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今天必须得高调了(171)

作者: 二翘 阅读记录

郑立晏自觉, 自己比旁人要幸运多了。多少人寒窗苦读十余年, 也不一定能考中乡试。

而他, 从决定踏上科举这条路伊始, 就比别人领先了许多。

首先,他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使他无论在背诵还是理解各种经书时都比起别人都更加事半功倍。

其次,他有着如方逾、厉大人这样大夏闻名的读书人赠予的读书笔记,使他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不必自己埋头解惑。

他更是得了卫老这样学识渊博又有着丰富做官经验的大儒教诲。科举,招的是朝廷官员,科举考试,考得不仅是学识,还有为官之道。

而这方面,整个大夏比得上卫老的人不多。得了卫老教导后,郑立晏可以毫不虚言,若是待会考试时遇到了实事题,他是一点不怕的。

最后,也是郑立晏最大的优势,就是心态了。

每次科举都有考到中途心智崩溃的考生,无论是压抑的环境还是试卷的难度又或是对未来的担忧对家人谴责的恐惧,都会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但这些,郑立晏完全能淡然看待。

咱是经历过高考、考研,经历过防疫在家隔离的人,紧张?压抑?不存在!

郑立晏就是抱着这样的好心态,坐在桌前,听见了考试发卷的钟声敲响。

发卷人一句话不说,将一套密封好的试卷递了进来后立即就离开了。

郑立晏先将试卷打开检查了一遍,确定纸张没有任何破碎后,填好了自己的考生信息,确认无误后,才开始阅读试卷题目。

第一场考试主要是对经书的熟练考察,几乎全是填空题和注释题。填空题就是从各种经典的圣贤书、文章、诗歌、典籍、史记中抽取一段,或是空出上半截,或是空出下半截。注释题则是选取一句“名家之言”,阐发对此句的微旨,以观考生心术。而这些题目,涉猎之广、细节之密,几乎无人能全部答对。

郑立晏粗粗略过题目,严格按照“会的一字不错,有点印象的仔细回忆、完全不记得的直接放弃”原则答题,等天已经黑了,肚子也感受到饿意时,他才答完了三分之一。

他没有强撑,吃饱了肚子又解决了生理问题后,直接就躺下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郑立晏醒来,简单洗了把脸让自己更清醒,又吃了早饭后,开始继续答题。

到第三天下午,除了几个他实在没有印象的,其余的所有题目他都填满了。

第四天,第二场考试开始,第二场主要考的是时政,远到建国时期的政策的看法,近到这几年各地的邸报的归纳整理,再穿插“诗”、“赋”等题目。这一场下来,郑立晏已是蓬头垢面。

接着便是第三场考试了。

大夏乡试的第三场,只有一道题目,形式很简单,根据出的题目作一篇论即可。

但形式虽然简单,实际作答起来却相当困难。

主考官是有喜好的,虽然在开卷之前,各地的主考官也不知道考卷的内容,但等开考后,每个考官知道题目后都会有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很可能就会决定一个考生的成绩。

因此,想要在这第三场得高分,这篇“论”,不仅要写得言之有物,还要符合考官的喜好。

好在,此次云州城的主考官郎行郎大人,曾在卫老手下做过事。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随着交卷的钟声响起,贡院外的声音顿时嘈杂起来。

外围的一辆马车内,宋嘉然与皎皎掀开窗帘不停张望。

“李大还有鹦鹉在前头候着呢,咱们不必这么紧张!”宋嘉然嘴上这么道,头却没有转动。

皎皎手里绞着帕子,“也不知哥哥这几天在里面怎么样了,我听说,这几天,贡院里抬出了好几个人出来。里面的环境,未免太艰苦了!”

“这一考就考九天,谁进去都得脱一层皮。不过没事,你哥哥身体好得很,应该不要紧。唉,只是可惜了那几个没抗住的,等下次再考,又得三年了。”宋嘉然感叹。

皎皎不知怎的,脑子里突然浮现了一道身影,那人可不像哥哥,当初怎么坚持了九天的呢?

“来了!,公子出来了!”丁镰在马车外喊着。

宋嘉然连忙看去,就见奔涌而出跌跌撞撞的考生里,一道健壮稳重地身影徐步走了出来。

别人一出贡院几乎就瘫软在地,任由家里人或扶或抬地往回走,唯有他,拒绝了李大和鹦鹉的搀扶,自己走到了马车前。

郑立晏掀开车帘,大步跨了上来,“嘉然,皎皎。”

宋嘉然立刻去抱他,却被他挡住,“可别,我身上臭得很。”

“我又不嫌弃你!”流放的时候,什么模样没见过啊!将他紧紧抱住,“怎么样,累不累?家里灶上炖了鸡汤,回去好好喝上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