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太子替身 [穿书](711)+番外

作者: 琉璃仙草 阅读记录

可惜他们遇到的不是传统上的帝王,他们遇到的是推行科举制,喜欢任命寒门子弟的容铮。

容铮让慕飞尉留在北方协助舆地提前一年举行科举,命令舆地读书人开始前往一个叫孔城的地方初试。

慕飞尉知道堂姐十分重视舆地的建设,而且他也不相信舆人的官,与其再被世家垄断,倒不如打开通道让其他普通家世的舆人上来。

毕竟自己亲自培养的狗,和前主人留下了的狗,当然是前者比较忠诚。

慕飞尉在信里这么跟容铮说的。

容铮无奈地提醒他礼貌用词。

慕飞尉觉得无所谓,反正这是私信不会曝光出去,然后他去联系了林尚书,林尚书在陛下允许留下的大世家里跳出来一些可造之材作为初试内定的举子。

初试他们可以利用背景通过,但之后的三门大试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尚京的百年大世家知道自己的子孙被燕国安排后,他们也嘱咐子孙好好读书,因为他们能否继续留在燕国之地延续百年书香世家的地位就全靠他们了。

不得不说,百年世家出来的子弟所具备的素质和才学,但凡是努力过的,都比寒门子弟强多了。

再加上他们师资资源也比寒门子弟强,所以后天优势很强。

林尚书心里很清楚陛下有意多提拔舆地的普通人,希望打破舆地世家垄断,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而且舆地只是一个地方,很快就轮到燕国了。

作为寒门子弟的他心里很清楚,一个普通人要迈过门阀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应该是曾经几乎不可能,直到遇到了陛下。

林尚书为了提高寒门子弟的初试率,他专门向容铮申请举子考试期间的生活标准,还有补习资料。

容铮便让林尚书自己选一个落魄的书香世家作为寒门子弟的师资。

林尚书刚有此意,他便邀请了当地一位早在十年前就告老还乡,并且现在在乡下养鸡的一个舆国文翰林。

这个文翰林的祖上出过一任舆国丞相,也算是大家族了。只不过因为这位翰林胸无大志,又在中年告老还乡所以才提起失势的。

林尚书找到此人时,此人当场答应成为初试院的夫子。

然后舆地提前一年考试的消息,惊动北方不少的读书人。

不少读书人纷纷要前往初试院蹭课,蹭课也不用负责伙食,于是不少穷苦读书人再不用为柴米油盐而担心了,他们可以专心读起书来了。

没水的时候有人送水,吃饭也可以在室内吃,晚上复习的时候还自送三根蜡烛。

总之这是不少寒门子弟没有得到过的待遇,他们感觉到燕国是个十分重视读书教育的国度,而且重视穷苦人发展。所以,就凭这点,不少读书人心里开始隐隐有了作为新燕人的身份认同。

正好一个月后,初试过去后,初试院寒门子弟通过率高达七成,七成人通过初试后被林尚书接待,然后林尚书临时出题考验他们。

虽说只有三成的人达到了林尚书的标准,可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这些人完全有资格就任各地县令,掌管一方治安,毕竟现在北方舆地几百个县城,有一半地方没有人管理。

于是,林尚书定了这三成的人直接为县令,其他没有通过的为师爷在县令身后学习,待来年再考,他们就通过初试后便可上位。

这三成的寒门子弟立即被安排到燕军少的地方,他们抱着感恩的心去走马上任,衣锦还乡。

而这批官在舆地各地县志都统一被成为新燕官。

新燕逐渐代替舆人舆民舆官的身份,北方舆地的民众开始表面用新燕,实际上,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认同,那就是新燕代表舆。

他们各地的旗号和古称都还是有舆字。

哪怕剩下那些不服大燕统治的人也没有办法煽动已经逐渐习惯新燕人身份的同乡们!

因为他们没有实力策动□□,只能憋着,活着,等哪天这口气顺了,也就苟活下去了。

而北方舆地经过五个月的建设后,以大燕为首的第三年秋收又开始了。

凰皋三年,大燕创收下比去年还多三倍的粮食,这都是因为刘毅琢磨了容铮给出的化肥方子,然后又在旧时的水渠进行改新,达到了发达地区村村通水渠,水库建立一个又一个,路修了一条又一条,再加上她新推出的灌溉技术被投用在各地。

各地亩产起码多了十斤,一亩十斤粮食,一万亩就一百多万斤了。

土豆改良猪大棚菜,甚至是其他农作物,都在大燕一年四季的耕种下得到了巨大的产量,这些产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八千万燕民的温饱。

光是温饱,燕民已经开始称凰皋三年已经步入盛世,就连黎明都以记录官的身份建议容铮允许他将今年的意义定为盛世初年。

上一篇:女道士下山 下一篇:镇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