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182)

作者: 晋代衣冠 阅读记录

于是,原本只是次辅的吕尧弼直接承担起首辅的职责。吕尧弼职业生涯就此迎来第二次高光时刻,也是最后一次。

文桓太后驾崩后,时年七十七的吕尧弼又给夏顼办了两年公,等国内局势差不多稳定下来、夏顼坐稳皇位后,以年岁已高为由,提出告老还乡。

夏顼当然死命挽留啦,公孙量‘不务正业’,如今好不容易有个资历够老、能力够足还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老臣镇场子,他怎么舍得放他回去?为让吕尧弼安心留下来,夏顼还特地给他加封太子太保、赐黄金万两、良田数百顷、京都上好地段豪宅一座,另外还许诺,在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

其它都还好,唯独‘文正’两字的谥号是个臣子都没法儿拒绝!

三百年的朝代史,可以出多少贤臣能将啊,但能获得这个谥号的,两只手绝对数的过来,足可见皇帝想要留住吕尧弼的决心与诚意。

吕尧弼叹息摇头,知道自己走不了,拒绝夏顼的赏赐后,强撑着一把老骨头,以七十九岁的高龄继续奋斗在第一线。

四年后,吕尧弼说啥也不干了,招呼都不打,直接收拾收拾行李连夜回了老家。

夏顼哭笑不得,好在知道是自己不厚道,也就没追究,还特地知会吕尧弼老家的父母官,要他务必善待吕家。

天圣二十三年,吕尧弼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八,追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正’。

隔年,吕尧弼唯一的曾孙出世,也就是上述冤死狱中的吕文正公之后。

按说吕尧弼这么大的官,后代不说大富大贵,也不该任人欺辱。

但实情却是,吕尧弼几代单传,偏生儿子没有什么读书的天份,念了一辈子书到死也才是个举人,孙子则比儿子还不如,只中个秀才,科考入仕是想都别想了。吕尧弼又一贯清正廉明,做不来假公济私的事,是以在他死后,儿孙只在老家靠种田养活自己。好在吕尧弼赢得生前身后名,备受乡里人敬重,历任父母官也多对他家照顾有加,日子倒也能过得去。只是不曾想,后代会逢此大难。

唉……说来也是蛮令人唏嘘的。

曾祖有‘吕青天’的名号,参与过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是名垂青史的贤相,后代却冤死狱中,怎能不叫人扼腕、心痛……

林清从系统接受到‘吕文正公’的相关信息后,感慨万千,对吕氏后人深感同情的同时,对谢家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痛恨!

真不是个东西啊……想他前世也是被强权夺了性命,要不是有公孙量这个机缘,他只怕要和这吕氏后人一样死不瞑目。

思及此,林清义愤填膺:“既是文正公之后,咱们定不能教他死的不明不白!”

秦润拍了拍林清的肩膀,安抚道:“这是自然。吕文正公是我等楷模,如今他的子孙出了事,大人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林清得此安慰,心里稍稍好受些,不过……同样是文官清流的后人遭难,倒让他想起了前世网上谈论的一个红楼热门话题,那就是:林如海死后,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林黛玉可以做妾?

想了想,林清决定让秦润、刘道安这两位古人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轻咳两声,林清言道:“说到文官清流的后人遭难,我倒是从小摊上的话本子看过一个类似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了女儿。”

秦润看出林清是特意提这事的,便顺势接过话茬,“哦?还有这事?”

林清点了点头,开始自己的讲述:“也不知何朝何代,有一位姓苏的礼部尚书。这位苏尚书出身清贵之家,年轻时一表人才,高中状元后被一勋贵人家招为女婿。一辈子顺风顺水,唯有一点不足,那便是年过半百膝下无子,仅有一个三岁的女儿承欢膝下。没过几年,苏尚书的夫人去世,苏尚书也被任命为钦差出巡江南却死在任上,临终前,他特地将五岁的独女拜托给岳家抚养,还将苏家全部家产压给岳家,只求岳家善待自己唯一的女儿。”

刘道安听到此处不由得皱眉,“这位苏尚书难道没有族兄族弟吗?怎的将唯一的骨血托付给外姓?”

林清装作恍然大悟的模样,“嗐!忘提了。这位苏尚书乃是十八代单传,再找不出一个同宗同族的族亲。又因着十多代没分家,倒教他家积累了一笔数量十分可观的财富,苏小姐长大后即便不嫁人,也能凭借这份家产几十辈子衣食无忧。”

刘道安若有所思喃喃道:“难怪……”

林清见前情都解释清楚,立马展开正文:“话说苏小姐被接入外祖家后,倒也没有受到薄待,好吃好喝的养着,除了时不时怀念已经逝去的父母,其他地方倒也过得去。尤其难得的是,外祖家有一个年纪和她相仿的表兄,他俩青梅竹马长大,成人后更是情投意合。只是,苏小姐的父母尽皆亡故,没人为她做主婚事,舅舅舅母又嫌弃她是个孤女,便一直装聋作哑不知道俩人情投意合,无奈独子非苏小姐不娶,夫妻俩便想出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让苏小姐做侧室,正室另择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