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工业之主(317)+番外

作者: 晴空之下 阅读记录

救命之恩,那就只能……结草衔环以报答了。

“不用,我们商社不买人……”

金弼一脸尴尬地跟王老头解释。

“我们是正经经营的商社,不搞人牙子那一套,签卖身契那都是前朝的旧俗了,现在可不兴这个了。”

“噢……这样。”

王老头也有点尴尬。

他自诩在海外见多识广,可对于故土的印象还都停留在家中长辈的描述中。

王家几代以前就渡海去了马拉维拉城,保留的也都是业朝的旧俗。原本以为大雍还是百年前的模样,谁知在青州一下船,他就被这不下于马拉维拉港一样的热闹场面震慑,差点在女儿面前丢了大脸。

知道家人过来,王春岚已经提前租好了房子,位置虽然不算最繁华,但胜在安静宽敞,容纳一家子人足够用。

看到房子的时候,王春平的妻子瞪大了眼睛。

“玛丽,这都是你挣下的?”

王春岚不好意思地摇头。

“不算挣下,是赁的房。我在青州报馆找了份工作,最近过来青州的海西商人不少,他们的太太很喜欢大雍的织物和刺绣,布庄会需要临时的翻译,我平时也做些短工。”

“还有啊嫂嫂,大雍这里不兴叫洋名,你叫我春岚就行。”

“噢,好嘞。”

王嫂子应了一声,喜滋滋道。

“我的本名叫薛玉桂,我也让人叫我玉桂。”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不错珠地盯着周围的街路,只觉这青州城安逸祥和,与战火连天的马拉维拉港简直两个世界。

而且这里的人长得和他们差不多,走在人群中也不会被异样的视线注视,这让经历过外城清洗的薛玉桂格外安心。

然而更让她惊讶的,是城里竟然有不少妇人都外出务

她以前以为只有像小姑子这样留过洋的女人才有机会出门工作,做的也都是给西洋人翻译这样的活计。

没想到这青州城中,一大早竟然就有不少妇人形色匆匆地出门。薛玉桂好奇地打听了一下,发现竟然都是早期赶着上工的,做的活计还都五花八门,说的半点都不当回事。

“东头的大娘子是在器皿坊,西边第二家的两个闺女都在罐头作坊,最厉害的还是咱们隔壁的儿媳妇,据说人家进了制药场,一个月回来一次,赚的可多啦!”

在青州呆久了,薛玉桂很快适应了青州人的思维模式,也不觉得女人出去干活赚钱有什么不好了。

以前在马拉维拉港,移民们遵循的都是前朝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夫人大都深居简出,社交也仅限于自己的圈子里,轻易不让庶民看到自己的模样。

现在回到大雍,看久了城中妇人英姿飒爽的模样,薛玉桂觉得十分羡慕。她也想像小姑子那样自己赚钱养家,不用手朝上跟男人要钱,说话都比别人硬气。

何况王家现在的境况也不景气,积累的家财都留在了马拉维拉城,一家人能出来就算天之大幸,家计暂时全靠王春岚一个人支撑。

“哪有让小姑子养家的道理!”

薛玉桂跟王春平念叨。

“人家自己赚的将来都要带走的,女人家攒点私房可不容易,咱们都有手有脚的,不能靠个小娘子养!”

她说这话除了替王春岚打抱不平,其实也有试探丈夫的意思。

她也读过女子学校,她也会说海西话,她也想出去干点活计。

哪怕她不能像小姑子那样找个报馆,在布庄或者码头干个临时的译文也行啊!噢对了,她还会做点心!她在女子学校的烹饪课是优等,也许她可以在城里开一个小店铺!

王春岚对嫂子的想法非常支持,还建议她去东海制药厂或者火药坊门前开食间,那边的坊工收入搞,出手也比别的地方阔绰。

她是知道薛玉桂的手艺的,嫂子最擅长做各式糕点,西洋的传统的都很精通,说不定还真是一条能走的路。

唯一的障碍反而是家里的男人。

王老头一向是有点固执的,之前守着前朝的规矩不撒手,在家中也讲究纲常伦德那一套。

她丈夫王春平受老头影响,想法和亲爹差不多。这爷俩之前是想着要报恩,早就做好了卖身给东家的准备,也不出去找活计赚取家用,一家子全靠小姑子王春岚支撑,时间久了;两个男人都有点抹不开脸。

“嗐,你再等等,听说东家很快就要回来了,咱们总不能不讲恩义。”

“谁说我不讲恩义!?”

成亲以来,薛玉桂第一次跟丈夫呛声。

“东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当然没有二话,但在此之前,咱总得把生计支撑起来,不能靠着东家过活,哪就不叫报恩,叫东家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