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穿]公主难当(334)

刘据如今年纪还小,但是,刘彻不管是为了安卫家的心,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就如同当年孝景皇帝立自己做太子的时候一样,将该给的都给了。刘据如今需要的是读书,然后刘彻就给刘据挑选外戚列侯两千石大臣的子弟为伴读,然后又给配上了全套的老师,一水的都是石渠阁的博士,然后为了让太子宫财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还从上林苑划分了一块地盘给刘据,以后这里的租税收入就都是刘据的了!等到刘据再大一点,可以参政了,像是什么太子舍人、洗马、家令之类的就都可以安排上!刘据卷入巫蛊之祸的时候,为了自保,能够直接动员几万人直接矫诏谋反,在长安城中血战数日,就能知道,刘彻当初给刘据的支持还是很大的,并没有将这个儿子当做小白兔养着的意思。不过,这会儿嘛,刘据还处在人生的迷茫期,在刘彻给刘据安排了博学鸿儒给他教授《春秋》等典籍之后,刘据就被《谷梁》吸引了。

第96章 我给小猪当公主13

谷梁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亲亲相隐,这就很对刘据的胃口,如果根据这一条,是不是自个的姐姐就不用死了?

刘彻也没想到,明明给刘据教书的博士里头,公羊派的更多,但是还是叫刘据被谷梁派吸引了,不过如今刘据不过是露出了一点苗头而已,所以一时半会儿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些。而发现了这一点的卫伉如今也懒得在刘据身上费力气了,他又不给刘据做伴读,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能影响到这个表弟。既然他开始倾向于谷梁,那么成为主和派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势必会跟军方产生隔阂,他自个背弃了自个的依靠,他不倒霉谁倒霉呢?

想明白这点之后,卫伉愈发对刘据没了指望,在军中训练也更卖力起来。他的确没有那种天生的大局观和敏锐直觉,但是大多数将军也没有,他们只需要能够听从主帅的命令,在关键的时候,不要掉链子就行。卫伉需要的是军功,有一定的兵权,却不需要卫家再出一个卫青霍去病。指望自个,还不如指望霍去病的儿子呢!

没错,霍去病别看嘴上喊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一直没有娶妻,但是,他身边是有姬妾的,而且还不止一个,其中一个就给霍去病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霍嬗。霍去病死后,刘彻对霍嬗寄予厚望,一门心思想要再培养出一个新的冠军侯,结果这位在刘彻前往泰山封禅的途中死了,刘彻的希望彻底落空。

霍嬗能被刘彻看中,可见这位还是有天份的,而卫伉嘛,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跟着父亲和表哥蹭点功劳,在军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至于说更多的,卫伉根本不指望,让他自个单独带兵,卫伉琢磨着还不如李广呢,所以,抱大腿可以,其他的还是算了。

卫伉并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任何人,实际上上辈子卫青其实也发现了刘据思想上的倾向,但是卫青一想谨慎,即便他是刘据最大的靠山之一,但是,他依旧不敢在明面上对刘据施加什么影响力,免得让刘彻生出什么想法来。刘据被人称为是卫太子,就像是当年刘荣被称为栗太子一样,身上母族的痕迹实在是太重,卫青并不希望刘彻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在影响储君,企图等到储君上位之后,达到控制朝堂的目的。

所以,很多时候,卫青只能是一个背景板,除非到了关键时刻,否则的话,他几乎不会接近太子,等闲连太子宫都不会去。卫子夫在这事上也跟卫青保持了默契,反正只要卫青在,谁也不敢小视了刘据,因此,在刘据的成长过程中,卫青要尽可能淡化自己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卫子夫没想到的是,刘据却没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自个疏远了军功武将集团,反过来依赖于一帮儒生。如果依附的是公羊派,即便是董仲舒后来提出了“天人感应”之类的说法,企图将皇权关进笼子里,让他们儒家作为看守笼子的人,因此被刘彻疏远,但是,比起公羊派,刘彻更不喜欢的还是谷梁派。

大汉之所以能够一直在不断对外征战,根基就在于“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鼓吹的就是大复仇主义,对匈奴作战,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复仇!民间一直以来也很吃这一套,甚至,汉家的律法也认可这套逻辑。而谷梁派的逻辑却不一样,他们更是想要增加宗族的权利,通过儒家的所谓礼将朝廷的一部分法治权利下放到地方上,从此,皇权不下乡,而宗族就可以发展起来,不像是现在这样,每个皇帝一上台,先修陵邑,然后满天下将地方上的豪强给迁移到陵邑旁边。豪强之所以强大,无非就是他们在地方上有足够的土地还有人脉,但是一旦迁移,那就不一样了,土地必须变卖,依附于土地上的那些佃户雇农自然不可能再跟他们走。人脉也是一样,他们之前在地方上头可以贿赂官员,打点上下,即便是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遮掩下来,因此,可以借助于他们本身的资源横行乡里。可是迁移走了,陵邑是什么地方,不知道多少官员盯着这里,你想要从头培养人脉,那真的是事倍功半。何况,光是迁移这个过程,许多豪强就要被扒掉几层皮,等到了地方,手里头能掌握的资源就不知道要缩水多少,想要从头再来,那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