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搞基建(70)+番外

作者: 一七令 阅读记录

冯慨之挑剔地看了看宁尚书,随即不屑, 这齐国的丞相原来就这德行,还不如他呢。

宁尚书匆匆扫过他们,心道:原来这些奸诈小人生得这般模样。长见识了。

两伙人各自打了个照面, 脸上不约而同地挂起“温和”的笑意。

张崇明主动过说了两句客气话:“这位便是宁大人啊,久仰久仰。”

“不敢当不敢当, 张丞相才是百闻不如一见。”

两个人寒暄一阵,像是经年老友一般,等说够了,张崇明这才引着宁尚书等人去见了萧瑾。

宁尚书早就对夏国这位新皇好奇无比。一介新皇, 竟敢孤注一掷亲自镇守临淮关, 不得不说, 这位多少还是有些能耐的。宁尚书本以为自己看到的会是一个精明厉害的君主,不想进去之后才发现, 这新皇年纪是真小, 生得是真好。除此以外, 也没看出什么精明睿智的模样, 倒像是很好欺负的样子。

宁尚书眼神一闪, 决定先从这位新皇入手, 主动递过了国书。

萧瑾接过一看,就看到开口写道:“大齐皇帝谨致书于大夏皇帝阙下……”

之后便是正常的公文套话,没甚看头。

“劳烦宁尚书亲自送过来,尚书大人请坐。”萧瑾将文书递给冯慨之,给了他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眼神。

冯慨之懂了。可他还记得,齐国人来之前小皇帝跟自己说过要先礼后兵。

于是他冲着宁尚书鞠了一个躬。

鞠躬鞠得莫名其妙。

宁尚书摸不着头脑,可他站起来后忽又问道:“文书在此,这么说来,贵国是来投降议和的?”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呢,宁尚书不得不底下头颅:“正是。”

冯慨之捻了捻短须,拿腔作势:“听闻贵国早已遣使同燕国投降,怎么如今才来同我夏国商议?”

宁尚书攥紧了手心,这叫他怎么回,为什么过来今日投降难道你们一个个的不知道?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宁尚书假笑着回道:“这是齐国君臣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缓些时日,方显慎重。”

“哦,原来贵国同燕国的议和是意气之举啊。”

宁尚书忍了:“并非如此,同燕国议和也是慎而又慎的决定。只是夏国与燕国不同,我朝君主同夏国先皇神交已久,对待夏国自然礼让三分。”

冯慨之阴阳怪气:“这可真是礼让了,咱们一路过来,齐国的士兵一路避让,都已经让到许州了。这还得多亏了贵国的好客又大方,给咱们一路让过来,倒是省了不少事儿。要是像以前一样见了面便兵戎相向,还不知要死多少兵呢。原本我还以为,两国要继续开战不死不休,原来这就结束了?”

张崇明接茬:“冯大人,你真错怪人家了。”

宁尚书一脑门的虚汗。

冯慨之探了探身,语气贱兮兮的:“是我想错了?真不打了?”

宁尚书深吸一口气:“您放心,齐国是诚心诚意议和。”

“哟,真有远见卓识!”

宁尚书脸都黑了。

王从武听着一阵痛快,他是知道自己说不出什么好话的,要不然他也想跟着掺合两句。冯大奸臣这张嘴虽然讨厌了些,但是用在别人身上正正好!

萧瑾也满意了。

两边议和,自然要分出胜负来。唯有逼得齐国服低做小,这和谈才有的谈。

萧瑾给几个人使了个眼色,告诉他们差不多得了。

冯慨之直起了腰,立马开始说起来正经事:“也罢,贵国既然诚心诚意过来议和,那这议和一事咱们也不端着。自古胜者为尊,临淮关一战是贵国先挑起的,如今贵国说不打就不打,总该给出些诚意吧。”

宁尚书笑不动了,端起茶盏做掩饰:“贵国的意思是……?”

张崇明几人互相看了一眼,随即让冯慨之代为传达:“黄河以南的一片整地,不大不小,正好足够。”

“咳咳——”宁尚书一口茶水没咽下去,反倒把自己给呛了个扎实。

齐国鸿胪寺卿洪儒盛直接怒了:“黄河以南的地横跨几个府州,你们也真敢要!”

就不怕被噎死?

张崇明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一百年前,这也是夏朝的地。”

“一百年前?您怎么不从尧舜商周开始算起啊?”这么会算,怎么不上天呢?!

张崇明笑了:“看来贵国的诚意也不过如此。”

王从武终于找到插嘴的机会了,他直接拍了桌子:“早说不必和谈了,家伙都给你们准备好了,直接开轰就是!只你们这些没有血性的儒臣一个劲的说议和!都不许再议了,谁胜谁负战场上定分晓!”

王从武撺掇着萧瑾:“这些撵他们出去就是了,齐国欺人太甚,自己挑起战争却不愿意偿还,世上还有这样的道理?他们自己犯贱,咱们还得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