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55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他和蒯祥商量好,暂定名朝阳园;城北安定门外有个大水坑,就是后来的青年湖公园——嘉靖年间在附近建了地坛,现在还没有,就不用填平了,挖成湖泊,也建一处园林,暂定名安定苑;城西选了两个地方,一是紫竹院,那一大片地方可以圈起来,另外一处是木樨地,军队种苜蓿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湖泊,整片疏浚,名字还没想好,西苑肯定不行,要不叫阜城园?城南天坛附近有个慈悲庵,清朝在那里修了陶然亭公园,圈起来做宣武园。

这样的天字号大工程,自然不是大道公司一家能够承担的,大安公司和各省的建筑公司都参与竞标——当然此前没这个说法,但权衡选择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汪太后提了,群臣争执了一番,到底同意了,最后是分工合作,各管一摊,算是皆大欢喜。

但北京的建设还不能止步于此。

第239章 文林馆

四月十八日,汪舜华正式宣布成立文林馆,下设文学、哲学、史学、艺术四馆。其中以前的仁智殿待诏们经过考试合格,全部安置到艺术馆;同时下诏,广招天下擅才艺之士。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这里打造成大明的最高艺术殿堂。

这个提议自然招来不少反对。毕竟已经有了翰林院,又设立文林馆做什么?难道太后想绕过吏部直接给那些工匠授官?——不是已经有了科学院了吗?

当然不是。

现在还不是信息时代,不是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百姓只会用脚投票,只要不把人逼急了,谁也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但知识精英毕竟能引导时代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舆论。只有拉拢他们,才能占据政治宣传的制高点、舆论导向的策源地,进而掌握时代的话语权。

宗室们即将入京定居,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总是要找点事做、找点乐子,免得他们整天无事生非;再说,文化昌明也是文治武功的重要体现。没见到网上说“某某是某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何况,前几年的改革中,得罪的读书人实在不少,太后必须要考虑自己身后的名声,如果朝廷能荟萃当代杰出的艺术家,那么那些被打入另册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数字。

汪舜华没有把话说完,因为在座的大臣不可能体会被辫子戏荼毒的感受;清朝黑点不比明朝少,但人家就是有这本事把自己的祖先吹成一朵花,大明呢?自吹不行,自黑倒是有一套。朱元璋那张芒果脸、火烧功臣楼、蒸鹅杀徐达、不能说“秃”,还有太宗的生母是硕妃、诛十族,有多少是你们自己编的?

——当年网络上多少人宣称“大明无一明君,大清无一昏君”;甚至网红学者在央视讲台宣扬大明是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

——太祖太宗比不上秦皇汉武唐宗,未必真不如其他人吧?

——大明开国之难,也就比兔子可以相比吧?杀贪官反侄子下南洋征朔漠北京保卫战辽东犁庭万历三大征哪个不是传奇?你们倒是吹啊!

——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张辅沐英戚继光真的是吃素的?

宣传工作不到位啊,自己把舆论阵地放弃了,该怪谁?

——说起明朝的文人,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本来应该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却全部藏头露尾的,通行本上的名字都要打个问号;高适宋濂解缙唐寅杨慎徐渭等等,怎一个惨字了得?汤显祖一辈子也不得意吧?好不容易有个冯梦龙,著作等身,留下了多少不朽的篇章,有谁吹吗?海瑞倒是出名,成了饿死亲闺女的变态了。

——这时候你说你政治开明、君主贤德,人家会相信吗?

——看看隔壁,朝廷台黄金时段推送“大清远胜于大明”让多少人真以为康熙就是“远胜于明太祖”的“千古一帝”了?“那棵歪脖子树看着你们”和“洪武四大案”哪个知名度高?——后者就算有知名度,也是和屠杀、独夫民贼扯在一起吧?一个刘罗锅一个纪晓岚,真实水平怎么样先不说,刷了多少存在感,连带乾隆都洗白了多少?有了他们的故事,多少人会对文字狱感兴趣?

杀一个人是人,杀一万个就只是个数字。

幸存者偏差,有时候就是这么残忍。

——要真说“三无”,那也应该是无权臣、无权宦、无藩镇吧?崇祯到死都还握着大权,可以随意罢免重臣呢!就算曾经出过王振、刘瑾、魏忠贤一类的,怎么着?皇帝说杀就杀了。比起可以废立皇帝甚至直接杀害皇帝的汉唐宦官,真是小意思;甭管最后政令不通、收不到税,好歹全国还是统一的,中央还有权威啊!所以崇祯接手的牌面真不算差,至少不是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