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搞基建(326)+番外

作者: 一七令 阅读记录

致远书院的几位都是聚在一块儿干活的。

季让胳膊都已经快要断掉了,余子谦也不遑多让。见没人注意他们这边,季让才终于抱怨了一句:“我在家中可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

余子谦苦笑:“谁又做过呢?”

“本以为只是轻轻松松的讲学,谁想到竟然跑来修屋顶,我这胳膊都已经累得抬不起来了。就今日这架势,明天还不知道有什么事情等着咱们呢。”

余子谦看了看边上的冯慨之,小声道:“少说两句吧,被冯大人听见可就不好了。”

季让是闭了嘴,可心中却还在絮絮叨叨,他怎么都不信以前的进士也是这样。

他心中怀疑,又去偷偷问了一个临安本地的进士。听说他家中还有位进士出身、已经去了蔡州当官的族兄,季让便好奇:“难道你家族兄没交代过这培训的事儿么?”

那人听了这话脸色都扭曲了:“交代了。”

季让追问:“如何交代的?”

“他说,这所谓的培训不过是跟同年一起出门游历,不是去东家走亲,就是去西家访友,悠哉悠哉,轻松自在,他为官两载之后还十分惦记,每每梦中想起都想念得涕泗横流。”

季让露出了疑惑的目光。

说话的人却暗暗握拳,这鬼扯的话,可恨的是他竟然信了!如今想开,族兄那阴阳怪气的语气,根本就是拿他当猴子耍呢,只怕一开始就存着看好戏的心思,故意说的那么寻常,让他们有丝毫防备。

也怪他实在是太蠢了,竟然没有看透族兄那调侃傻子一样的语调,如今后悔也实在太晚了。不过后悔也没什么用,难不成他还要为了避免这个所谓的培训而放弃殿试?

所以怎么看,这个亏他们都必须得吃。

一群人忙活了一整日,就连中饭都是在外头用的。

本来也有人想抱怨两句。,待看到冯慨之跟他们一样在外用膳后,所有的抱怨都化成了沉默。

人家尚书大人都如此,他们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连着修了三天的屋顶,直到把这周围一片的所有塌掉的屋顶都给修完了,如此方才作罢。

原先住进悲田院的百姓又再次回到了各自家中,为表感谢,他们还送了不少东西给这群过来帮忙的进士们。!

余子谦就被塞了一盒炸果子,他不想要,但对方实在是太过热情,强塞到他怀中。

老百姓的感激从来都是这样朴实且炙热,说起来,他们并非心甘情愿来修屋顶,但就换来别人的感激涕零。这么一想,余子谦便觉得心中有愧。

面对这份热情,余子谦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被动接受。他想着,执意不接反而坏了人家的美意,不妨收着就是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可等冯慨之说,这都是他们在悲田院中省吃俭用节省下来想要留着过年吃的,余子谦一时又觉得自己手上的盒子烫手了起来。

他后悔接过来了,在他眼中不值得一提的小东西,却是别人眼里不可多得的宝贝。

最终,余子谦也没有将东西还回去,只是默默地在那家人门后放了一串铜板。

傍晚入宫禀事的时候,冯慨之还那些事儿笑话起来:“这群初出茅庐的进士们还真是天真有单纯,微臣说什么他们就姓什么,说那一盒果子是别人省出来的,他们竟然还真信了。”

冯慨之乐得不行。

萧瑾也忍俊不禁,他们更不会知道那些百姓过去送谢礼,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原本那些百姓还嫌他们多事,后来给了钱,才答应过来演戏的。

这当然也是无奈之举,不演戏,又怎么能让他们“幡然醒悟”呢?

萧瑾对如今的进展很是满意,照这个情况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这群进士便能蜕变成“苗根正红”的官场接班人了。

有才只是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有操守,有仁心。

萧瑾又问:“这屋顶修好了,明日可是要他们施粥?”

“正是,不过明儿微臣便不必领着他们去了,连着三日没做事,户部里头不知积了多少公文。施粥是小事儿,用不着微臣来压他们也会愿意做的。”

萧瑾点点头。

冯慨之的确没那么多空,他最近还得忙着自己交代的茶会一事。

萧瑾准备在谷城县开一次轰轰烈烈的茶会,以茶代酒作宴,邀请各方前来人士前来品天下之茶,配以评书、品画、论茗、焚香、弹琴、玩石等,这茶会若是办成了,必定能名噪一时。

最重要的是,萧瑾想通过这种盛典让南北两地形成共通的文化——茶文化。

有了认同感,届时还会分夏国与齐国故地么?大家可都是一国的。

冯慨之答应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是转头就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此主意虽好,却得费不少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