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刺心【1-6部】(出书版)(127)

他想的只是遥远的十三年前。那时候,有心酸,也有不平淡。他那一刻突然在想,如果世间真有一种如意般的神力可让时光倒转,让他回到十三年前再过一次的话,他是否还愿见到那女子——轻淡如烟,情深缘浅。

月明又暗,天却转白了。

慕容晚晴见窗纸发白的时候,遽然惊醒。她一夜没有睡稳,总是支着耳朵去听张府门口的动静。

但张府这一晚,静得连花开的声音都听得见,可孙思邈一直没有回来。

孙思邈难道出事了?

一想到这里,慕容晚晴心中难安,只想出门去打探些消息。可是怎么打探?她不想去问张丽华,就算问了,张丽华恐怕也不会告诉她。

她们之间,好像从一相见,其中就隔了层裂痕。怎么形成的,慕容晚晴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她想出张府去找孙思邈,可茫茫建康城中找一个人,无疑是海底捞针。若这时候孙思邈回来了,怎么办?

患得患失间,她只是在想,孙思邈本领极大,绝不会有事的。

可她又想到,如今围在孙思邈身边的人,除了那个冉刻求,就算她自己都在算计孙思邈。想到此处,慕容晚晴更是心焦——心口如燃着火般的炙热。

天明日起,万古循环。

日升的时候,孙思邈这才睁开了眼,皱了下眉头。

这里是陈国宫城。他待的这个大殿既然设有龙椅,可见皇帝陈顼也会常到,按理说应该戒备森严。有人在这里被关在铁笼内坐了一晚,居然没人来查看,实在是极为异常的事情。

更奇怪的是,不是没人看到他在殿内,殿外也不时有宫人路过,但当他们的目光瞥向殿中的时候,都不过匆匆一眼,其中或带分奇怪,或带分畏惧,也有几个人低声议论,但一直没人进来探个究竟。

日已西偏时,殿外又有脚步声起,不过这次的脚步声却多少有些急促,竟径直入了殿中。

孙思邈举目望去,见到殿外匆匆走来两个身着朝服的人。左手那人鬓角全白,双眉斜飞,儒雅中带分富贵之意。右手那人一身武将打扮,亦是花白了鬓角,霜染了眉发,可大步走来,步伐仍是轻盈矫健,尤其是双眸炯炯,其中隐约有寒芒闪动。

左手那儒雅的老者一见孙思邈在铁笼内,皱了下眉头,上前几步到了铁笼前,打量了孙思邈几眼,目光微有异样道:“孙先生,本官来迟,多有得罪,尚请恕罪。”

他神色中满是歉然之意,竟像是认识孙思邈。

孙思邈缓缓起身,抱拳施礼道:“原来是徐陵徐大人。”

那儒雅的老者,正是为陈叔宝向张季龄提亲的中书监徐陵。听孙思邈一口道破他的名姓,他颇有奇怪的样子,缓缓道:“先生认识老夫吗?”

他早知孙思邈到了宫中,一口叫出孙思邈的名姓并不出奇,出奇的是,孙思邈竟知他的名姓。

孙思邈微笑道:“堂堂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文坛双杰、乐府双璧之徐公,传《玉台新咏》流芳后世,在下怎敢不识呢?”

那老者忍不住笑道:“先生初见老夫,就将大帽子扣来,老夫可担当不起。”他虽这么说,可神色中不由露出自得之意。

江南虽有宋、齐、梁、陈朝代更迭,但徐家世代为官,荣耀千万。如今的徐陵更是身为中书监、尚书左仆射,位高权重,在陈顼眼中极有分量。

寻常的恭维,他早就听的多了,但听到孙思邈大帽子扣来,舒适贴切,心中好感立增。

原来,徐陵自幼也是神童,只是比孙思邈早生了三十年。当初,江南有异人经过徐家,见徐陵出生,就曾赞他为天上石麒麟下凡,颜回转世。

而徐陵的确不负异人所赞,幼时能文,稍长后就入梁为官,曾为梁武帝时东宫学士,文采斐然,和北方做《哀江南赋》一文的大才子庾信齐名,并称文坛双杰。

后来陈代梁国,陈武帝知其才能,礼聘其入宫。当时江南战乱,典章多废,全仗徐陵一支笔,重订文书典章制度,梳理规范,为朝廷器重。

不过,徐陵最得意的倒非官运亨通,功成名就,而是后经其手编辑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为世人传颂,一时可说洛阳纸贵。当时均说此书成就仅次《诗经》、《楚辞》,因此徐陵又被时人连同才子郭茂倩并称“乐府双璧”。

