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穿]公主难当(256)

大家现在并没有多少经济学的知识,自然觉得钱多了是好事,再说了,布匹这玩意,本来就是消耗品,再多也不怕卖不掉,因此,李世民很是大方地给玄微封了官,鉴于玄微一直以来就是用自个的道号,连个正经的姓名都没有(没办法,原身是师父在战乱的时候捡来的,家人早就没有了,只记得一个小名,民间的小名有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什么二狗子,狗蛋之类的,因此,老道是就给原身取了个道号,也没取什么正经的名字。玄微也丢失了相当一部分原身的记忆,因此也不知道老道士俗家的姓名,想跟着老道士姓都不知道该姓什么,因此干脆就破罐破摔了),李世民知道之后,直接给他赐了姓,以后,玄微就姓李了,大名叫做李微。

纺织机还没来得及先用在制作丝绸上,就先用在毛纺上了,突厥那边突利和颉利连续打了好几场,都损失惨重,不过损失了这么多人口也有别的好处,那就是如今的草场勉强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了,所以两人最终暂时达成了一致,先不打了。

但是,跟大唐这边的贸易却没停下来,牛马也就算了,羊毛生意却是可以多做一做的,这几乎就没什么成本,只需要在天暖和起来的时候给羊剃个毛就行,都不需要如何处理,直接打包卖给大唐就行,价钱还算可以,第一等的羊毛就能换来等重的粮食,虽说这个价钱真要算起来还是挺坑的,不过,谁让突厥人自个处理羊毛的手段一直很粗糙呢?游牧民族很早就开始利用羊毛制作各种东西,最主要的就是毛毡,但是,他们的处理手段其实很粗糙,所以,毛毡什么的总是带着去不掉的腥膻味。至于西域那边,倒是有着比较高的处理手段,但是那个效率却很低。来自西域的羊毛地毯价钱一直居高不下,就因为他们想要制作出一张合格的羊毛地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如今大唐这边,却已经搞出了相对成熟的羊毛处理工艺。比如说,赵浩制作出来的肥皂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将羊毛简单漂洗过之后,将其浸泡在肥皂液里,那么可以有效去除羊毛上的油脂。洗干净之后再将这些羊毛梳理一番,变成毛球差不多就能送去纺线了,

李微搞出来的纺纱机可以很好地控制羊毛线的粗细,纺织出来的羊毛布虽说暂时没有细腻到可以贴身穿的缘故,但是用来制作外穿的衣服还是很好的。甚至,可以直接用这个来制作毛毯,比手工制作出来的要精细得多,再染个花样,那可就比波斯来的地毯还要强一些了。

有了这个之后,大唐这边的商人顿时都捕捉到了商机,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大唐民间就算是养羊,一家也就是养个几头,但是草原上可不只有突厥人才养羊啊!契丹人,吐谷浑,回鹘,靺鞨,这些部族都是靠着放牧为生,只不过他们在草原上争不过突厥,要么依附突厥,要么就在夹缝里头生活罢了。

因此,大量的商人还是北上,连同那些胡商,贩卖丝绸往西,回来的时候除了会带上一些香料宝石之类的之外,也开始在西域大肆收购羊毛了,他们已经将羊毛制品放到了之后的运输名单了,以前的羊毛制品几乎都是被波斯那边少数几个国家垄断的,其他国家真么这么精细的处理羊毛的技术,但是如今大唐这边,产量大,质量好,花样多,从细布到毛呢,从毛毡到毛毯,样样拿得出手,西域那边很多国家气候特征很明显,冬天冷,夏天热,丝绸或许可以不要,但是这种羊毛制品在秋冬的时候就非常合适了,因此,这些胡商恨不得跟着在大唐搞纺织作坊,可惜的是,朝廷将这些管得很严,别说是给胡商插手了,便是那些世家勋臣,也没捞到好处,全部是皇家的产业,最多就是允许那些世家勋臣提供羊毛。

于此同时,李世民也开始命人私底下大肆收购白叠子的种子,准备找个合适的地方种一种看看,这玩意之前即便是在西域,也是当做观赏植物种植的,结果李世民从穿越者那里知道这玩意叫做棉花,比起丝绵来更加适合保暖,做出来的布料精细到一定程度,不输于丝绸,自然来了兴趣。丝绵不是什么人都用得起的,民间用芦花之类的作为保暖材料都是常事,当年杨广三征高句丽,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冻死在辽东的。若是棉花能够普及开来,对于朝廷征讨突厥和高句丽有着很大的好处,起码不用拘泥于只能是夏秋季节出战了,完全可以冬天的时候行军作战。

总之,大唐如今简直就像是站在了一列正在加速的火车上,现在即便是几个始作俑者,也不知道接下来大唐会往什么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