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冒充君后(22)+番外

作者: 素千絮 阅读记录

但也不知为什么,全淮王宫都对此深信不疑,问就是昭国大国师说这是神谕。

总之,荒诞不经,漏洞百出。

但偏偏有人信。

邵望舒一度认为淮王宫过于迷信,只要顶着个□□头,就能胡说八道,以后有机会,他也要冒充神,也要胡说八道!

先帝和先皇后是迷信的中流砥柱,生了双生子心里头不得劲儿,打算送出去一个。秦嘉谦和秦嘉祢里,他们留了身体健康的秦嘉祢,封为太子,把哭声微弱,看起来身体不好的秦嘉谦送走了。

若是个正常人,大约会给秦嘉谦找个好人家,最起码衣食无忧,远离皇室,平平安安长大。

但先帝和先皇后谨记着石头上扯淡的言论,生怕秦嘉谦这辈子气运好了,压了留下的秦嘉祢,阻碍了他们淮国的气运。因此只管往那贫苦之地送,越贫寒越好,把婴儿时期的秦嘉谦裹个毯子,往穷得叮当响的农家门口一丢,就走。

因为怕多关注他,会间接提升他的气运,先帝和先皇后没有在他身边安排一个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敢。

那时民间的大夫急缺,十里八乡顶多有一个懂医术的,绝大部分平头百姓都撑不到找大夫,就病死了。除此之外,遇到灾荒,民间粮食紧缺,饿死、易子而食的不在少数。

他们为秦嘉谦选的人家贫苦,秦嘉谦未必就能顺当活下去。

他们能狠心把秦嘉谦送走,却不敢听秦嘉谦的「死讯」。

农家心善,尽管吃饭都艰难,但也见不得婴儿饿死,给他捡了回来。

一晃多年,秦嘉谦在山野之地长大,吃饭都是问题,自然也读不上什么书。秦嘉谦放羊的时候,趁羊吃草,自己钻在学府树上偷学,那时讲学的先生,便是云游四方、恰好在此地停留的平秋锦。

秦嘉谦日日早早地去树上待着,等讲完再走。

据说平秋锦发现偷听的秦嘉谦后,没拆穿他,而是把学堂挪到了院中,让他听得更清楚。

秦嘉谦自然识得先生好意,主动从树上下来,道过谢后,问了先生两句话,第一句是「先生,为什么有的人锦衣玉食,而有的人食不果腹」、第二句是“我们终日劳作,在田间地头受尽辛苦,却连活着都艰难,而地主们只需在家躺着,便有数之不尽的财富。这是为什么?”

平秋锦回他:“跟着我学,我会告诉你为什么。”

秦嘉谦就这样在平秋锦身边读了一年的书。

平秋锦还习武,顺带教他习武。

后来大旱,人人都吃不起饭,农户也不例外,便起了把秦嘉谦卖给人牙子当奴才的想法。

第13章 殿下

秦嘉谦起初倒也能接受,村里没有秘密,他从小就知道自己并非农户亲子,知道自己是哪年哪月哪日被丢在农户家门口,农户能养他到这么大已经足够令他感恩了,何况村里被卖的子女不在少数。

亲生的尚且被卖,何况自己一个捡来的。

秦嘉谦去了才知道,落在人牙子手中的并不全是给别人当奴才的。长得一般的、干活麻利的人,才能去伺候人,长得出挑的,还有其他去处,比如南风馆,那儿给的钱多。

平秋锦那几日恰好不在,回来后一路追着人牙子走过的路线找秦嘉谦,及时赶到,把他带回了京城,安置在后院,继续随他读书习字。

也就是这时,秦嘉谦才知道平秋锦的身份,他并非普通的云游秀才,而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朝廷一直为他留着官位。

作为双生子,秦嘉谦和当时的太子殿下秦嘉祢长得一模一样,平秋锦在回京城之前虽然没见过太子,但谁也说不准他见没见过太子的画像。

他到底是早早就知道秦嘉谦的身份,特意赶来山村教了他一年,又把他带回了京城,还是碰巧云游遇到,把人带回来才发现身份,除了平秋锦没人知道。

但总归,回到京城后,平秋锦确确实实知道秦嘉谦的身份,还为他准备了易容的工具材料。

这一年来,平秋锦为他讲过很多朝廷中的事,其中就有双生子预言,秦嘉谦并不傻,见到易容材料,便什么都明白了。

邵望舒很难去想象秦嘉谦那时的心情——先被养父母卖,又得知亲生爹娘放弃了自己,还怀疑对自己好的老师目的不纯。

据说第一天他沉默地坐在屋顶待了一晚,第二日就戴上了□□,在平府安静待着,足不出户。

白天平秋锦理公务时,秦嘉谦就自己在他书房找书看,晚上平秋锦跟他讲时政,讲朝中情况。

秦嘉谦慢慢地从平秋锦、从说书人、从话本子口中得知,“太子秦嘉祢的身体一直不大好,出生时明明很健康,却越长越体弱多病,孩童时期还能跑能跳,少年时代便只能慢慢地走,全天下最好的大夫都给他看过,查不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