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太子替身 [穿书](410)+番外

作者: 琉璃仙草 阅读记录

他便道:“为使百姓们乖乖归家,开城候需要点时间收尾, 再过几日,本王和太子殿下会一致允许开城候启程回京。”

慕容祁的回答,让葛秋瞬间明白了, 还是太子在背后做什么动作。

但太子到底有什么目的?

之后便是其他大臣呈上来的奏折,大家都通报哪些地区降雨了,哪些地区仍旧处于干旱,哪些地方又缺粮食。

慕容祁建议由国库开仓放一笔粮食救济哪些缺粮食的地方。

很快获得了大臣们一致的同意。

就在大家以为此举可以通过时,太子却这时开了尊口。

她道:“依孤看,不可轻易开国库放粮,也不必要开仓放粮。”

话音刚落,好几个大臣都对太子反对放粮感到不解。

其中就有人大胆道:“莫非太子殿下忌惮于底下人贪救济粮?”

“如此的话您放心,军队押粮保证能直接发给良民手里。”

“眼下刚平定叛军,更是需要粮食救济,太子殿下却反对着实令微臣们不解。”

而不赞成开仓放粮的大臣则是默默在心里支持太子这个决定,他们认为这个时候刚下过雨,如果在百姓们还能自救的情况下还发粮米,那就是在降低良民的自救能力。

他们也认为那些百姓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否则不能施于援救,不然惯着他们,然后他们有点事就学着叛军造反逼朝廷,那怎么能行!?

很多大臣已经怕了,自从陛下在位二十年来,大大小小的叛乱已经有八十多次了。虽说不比文帝在位期间的一六十五次,但文帝起码保障了百姓的安全,又有容王亲自出兵镇压,使得边境关内的百姓能够不被外邦鞑子骚扰。

可陛下时期就不同了,很多叛乱都没有得到根源上的解决,才使得无法斩草除根。

有时候起义的人是一条村,有时候十几个人,有时候一个镇子,就比如镇口城这次,也算是大叛军在作乱。

而以沈家带头的官员则是支持太子的决定。

这让原本觉得太子此举还算合理的大臣,因为沈家站在太子这边,他们脸色纷纷一变,就立即支持放粮。

反正就是要和沈家对着干就是了!

很快,底下的大臣们吵了起来。一边夸太子此举合情合理,一边反对太子对明寡情。

一瞬间,容铮变成他们撕扯的对象了。

慕容祁见他们故意吵的不可开交,他立即出口制止道:“先听听太子为何会有如此建议?你们先不要急着吵。”

大臣们还在持续吵闹当中,一点没有停下的意思。

容铮只是静静地看他们吵,等他们吵的差不多,觉得息怒了。她才开口道:“镇口城处于西北干旱重灾区,常年干旱无收,粮米失收严重,赋税也是经常缴不上的地区。”

“并且西北地区多山陵山丘,少平原,耕地自然减少,而西北的人口却也是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那里的百姓有很浓的家乡观念。宁死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众位大臣与其反对孤为何拒绝开启国库,不如我们先说说西北地区的环境,气候,适合种植什么东西?又适合养殖什么?”

此话一出顿时勾起了几个司农部的官员的兴趣。

好几个人特地站出来,跟容铮说起了西北的民风习俗,甚至是他们那里的地方历史,原来以前也算是燕国太、祖、驻军躲避的地方,算是太、祖、起家的地区之一了。

容铮静静地听着等他们说完了。

一个姓刘的臣子忍不住站出来道:“不知太子殿下谈起这些对不放粮振灾有何益处?”

容铮瞥了他一眼,应对如流道:“西北百姓重情义,知恩报,但巧妇总有无米炊之忧,孤理解他们缺粮活不下去的处境。放粮之举也是利国利民之举,有大臣同意是为百姓着想,有大臣不同意也是为了百姓着想。”

她一语双关地打了个专场,让原本吵的不可开交的臣子纷纷都停下来听她说,只希望太子不是在和稀泥当什么和事佬,毕竟和事佬是最不容易当的。小心两边都翻船了。

就在大家等着太子继续说下去。

容铮也没有犹豫,她对着所有的王公大臣道:“太、祖、曾经赞誉过西北百姓的勇猛,也苦于西北环境的恶劣。西北百姓不愿搬迁爱乡心切,孤理解,大人们支持放粮同样是好事,但反对放粮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此话一出,勾得很多大臣的好奇心,怎么不放粮倒成为了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了?

要是从前他们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太子,甚至指责太子大言不惭,但太子的话明显只说了一半,而且还有一半还在那慢吞吞地说。

上一篇:女道士下山 下一篇:镇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