不过,《玉台新咏》中收录的多为艳词,徐陵也有自知之明,知道传世尚可,流芳未必,因此一直不敢和前人相比。可听闻当年神童孙思邈如此推许,还是极为高兴,虽其词若谦,心实甚喜。

孙思邈道:“在下和大人并非初见。”

“哦?”徐陵目光微凝,“孙先生曾见过老夫吗?”

“在下若没记错,梁太清年间,徐大人曾出使过魏国。”孙思邈道。

徐陵缓缓点头,感慨道:“不错,一晃之间,已近二十年。”

“那时魏人设宴给大人接风,当时魏国礼仪官对大人学问轻视,正逢魏国天热,因此讥讽说,热天是徐大人带去的,嘲弄南国和徐大人。”

徐陵微捋胡须,微笑不语,其实还盼孙思邈说下去。

孙思邈不负其望,果然说道:“魏人无礼,徐大人回的倒是客气,只说了一句‘当年王肃为贵国制定礼仪,今日本官前来,再让尔等知道寒热。’一语说得那礼仪官哑口无言。”

徐陵哈哈大笑,转瞬叹气道:“年少意气,口舌之争罢了,亏得先生还记得住。”他虽谦虚,心中却想,想北国蛮荒之地,五胡杂居,所有的礼仪还不是我等才人到北方所定,老夫当年一句话就让他们知其浅薄,可真是痛快。

二人言谈甚欢,笼内笼外倒是投契。

可投契归投契,徐陵不知太高兴还是怎地,一直没有提及孙思邈被关在笼中一事。

旁边那武将打扮的人突道:“孙先生突提流年旧事,如斯清晰,难道当初徐大人出使时,你也在当场吗?”

孙思邈目光转动,落在那人身上,微笑道:“不错。当年在下游医到了那里,正巧也在帐外,曾见过徐大人一面。那时徐大人不知道在下,在下却有感徐大人风范,因此一直记得徐大人的样子。”

徐陵微惊,不想孙思邈记忆力可说惊人至极,二十年前一面,到如今竟还记得。

孙思邈却想,陈朝中,会有哪个将军这般缜密?难道……会是他吗?

第九章

故事

那武将目光炯炯,盯着孙思邈道:“还不知孙先生来建康何事?”他的声音低哑浑厚,自有总领千军之意。

徐陵顾盼左右,离题万里,可这武将却是直言无忌,不忘本来的目的。

孙思邈道:“吴将军每次见人入建康的时候都要问问吗?”

那武将道:“当然不是,只不过……”他突然顿声,讶然地望着孙思邈道:“你怎知我姓什么?”

孙思邈观其神色,闻其话语,知道自己推测不错,微笑道:“想鸿鹄不与燕雀齐飞,良骥难和驽马为伍,能和徐大人并立而不相形见绌的武将,陈国实在没有几个。”

徐陵笑道:“孙先生过奖了。老夫老矣,饭否难能,怎敢和镇前将军相提并论呢?”

那武将却想,徐陵年迈,早不复当年锐气。孙思邈此言看似夸奖徐陵和我,但潜在的意思只怕是说陈国无人了。

他虽这般想,但心中叹息,知道情形真是如此,忍不住问道:“虽说和徐大人相匹的武将不多,但毕竟陈国还有几个,孙先生为何能肯定本将就是吴明彻?”

孙思邈已猜到这人来历,但听他直承名姓,还是蹙了下眉头,微微一惊。

如今三国鼎立,相持不下,只因各有良将坐镇。

江北齐国当以斛律明月为中流砥柱,有段韶、兰陵王辅助;关中周国却以宇文护为权柄,眼下有韦孝宽、梁士彦两将护翼;而江南陈国三将中,眼下以吴明彻最为有名。

上一篇:歃血 下一篇: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