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张公案(312)+番外

现在静清却因为误会,自己先说了出来。

听大人的教诲,真的很有用。

静清淡淡一呵:“那件事,似真似假,如假又真。背后的人,你们绝对猜不到。”

第164章

张屏唤来捕快,将静清押走。

众劳力依然聚在远处边看向这方边悄声议论,差头小跑至张屏和谢赋面前。

“二位大人,小的们是否能散了?”

张屏应允:“天色已不早,各位明天再继续。”

差头一怔:“大人,还要接着挖?”

大人要抓的人,不是已经抓到了么?这地儿不是什么坟罢。

张屏点点头,一旁谢赋开口:“务必好好请挖,此乃前朝疏引水流的旧道。前朝兵营常在此操练,故此道闸通河道,内又可容人上下。后岸上淤堵,河道有变,此道废弃多年,这一段一直未清。汛期时或还会积存水流至疫病。需好生整修。”

谢赋原本年前便打算整修这里,不想突然倒霉,诸事繁多,汛期尚远,此事便暂时搁置。几天前张屏批复整修河道,发现这里凑巧可在修整的同时顺便用来钓静清上钩。

被押着还没走远的静清脚步微微一顿。

这群劳力以挖河道之名在这里打洞,着实太可疑。这一着,是朕失算了。

他尽力往回转了转头:“尔等,还未找到和王墓?”

张屏道:“没有。”

众捕快推搡着,将他押入马车。

张屏看着沉沉暮霭中的土堆及远处与落霞相接的河道,忽对谢赋道:“谢大人,可能请你将案犯带回衙门?”

谢赋微一愣,继而道:“下官遵命。”

张屏解开腰带,除下官袍官帽。

“请谢大人将我官服也带回衙门。”

谢赋不得不问:“大人这是做甚?”

张屏沉默地对谢赋拱拱手。

他有个猜想,但没有证实前,不方便说。

王砚和冯邰各派了一人与他过来拿人,张屏唤过那两人,询问可要同行,两人立刻表示愿听吩咐。

衙役牵来张屏的马,谢赋上前一步:“张大人,请留步。”三两下脱下身上长衫,“天晚风寒,下官这件衫袍乃前日新做的,从县里过来时刚换上,未被陋躯污久,大人若不嫌弃,请暂以挡风。”

张屏接过穿上,向谢赋道了声多谢,与两名随行先后上马,奔向远方。

似真似假,如假又真。

方才静清的这句话,触动他苦解和王墓之谜的思线。

案子已真相大白,尽快找到和王墓,乃当下最要紧关键的事。

否则,因传说中的宝藏而起的贪欲便永无休止。罪案随之,生而复生。

可和王墓,到底在哪里?

他与兰大人、无昧师兄、谢赋及县衙里的众人破解许久,找寻许多卷宗做参考,却总是解不出真相。

是否因为他们同办这个案子时一样,被太多的旁杂影响?

柳桐倚的父亲收藏的帛图,只是绘图人易阳子自己的推测。

「三横逢一纵,弓木遇长才」,这首诗刻在石棺盖上。石棺是蒲家旧宅下疑冢中的假棺,用来骗盗墓贼。

和王及其侍从会想着在骗完盗墓贼后,还用假棺盖上的刻诗给盗墓贼们一条找到真墓的线索么?

好像,不太合情理。

抛开易阳子的帛图和棺盖上的诗及其他无凭据的猜测,唯一剩下的,最可信的线索就是——守墓人蒲离离留下的《青乌经》。

藏于杳冥,实关休咎。以言谕之,似若非是……

其若可忽,何假于予……

山川融结,峙流不绝,双眸若无,乌乎其别?

山、川。

水。

佟杉的口供中说,他第一次见到蒲离离时,蒲离离站在河边芦苇丛中。

当时蒲定死去不久,蒲离离刚成为新的守墓人。她出现在那里,是散步赏风景?

不太可能。

佟杉牢记着初见蒲离离的那个位置,张屏退堂后问了出来,标在地图上。但那里是处弯道洼地,存水。对照几十年前和楚朝末年的地图,离那处不甚远的地方都有村落道路,不像是个适合建墓的地方。

张屏与两名随行策马飞奔,先赶到了那处。

此地与佟杉描述的数十年前形貌无甚改变,只是尚无苇丛,夕阳余晖下的浅滩一簇簇新发嫩绿,弯曲河水金光粼粼,两岸平坦坦洼地,碎石土块,细草茸茸。张屏立在水畔远眺,依稀见炊烟升腾,袅袅融入暮霭。

若芦苇茂盛时,遮蔽视线,这里就很难看清对岸远处风景了。

能清楚明白看到的,仅是——

张屏侧转过身,望向河水延伸处的寿念山。

因河道弯曲,在此看来,寿念山像在正前方,端坐水上。

圆墩墩的山体,如同一只大包子,又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