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穿]公主难当(423)

刘彻对此却有意放纵,等到诸侯王陆续进京的时候,未央宫三五|不时地就有假消息传出来,今天天子称赞了燕王刘丹,明天又夸奖广陵王刘胥,后天昌邑王刘髆又得了刘彻的欢心……总之,似乎刘彻个个都很满意,弄得群臣不知所措。

跟刘彻相比,这几个诸侯王实在是太嫩了,他们就没接受过真正的皇室教育,就被送到了封国,而封国那边,对于诸侯王的态度其实都差不多,一般都是当猪养,只要不脑残到想要对抗中央,那么,其他都只是小节而已。尤其,他们是皇帝的儿子,而不是兄弟,所以,起码在刘彻还在的时候,对这些儿子都会比较宽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个个在政治上其实都还很幼稚,一个个满脑子都是做太子,做天子,但是至于应该怎么做,其实他们也不清楚,只觉得应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

但是,他们在封国,正儿八经地政事都是国相在处理,要说什么垂拱而治,就是他们这帮诸侯王了,所以,刘彻其实对他们并不报以希望,不过就是想要看看这些儿子,哪个不安分,是不是有可能在自己定下了新的储君之后,生出反心来。

结果等到真的见过了,刘彻就有些失望,这些儿子真的都比较庸碌,目光也不够长远,最重要的是,胆子或者是担当也没多少。也就是说,就算是日后他指定了新的继承人,这些个废物儿子大概也就是在自己王宫里头抱怨一下而已,毕竟,除了刘旦还认识燕国几个将领之外,其他的在封国对军队都不重视。也就是说,他们将来就算是想要造反,都不得人心。

刘栩和刘显刚开始还有些聪明外露,嘴里喊的也是公羊,但是,无非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刘彻取公羊,主要取的无非就是大复仇这个理念,对于其他的,难道他就放在心上吗?而刘栩和刘显只知道吸收刘据的经验教训,在封地治公羊,但是只是学了个表面,至于如何利用公羊的学说,达成自己的目的,那是搞不明白的。当然,他们也收拢了一些所谓的名士,但是这些人除了会吹捧他们之外,又能有多少作用呢?说白了,刘栩和刘显硬是将自己学成了文青,诗词歌赋什么的倒是会一些,但是,这些与治国又有多少益处?

刘彻虽说将刘康当做了备胎,但是之前对其他儿子还是抱有一定的期待的,但是到了这会儿,刘彻真的是失望透顶,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多多耕耘,多生几个儿子,但凡他能像是先帝一样,有个十几个儿子,如今可以挑选的余地可就更大了。先帝时期,刘彻好几个兄弟其实都还算是有些才干,刘荣暂且不说了,他其实也就是当了两三年太子,但是本身优柔寡断,也没展现出过多的才干,要不然,真当孝景皇帝做不出杀母存子的事情?所以,在栗姬骂了一句“老狗”之后,孝景皇帝硬是多活了十几年,身体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将刘荣一党杀得干干净净,刘荣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封王之后几乎是连夜送到了封国,至于栗姬,很快就死在了永巷之中。

像是刘荣的弟弟刘德,作为河间王做得可圈可点,以至于刘彻对这个兄长一直很是忌惮,刘德在位期间,致力于收集整理儒学典籍,德行与学问兼盛,结果得来的却是刘彻的猜忌,直接当着他的面来了一句:“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意思就是殷商汤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地方方圆七十里与百里的小国之王而夺取天下的古代贤王,你要谨守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觊觎神器。刘德因此心灰意冷,回到封国之后就纵酒寻欢,不过四个月时间,就郁郁而终。刘彻对其他那些异母兄弟差不多都是一样,谁也不敢表现出自己的贤良能干来,免得被刘彻惦记上,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刘胜,他一个劲地生孩子,虽说注定这些孩子将来多半不会有什么前程,但是,却很好地符合了刘彻推行推恩令的想法,中山国自刘胜之后,差不多就可以算作除国,因此最终算是得了善终。

可以说,孝景皇帝十几个儿子里头,真要是仔细挑选,真有好几个具备着继承大统的能力,但是轮到刘彻这里,生孩子本来就生得晚,结果除了刘据之外,都没能接受到比较系统的皇室教育,以至于刘彻考问了一番之后,简直心里在滴血!面上却还得不动声色,免得被人看出了自己的心思。

若是换做是刘据在的时候,肯定就有大臣催促诸侯王早回封国了,但是如今大家都知道,这是天子在考教剩下的几个儿子,看谁能匹配太子之位,因此一个个都在观望,另外也在考察这些诸侯王的政治立场乃至执政思路,很多时候,大家不怕天子是废物,就怕天子不知道自己是废物,还要胡乱指手画脚。甚至很多人其实很情愿上头就是个可以随意糊弄的废物点心,也好能让自己有施展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