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心尖儿上的小夫郎(143)+番外

作者: 昨夜何事 阅读记录

为了不冲撞算好的良辰,俩人目光刚一碰着,就各自扭过了头去。

“新郎官儿,等急了?”周婶一脸喜气,身上也穿了件新衣裳,是很深的红,瞧着喜庆却不会抢风头,“咱们平安村最俊朗的严先生终于成亲了。”

赵大娘也打扮得很精神,她比周婶年轻些,瞧着却比周婶稳重了许多,“时辰还早呢,严先生,咱们不着急。”

严鹤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赶紧把两人迎进屋。

喝了几口茶水,周婶就拉着赵大娘进了新房,还郑重其事地告诫严鹤仪不许进。

新房是跟堂屋通着的,中间本来是隔了两扇帘子,前几日翻修的时候,把帘子撤了,摆上了四扇木质的屏风,也是出自赵景的手艺,整个屋子都显得亮堂了许多。

一面可以同时照两个人的黄铜镜子摆在梳妆台上,这是周婶送的贺礼,赵大娘则送了两个精致的木头圆凳,磨得溜光水滑,不用猜也知道是谁做的。

两层帷幔半开着笼在床上,一层是棉布,一层是细纱,皆是喜庆的大红色。

喜被上绣了大朵的花,是顾大妈两个晚上就赶出来的,绣工虽然没有镇上绣坊那些绣娘的精致,但在平安村也是能排得上号的了,周婶就很羡慕顾大妈这一双巧手,总说自己那双手拿锄头在行,捏绣花针可真是要命。

枕头也是一对儿的,绣着「百年好合」的字样,枕芯儿里头塞的是今年的新棉花,又软又蓬。

把新房检查一遍之后,周婶同赵大娘才拿着带来的小篮子,把严鹤仪按在院子里给他装扮。

头发刚刚干了,难免有几根毛燥的会翘起来,赵大娘用梳子沾了桂花油,细细把每根发丝都梳理了一遍,保证从各个角度瞧,头发上都隐隐闪着润润的光泽,才同周婶一起,给他挽了个高高的发髻,把新郎官的大红冠子戴上,又调整了好几次,才拍拍手,道了声「妥当了」。

大红喜服也是顾大妈给做的,只粗粗地用竹尺量了量腰身,做出来就很合身了。

严鹤仪讷讷地撑着手臂,任由两位婶娘给他一层一层地穿着,这件喜服腰掐得很紧,绣了暗纹的腰带一束,赵大娘忍不住赞道:“戏文里唱的翩翩公子,便应该是严先生这样的吧。”

周婶也忍不住打趣:“早知道是这样,头些年你们还小时,就该哄着严先生同我们家子渔定亲。”

“怎么,我们家小景不好?”

赵大娘作势就要打周婶,周婶笑着躲过去,「亲家母亲家母」地哄了起来。

旁边顾大妈院子里,狗娃他娘带着狗娃也来了,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孩子,都是严鹤仪私塾里的学生,小月跟周子渔、赵景也是前后脚的就进了顾大妈家的院子。

严鹤仪忍不住心里吃味儿:子渔同小景也便算了,小月也能理解,那些孩子们可都是跟着我读了好几年书的,竟也都被小祖宗笼络了去。

吃味儿归吃味儿,严鹤仪还是忍不住悄悄往那边儿探头,想瞧瞧自家新夫郎的样子,也不知同想象里的是不是一样。

两边儿热热闹闹地装扮着,眼看就到了巳时,也就是媒婆算的吉时,新夫郎出门子的时辰。

回首山这一带,新人成亲可以依着自己的意愿,选择坐轿子或是骑马,元溪两样儿都喜欢,纠结了好一阵儿,才决定骑马出门。

两匹红马是在镇上租借的,额前都系上了大红绸子,因为两家离得太近,严鹤仪骑着马接了元溪之后,俩人便要在村里的主街上转一圈儿,再回到严鹤仪家里拜堂。

喜马走得很慢,前头牵马的都是村子里未成亲的哥儿和汉子,严鹤仪同元溪胸前都戴着大红花,一个端方一个羞。

村里人都出门来瞧,不是夸严鹤仪「俊朗有气度」,就是夸元溪「是个从未见过的神仙哥儿」,不过人群里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严先生可真有福气」。

很有福气的严先生目光一刻也离不开元溪,暗自惊叹自己可真有福气。

元溪发间的绸带换成了大红的,长长地飘到腰间,头发扎了一半,还有一半随着绸带一起披着,在日头底下都闪着光。

就这一头如藻似墨的头发,平安村里就没人能比得上。

或是索性说句大话,整个回首山一带,都没人能比得上。

严鹤仪愈想心里愈美,真把元溪当成了神仙哥儿。

马过了木桥,一到巷子头,严鹤仪就翻身下马,接过元溪的马缰绳,牵着他的马缓缓朝巷子里走着,到了院门口,又在旁边人的起哄声中,把元溪打横抱下了马。

又说什么新夫郎进门前脚不能沾地,严鹤仪便一口气把人抱进了院子里的红地毯上。

上一篇:见雪深/洒家 下一篇:杀人红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