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躺赢的科举人生(241)+番外

“再者她将来还要嫁人,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赵云安倒是觉得都好处理:“娘给她相看,咱们给她出嫁妆,指不定二嫂高兴的很。”

金氏一听,觉得还真有可能。

院子里传来赵妤欢快的笑声,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惹得金氏跟赵云安也笑了起来。

谁知没说多久的话,外头急匆匆走进来一人。

“大人,京城来人了。”

第102章 太子妃

金氏虽然还想跟半月没见的儿子说说话,但还是开口道:“安儿,你先去忙吧,有事儿咱们晚上再说。”

“娘,那我先去忙了。”

赵云安笑着摸了摸侄女的小脑袋,这才离开。

“可知道是哪里来的人?”

马贵低声道:“不是永昌伯府的人,瞧着眼生,但也没穿官服。”

赵云安心底有些奇怪,既不是永昌伯府,也不是皇帝的人,那会是谁派来的?

很快便到了前头,赵云安走进门厅,便瞧见一人风尘仆仆的坐在那边喝茶。

“赵大人。”

那人连忙起身行礼,瞧着像是个练家子。

“这是我家大人的信件。”

赵云安接过去,一看信上笔记脸色微变。

“你家大人身体如何?”

“多谢赵大人惦记,大人身体一直都好。”

赵云安点了点头,请他坐下,独自走进书房才拆开了信件。

方才之所以震惊,是因为信上笔记乃是他恩师孟青沛的。

孟青沛当初跟着永昌伯去了北疆,这些年来师徒两个只有书信往来,永昌伯在北疆待了几年,孟青沛也从未离开。

可现在,这封信却是从京城送来的。

莫非事情有变化?

赵云安皱了皱眉,拆开信封来看。

孟青沛的书信向来简单,不比赵云安总是废话多,长篇大论,他的回信总是寥寥几句。

这一次也不例外。

薄薄的一张纸,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为师听说徒儿干了什么,很有我当年的风范。

你大伯大哥干得太好,引来皇帝忌惮。

等你回京,我们师徒喝一杯。

赵云安翻来覆去的看,也没看去其他的意思来。

“老师千里迢迢的送封信过来,就为了说这些?”

赵云安拿着那封信左看右看,用水泡,用烟熏,也愣是没发现其他暗号。

“小哥,你家大人可还有别的嘱咐?”

那人起身道:“大人还说,请赵大人小小年纪别想那么多。”

赵云安一时囧囧。

难不成真的是他想太多?

赵云安叹了口气,别无他法,只能让人好好招待。

心底不免嘀咕:还说我喜欢卖关子,先生自己不也一样,我那叫青出于蓝。

这边人还没送走,外头又有衙役来禀报:“赵大人,陛下的钦差到了。”

“什么?”

这可真的是太巧了。

赵云安摆出一脸激动,连忙让人设下香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漳州代知府赵云安,立朝刚毅、英明决断,严峻廉洁、为民请命,凛乎有岁寒之操,朕心甚悦。”

“晋为漳州知府,兼青州团练副使。”

“望兢业勤恳,不负圣恩。钦此。”

前来宣旨的小太监笑盈盈的看着赵云安:“赵大人,请接圣旨。”

赵云安躬身接下,还得将这圣旨供奉在香案之上,才有功夫来招待内侍。

“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屋内已经置办了接缝宴。”

小太监正瞧瞧的打量他,要知道前往漳州宣旨可是美差肥差,要不是他义父马原开了口,这次还轮不到他。

想到马原嘱咐的话,小太监对赵云安很是客气:“赵大人不必客气,奴才就是个送信的,还没恭喜赵大人高升。”

知府是正四品的官职,远不如待知府时那从六品可比。

这位赵大人入朝为官才多长时间,一年都不到,这升官的速度可比十万火急都要快了。

再者,除去知府之外,皇帝还让他身兼青州团练副使,可见盛宠。

赵云安脸上很是客气。

早前大伯和大哥便交代过,不管他是否看得起这些内侍,对他们都要面子和气,否则小人难防。

“公公客气了,都是陛下隆恩。”

小太监笑了笑,又说道:“赵大人,咱家这边还有一封信,是出发之前永昌伯托付的。”

赵云安心头一跳:“大伯回京了?”

“永昌伯回京诉职,可惜赵大人外放在漳州,倒是无缘得见。”

小太监不知想到什么,脸色更是和气:“永昌伯府近日来真是喜事连连,赵大人看了信便知道了。”

听了这话,接过大伯的书信,赵云安哪里还有招待他的心思。

得亏小太监也是个极为知趣的,只略喝了两盏酒便托辞累了,回房休息。

送他离开,赵云安匆匆进了书房,打开永昌伯的书信来。

这一看,却是大惊失色。

“少爷?”

常顺见他脸色不对,连忙开口问道。

赵云安放下书信,捏了捏有些生疼的眉心:“大伯在信中说,陛下召娟儿入宫,陪伴太子。”

常顺虽然不机灵,但也知道此事非常不妥。

赵娟还不到三岁,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太子更是比她还要再小一岁。

赵云安叹了口气:“不只是娟儿,朝中文武百官,但凡有年龄合适、身份贵重的嫡女,如今都已经被传召入宫,养在皇后跟前。”

太子年幼,如今压根不到成亲生子的年纪,但不妨碍皇帝铁了心,将文武百官拉上这艘船。

如此一来,勋贵世家的姑娘们从小养在皇后跟前,被皇后教养,等她们长大之后,这一颗心自然是向着太子的。

赵云安忍不住叹了口气:“大哥大嫂想必要担心了。”

嫡亲的女儿,卢氏连亲生婆婆都不肯让,如今却被一道圣旨,直接拉进了宫中。

外臣的女儿,就算是再尊贵,进了后宫也是要受委屈的,这倒也罢了,只怕将来……

再者,入宫被皇后教养的姑娘有十二位,太子却只有一个!

太子妃的位置岂是那么好坐的。

常顺知道自家少爷最喜欢家中侄儿侄女,赵娟因为年幼,与赵云安的关系不算亲近,但也是嫡亲的侄女。

他开口安慰道:“左右五小姐还小,再过十多年的光景谁又知晓。”

赵云安也点了点头:“也是。”

十多年后,太子是否还活着都是未知数。

他心底阴暗的想,这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被皇帝和皇后推上太子之位的小皇子,身体可一直不那么强健。

而他头上的两位哥哥,如今已经子嗣满堂,最大的一个侄子比他大了足足十二岁。

因为是托钦差送的信件,永昌伯的家书也十分简单,只对家中大事一笔带过。

赵云安叹了口气,漳州什么都好,离京城远也自在,唯一的坏处就是消息不同。

京城发生了什么,他每每过了个十天半月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