去,问:“能不能上碟花生米?”

三位主厨坐在对面,额间冒出三条黑线,敢情辛苦煮了半天,还抵不上酒精的魅力。真真在七婶的注视下,嘬了一小口高粱酒,辛辣滋味冲上舌尖,赶紧夹起一箸软兜,大声嘀咕:“鳝鱼下酒的滋味最好了,一热顶三鲜!”

七婶的目光跟着真真动作转移到菜品上,桌上琳琅满目热腾腾的菜肴,看着就十分可口,放下酒杯跟着也夹起软兜。

真真夹起软兜,仔细瞧了瞧鳝鱼皮身,不破不裂熟得刚好,鳝鱼段在筷尖微微向下垂落,调羹盛着软兜滴落的汁水,被她塞入口中,压住呛辣酒气,胡椒的辛香袭击而上,鳝鱼滋溜在嘴里,细嫩软滑不失弹性,裹足汤汁的鱼肉有浓浓醋香,却不酸口,蒜蓉与微甜之间的刚柔并进,挑着舌尖让人想咽米饭。

念头刚冒出,周乐就递来一碗盛好的白米饭,真真呷一口饭送下酱汁余味,柴火米饭蓬松清香,不知是不是盛得晚,碗中还有小块锅巴,真真又夹一箸软兜,混着米饭锅巴,咯吱咀嚼起来,虽说软滑与香脆不是很搭,但酱汁搭呀,浓浓的鳝鱼酱汁成了锅巴的最佳点睛,噶呀在齿间别有趣味。

尝过软兜长鱼,她抿一口清茶,才动手进攻大煮干丝。桌子中间的圆盘,干丝高高堆起,半腰之下是奶白汤汁,她用空碗盛了一些干丝,舀小勺奶白热汤浇淋碗中,趁着热气拢一口干丝,细细咀嚼,小河虾的鲜美、火腿的醇厚、老母鸡与猪骨互补炖出的丰盈肉味,多种鲜香都被煮进在干丝里,浓郁又清爽,浓郁是滋味,清爽是口感,极细的干丝顺在汤汁中绽开,丝丝入扣紧锁多重滋味。

喝一口干丝汤,她在心里默默给这盘大煮干丝打了九十五分,刀工还得再精进些,如果能批至三十六片,干丝的细腻程度更高,锁汤滋味也更上一层。

打完分,她又暗自笑了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打分举动像极某人,当初他带朋友去真拾小馆也是如此给食物评分的。诚然自己记性很好,会不经意记住食客的用餐评价,但一句低声打分能记那么久,原来那么早就开始留心观察他了。

蒋诚诚与迟胜隔开两个位置,坐出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她尝了几味菜后,看到辛真吃大煮干丝时的笑意,不禁疑惑:这是对自己的厨艺很满意?

她也夹起一箸干丝,入门川渝菜之前,她学过半年的淮扬菜,大煮干丝是学徒入门第一道菜,有了基本功后就得日日练批片,直到转投师门都没能自己煮上一道干丝。

筷中的干丝细软垂坠,根根粗细均匀,呷入口中软绵弹滑,四项达成,确实是可以出师的刀工,再辨味感,一箸干丝咀嚼起来没有半点豆腥,也无料酒占味,应该是用传统的离火汆烫之法,几种配料暗赋香味,却又不抢夺干丝的豆香美感,越嚼越有劲头,应了那句「烹时处处匠心,成菜了无匠气」的淮扬真谛。

尝过一箸,想要尝才发现桌上的盘子已经空了,几位老叟一人一小碗,就着辛真吃干丝的方式将菜盘瓜分干净了。蒋诚诚心中又下一念头,当初转投师门是觉得淮扬菜系太过繁复高雅,难以取悦大众,但其实好的美食能做到雅俗共赏。

前提是,它足够好。

想到这儿,蒋诚诚的筷子对向仅剩几根的葱烧海参,迟胜能烧一手好海参她是知道的,但为人太过急功近利,恐怕手艺早已不保,犹豫一瞬,筷子转向其他菜肴。

真真夹了一根海参和一根大葱,边吃边向周乐讲解:“这葱烧海参呀,一般来说大葱比海参好吃,因为大葱更容易入味。”

“但那说的是一般。”话锋一转,真真又道:“真正的葱烧海参必须是海参也要入味,否则就成海参烧葱了。袁枚先生在《随园食单》讲过一句烹饪理念——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用在这道海参菜中就是至理。”

周乐与在旁竖起耳朵的迟胜同时点头,一个是悉心听教,另一个是被说到心坎里去了。

真真咬一口软滑弹牙的海参,烧煮过的海参嚼起来有种别物难寻的微妙脆感,费时费材的高汤滋味被煮进海参之中,花椒高举旗帜统领全局,指挥着盐糖交混,命令大葱与生姜各司其职,穿行于鸡鸭高汤之间,挑逗着齿间意志力,一下一下吮嚼娇美参姿。

“烧海参的高汤真是妙。”

真真吃完海参忍不住夸赞,“与我们之前吊高汤的不同之处,他加了一味葱椒泥在肉茸里调味,小火烘煮慢慢渗透进汤汁,拿来烧煮海鲜就能很好地去腥提鲜。这葱椒泥也很有讲究,要用章……”

话到一半,迟胜听得直冒冷汗,有意藏掖在镜头背后的秘门快要被抖完了。“辛主厨。”他咧开嘴笑,“咱们下了节目再探讨交流交流。”

真真本意是借机给周乐传授要点,毕竟优质葱烧海参不是随处都能吃到,见到迟胜的面色也明了他的小心思,随即收了声,改道:“迟主厨这道葱烧海参费了不少功夫,今天是我们有口福了。”

耳听八方的王大爷听了对面几位厨师的对话,趁旁人还未警觉之时,迅速将剩余两根海参拨入碗中,嘬着小酒慢慢品味他们说的高汤妙味。

直播间网友:

「怎么不说了???」

「有什么探讨是我不能听的吗?」

「这……我笔记本刚拿出来」

「说说呗,我也试着煮点海参」

「网上食谱也没教这招,真真再讲讲吧」

「真真说的高汤得花一天功夫吊,别问我怎么知道我在新西方剁了两年肉茸」

「大菜还是花钱去餐厅吧专业事交给专业做」

「我只想魂穿周乐和真真一起吃饭」

「吃饭时聊食经真是太巴适了」

真真举筷,在邮亭鲫鱼与蟹炒年糕之间犹豫。

最终决定先来点咸甜口的家常味,夹一片年糕尝蟹汁裹满的咸甜,年糕软滑,弹弹糯糯是她最爱的口感,可以轻易托盛另一食材的味道,怎么煮都好吃。

再来一块梭子蟹肉,海蟹自带鲜味,不同季节有不同蟹吃,梭子蟹是贯穿时令最长的一种,价格公道,嘴馋了就能买上两只回家烹煮,甭管个头大小都有吃头,先用牙齿抿住蟹身的厚肉,筷子稍用力往后一扯,吃下肉质最肥美的一块,然后再慢慢啃啄蟹腿蟹钳。

别看蟹腿肉细,齿尖咬碎薄壳,拨开半截,慢慢抿住腿肉整条呷进嘴里,能吃到肉纤维带出的一小汪鲜汁,几条蟹腿啃完,放下筷子用手指对付蟹钳,同样是牙齿破壳,拇指掰开露出白嫩薄粉色的蟹钳肉,真真忍不住先舔掉手指沾到的酱汁,再一口咬下绵滑里带点脆感的蟹腿肉。几分钟时间认真吃掉一块蟹肉,也算是不辜负梭子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