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美食苟成综艺大佬(176)

作者: 夏宇童 阅读记录

迟胜咕噜着锅里的海参,听到久违的称呼——小伙子,多少年没人这么称呼过他了,随即拉出一个年轻人专属的v字笑脸,仔仔细细地介绍葱烧海参的名菜历史。

直播间弹幕:

「笑死,老爷爷是想尝锅边菜,那‘小伙子’怎么听不懂呢」

「这个‘小伙子’有点料哦」

「吃不起的食材加吃不起的配料煮出我吃不起的菜」

「海参这做法煮拖鞋都好吃了吧」

「OMG忙活这么久只煮了这几条小海参?」

「那碗葱水给我煮点面条肯定好吃」

「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海参想象不出味道」

「难怪葱烧海参那么贵配料能煮好几碟菜了」

真真这边也准备了三道老少咸宜的热菜:大煮干丝、软兜长鱼、蟹炒年糕,前两道是淮扬名菜,后一道则是家常菜,沾着春节喜气吃年糕。

白豆腐干、小河虾、冬笋、笔杆鳝鱼、梭子蟹、慈城年糕等食材,都是从原产地空运而来,真真还用密封盒打包了许多自己用顺手的调料,大锅菜不易掌控味道,顺手调料能带就带。

大煮干丝的出品看似清简,实则门道非常多,第一步批干丝就是一大分水岭。

真真用温水泡了泡白豆腐干,提到砧板上,提气凝神,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一方案板上。这是真拾小馆摘星后,她第一次亮相直播,收看直播的业内主厨、美食家、甚至是食评编辑,只会比从前更多,大家都在观望这位二星主厨是如何料理食材的,淮扬菜在刀工上即可见分晓。

她左手抵住豆腐干,右手持刀,横刀向内缓缓推进,横批打片。小小一方豆腐干,横批成十五片是合格,二十五片能出师,三十片以上才有资格在行内说上两句。

刀锋随着呼吸韵律,一下一下抵达掌心,排除所有杂念,一批一批地片出薄薄豆腐片,镜头特写能清楚拍到,三十一片豆腐,整齐码在案板上,没办法日夜精练,这是她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好水平。

批好豆腐片后,齐刀切丝,一刀挨着一刀切成火柴丝,一块白豆腐正好能切出一份大煮干丝的份量,在平价食材注入雕龙画凤的心思,也是淮扬菜低调特征之一。

精细的刀工活,周乐没法帮忙,但可以打下手,烫鳝鱼,剥河虾,去虾线,濯洗上浆……提前计划好的流程,加上两人默契度,备菜速度也不亚于隔壁两位专业帮厨。

切好第一步需要凝神的豆腐丝,真真着手处理鳝鱼,用竹签一条条划开鳝鱼,取下脊背最美味的肉条,这道工序在江城带着周乐练习过几次,两人合力很快剔出一大盆鳝鱼肉,挑好的鳝肉,用高汤汆烫去味。

真真烧起一只热锅,下入半勺猪油、蒜片,爆出蒜香后倒入四份鳝肉,迅速浇入盐糖胡椒粉料酒调制的酱汁,搁一把青葱段、甜椒丝,借着猛火热势烹醋,勾芡翻三下,不多不少立即熄火,舀入四只加热好,垫着爆香蒜子的砂锅中,合盖保温。

两锅软兜完成,真真转头汆烫豆腐丝,滚烫热水淋入豆腐盆中,一遍去豆腥,两遍烫软丝,烫过的豆腐丝滤在凉水中避免粘连。

这头才抄出煨足火候的奶白高汤,下入火腿丝、鸡丝、冬笋丝,用筷子一箸一箸将豆腐丝捞入锅中,简单的盐与糖调味,等锅中食材被滚水沸开颤抖,再下入小虾仁,筷子轻轻搅动荡出河鲜味,撒几片汆过水的青菜丝。

弹幕已呱呱轰鸣:

「切干丝的刀工比机器还灵」

「炒软兜我的神!!!」

「我最最最爱的淮扬菜没有之一!」

「不愧是我家真真,大锅炒都没有一根碎的」

「鳝鱼而已你们至于吗?」

「前面的但凡你尝过一口都不会说这样的话」

「我在淮安吃过一次至今念念不忘」

「豆皮切丝煮浓汤宝的味道会不会有点像?」

「豆皮肯定煮不出白豆干的味儿」

「真真我能预定去吃淮扬菜吗?!没别的愿望就想尝一口汪老先生说的煮干丝」

忙完两道功夫菜,真真松了一口气,将刚盛出的汤菜扣上盖子,底下用小蜡烛的微火温着。

王大爷与李奶奶巡礼般,散步到真真的灶台前,正好看到最后一盘颜色淡雅的大煮干丝,直言不讳:“女娃子是南方来的吧,咱们这头不好吃淡口要辣子才过瘾。”

刚刚在迟胜那边尝了一根葱烧海参还余味在嘴中,他本想溜达来看看这个灶头的新意,见了豆干细丝直摇头,李奶奶白了他一眼,赶忙将他拉到镜头外。

好在真真没有被影响,接过周乐递来的梭子蟹块,起油锅,沾干粉,利落地将梭子蟹的切面怼入油中烹炸,蟹炒年糕有焖煮这一环,以油封口才好将蟹肉锁在壳内。

捞出炸好的螃蟹,锅中留余油,下姜丝、白葱段,爆香后重新倒入螃蟹,以老抽、生抽、白糖、花雕酒调味,加入少量清水微微咕噜着。

家常菜的简单之处在于,刀法、火候都没有严格要求,只要食材够好,技法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准就能很好吃。等梭子蟹半熟,下入切片年糕,汤汁会因为年糕稀释出来的淀粉质变得浓稠,煮到年糕柔软,与蟹块一起裹满酱汁,撒点青葱段翻匀出锅。

真真的每样菜都是分两锅完成,这头盛盘,周乐那头接力洗锅,终于赶在下午五点,完成三道菜,二十四份的菜量。

村头村尾响起广播喇叭,欢闹歌曲声中提醒老人赴宴。大年十四,村中年轻劳力都已返城工作,所以节目组原本统计的两桌孤寡老人,在节前改为定为八桌,请村中所有老人携留守小孩一起用餐,即使是全村所有,也只有七十多人。

临时餐厅设在办喜事的巨大堂厅,村委安排了几个老当益壮的老大爷协助端菜,很快将所有菜肴摆齐上桌。无需多余的致辞感谢,老人们带着小孩来到餐厅,找着座位就可以开动。

几位主厨与帮厨,作为综艺主角之一,与几位老大爷老太太坐在一桌。真真落座后往隔壁桌望了一眼,已经有好酒的老大爷默默掏出自家酒壶,各式各样的塑料瓶、玻璃瓶、甚至还有外形精致铝壶,倒进小杯里,未吃菜先哥俩好上几杯。

综艺节目不易提倡饮酒,尤其是款待老人的宴席,但禁不住他们自带酒水,豪放的西京,连老太太也爱喝上几口。

果不其然,同桌的老太太从棉袄口袋里掏出一瓶五百毫升装的高粱酒,斟进小杯,推到几位厨师面前,敬上酒,“好菜不能没有酒,谢谢几个娃子的款待啦。”

老太太仰头痛饮,同桌的王大爷不甘示弱,一口饮尽,“七婶放开喝,我兜里还带了两瓶。”说着他从军装口袋掏出两瓶褐色药酒摆上桌。

“我不爱喝药味。”七婶嫌弃地瞅了眼,端起高粱酒瓶又倒了杯。

直播间弹幕:

「大爷大奶奶们别喝啦快帮我尝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