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知县(401)

只不过灌江府到底不同,这里是边域的地方。

纪炀解决这些麻烦,收回他们的土地,让此地乱象平息,是巩固政权,是让承平国内里的各方势力能够睡得够安稳。

所以在灌江府丈量土地,清查隐田的时候,阻力并不大。

如果纪炀到的不是灌江府,去的是汴京周边,去的是江南一带。

到那边抑豪强,分土地。

明天他就能背后砍自己十八刀,然后上吊自杀。

因为那些地方,才是他们的老巢,那是他们收揽利益的核心地带。

不过这些人也并非全然压榨,读书人嘛,大多会有点更文明的方式,可说到底,还是剥削跟压迫。

顶多会因为纪炀做的事,还有皇上的态度,剥削得没那么狠,给人留一条活路。

说到底,灌江府这种偏远的地方,到底不涉及汴京朝堂官员的根本利益,他们虽然不爽,但为了不被侵略,还是忍了。

不仅忍了他打豪强分土地,还忍了他对当地文官的打压。

但当时忍了。

不代表以后会忍。

现在灌江府明显安定下来,这些人自然不会放过纪炀,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放过。

说白了。

卸磨杀驴。

灌江府乱的时候,你做就做了,他们忍了。

现在都平定了,那你还敢对我们兼并土地指指点点?

是不是做梦?

是不是想死?

是不是想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文官一支笔,立刻口诛笔伐。

再早的商纣王,他其中一条“罪名”就是选用女子做官。

更多就不说了。

纪炀那个时空,被文官集团控制的明朝,更是不可理喻。

能做出因为政见不同,当朝奸污同僚之事,却在历史上没留下太多名讳。

自然是同党互相遮掩。

有如此能力,如此笔锋的官员们,纪炀若敢动他们的田地,阻挠他们兼并土地收揽钱财。

又猜猜他们会怎么做。

这可不是裴刘鲍之流。

也不是雷温两家这样根基不稳的家族。

是那些延绵上千年的世家大族。

是有些皇帝想要拔出,都要看他们脸色过日子的大族。

纪炀的名字,明显已经上了他们的名册。

在之前处理灌江府事情的时候,还不算明显,如今事情平息,这些人自然要跳出来。

更别说纪炀对此地官学学政的态度,以及让女子代理知县的事。

纪炀稍微想想就知道,必然会引起这些老古板们的不满。

作为不是科举出身,却走到如今官位的他。

本就这些人当中的异类。

如今灌江府内划分土地,又会让他们胆战心惊。

随之而来的攻击可想而知。

说了那么多。

归根到底。

朝中,文官,武官,外戚,宗室。

他已经得罪了两,还是承平国势力强悍的两个。

只是纪炀以为,他这两年肯定是在灌江府,手也不会伸到他们那边,大家还能保持暂时的相安无事。

无非是没事参他一本,这些都已经习惯了。

可灌江府学政的书信让他知道。

他做的事情,已经引起这些人的强烈不满跟警觉。

而自己的势力,还远远不能跟他们对抗。

文官的势力,遍布世家大族,遍布朝廷上下。

纵然对上皇上,都能碰一碰,只是皇上还算强势,他们乖乖蛰伏而已。

蛰伏不代表没有对抗的能力。

头疼。

前有狼后虎。

唯一的好处是,他在灌江府的时候,那些人也不能拿出实质性的攻击。

顶多写文章骂骂他。

但这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这骂名一旦扣上,可就不好摘了。

现代人都知道,造谣一张嘴,澄清跑断腿。

升迁之路上,官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更别说,他身上还有个极大的污点。

买官。

升得越高,这污点就越大。

而他动土地,又触碰到走科举之路的缙绅之家,这用来攻击的借口简直撞到手上。

这个先天的大坑。

是任凭他再善辩也无法解决的。

除非纪炀立刻投靠文官一派,那他估计以后什么也不做,都会流芳百世,等到后世的学者扒出来,原来名声都是吹出来的。

至于林家?

当初就说过林家的经历。

这家四代三进士,曾祖父是探花,祖父是状元,也就是林大学士,父亲也就是五姑娘他爹,也是进士。

不过现在算起来,应该是四代四进士。

林家大公子也已经考中。

如此厉害的林家,其实在一些门户眼中,还是“新贵”。

毕竟是从林大学士,他家才正式走入权利核心,连百年都不到,跟他们那些真正的世家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