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268)

作者: 悠闲小神 阅读记录

“去年流传出来一批叫玻璃的物件,价值连城,莫不就是这个?”有学子惊讶问道。

徐家兄妹三人点点头,笑而不语,引着众人到店铺其他地方转悠。

抛开那对价值连城的玻璃七彩宝瓶,店里的其他东西其实都是很实用的,价格没有便宜得像麻衣那样令人发指,但也没有贵到让人望而却步。

架子上摆放的,多是光滑的日常陶器,还有色白如雪的瓷碗瓷碟。

这些瓷器都是整套的,颜色纯净,没有金银玉器那样华贵,但又蕴含着一股淡淡的清雅。

子瑜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一定是为好风雅的学士们专门定制的,把他们读书人喜好的低调、优雅、内敛,给拿捏得死死的!

“还有多少钱布?”子瑜忙低头问身旁书童。

小书童怀里还抱着五匹丝帛,两套麻衣,还有毛巾、手套、袜子一包袱,脸都被挡在后头,只听见他瓮声瓮气的回:“不多了,只有两个金饼了。”

来时拿的钱布都已经换成了徐家的筹子,因为有些成色不好,还被扣了一些,这笔筹子已经全部换成了他手中的东西,再多不出一根来了。

而且,谁想到这边的东西居然又好又便宜?不买就好像自己亏了似的,谁还舍得剩下一个筹子呢?

就这两块小金饼,还是平日里留着应急用的,从书院过来时,压根就没想过要买东西,钱自然也没带多少。

子瑜看着面前这套画着淡淡青灰竹叶的茶器,只觉抓心挠肝一般,不能得到,就浑身难受。

瞥见徐月朝自己走来,子瑜一把将她拉到一旁,小声又带着几分窘迫的问:

“小师弟,可否赊些筹子给师兄应应急?”

徐月好奇问:“师兄想买什么?”

子瑜指了指那套竹叶茶器,徐月了然的点点头说:“那不贵,五千钱即可,师兄已经连五千钱都拿不出来了吗?”

“五千钱?”子瑜一愣,这比想象中的便宜好多,他那两块小金饼共有五六两,差不多也够了。

徐月嗯的点点头,那批茶器是大有叔向艺术进发的第一座小山峰,搞砸了,就剩下这几套还能看的。

总的来说,能拿到铺子里往外卖的,都是不怎么好的次品或者残次品,割韭菜用的。

真的好东西,是要留着给那些有价值的大商贾的。

比如公孙衍、以及周边壕绅这些人,他们手里有桑园、蚕房、麻地、粮食等原料资源,一般的东西可打动不了他们。

所以,必须是真的好货,才能把他们震慑住。

这也是阿娘为什么要办个集市的原因。

她们必须要展现出一定的实力,并让这些人能够切身的体会到,日后的合作才能更加顺利。

子瑜发现自己的金饼居然够用,忙又让书童放下布匹,去兑筹子过来购买茶器。

但想着剩下那些铺子自己还没逛到,还是同徐月借了三十根红筹子,共三千钱。

子瑜拿着筹子,发誓接下来就花这么多了!

第203章 阿娘来了

逛完陶瓷店,学生们的荷包也快空了。

有的已经空了,只能眼巴巴看着同学们继续向杂货铺进发。

新开发出来的酱油最受欢迎,可惜量不多,每人限购两斤,一斤一百二十钱,每人两斤共二百四十钱,倒也还能接受。

毕竟盐也要合到快一百钱才能得一斤,这酱油可以当成盐用,还比盐有滋味,这个定价,大家都觉得挺不错的。

但普通百姓想要消费,还有些困难。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不是盐,不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只能暂时把它归入轻奢调料一类。

除去酱油,杂货铺里还有一件受欢迎的物品,那就是针。

可不要小看了这一根小小的针,在这个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时代,男耕女织是主流。

几乎没有一位织娘不想要一根针,但这一根小小的铁针,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

一个村子,家里能有一根针的人家都能成为被人羡慕的对象。

越是了解这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辛苦,徐月就越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穿越过来的家庭有铁制的柴刀菜刀,这就说明,她们家的条件在村里真的很富裕了。

也因为有了这个一开始全家人都觉得很拉胯,但其实已经战胜当地无数贫民的家庭条件,她们才能成就现在的一切。

杂货铺里的针都用厚纸盒一盒一盒的装着,一个盒子里便是五百根针。

这样一盒针,只要三百钱。

均算下来,一根针还不到一个钱。

一个钱,就算是再贫苦的家庭,想办法也能拿出来。

麻衣如此,针亦如此,和大呼徐家针便宜的其他同学不一样,伯亚心中忽然涌动出一股莫名其妙的感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