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五同人)大宋风月(116)+番外

**

时至七月。

镖队与商队一行人已经进入贵州境内。

“在向前走就进入苗族人的聚集地了。”

镖队为了照顾月枕石特意加派一位女镖师,柳瑗正站在柳江边说着附近一带的情况。

“穿过这一带就进入僰人的悬木镇,那就是目标地了。是既要走陆路,也要走水路,不然有些地方就很难翻过去。

山林气候变化无常,刚才打听过了之前曾走的那一条水路的近况。因为近段日子的雨期不定,走水路不是很安全,队里商议了一下,建议月姑娘从地上走。用时久一些,但也免了翻船之类的危险。”

这次商行里就派了四个人,月枕石、账房吴、还有两个跑腿伙计,而镖队连带柳瑗在内也是四人。因为此次去程时不必押送货物,而回程只要携带少许特产便可,所以还称得上是轻装上路。

“好,那就从陆路走,一切以安全为主。”

月枕石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多看多听,将所到处的份风土世情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做生意的时候用,也就不必执着于非要选哪一条道走,非要在什么时候抵达悬木村。

几天后,一行八人抵达枣子村时,俱是非常庆幸没有从水路走。

投宿客栈的掌柜说,因为几日来雨势不定的关系,江上的风浪难测,昨日有几艘船便是翻了。

“八位要是不着急,不如在枣子村多留三四天。依照往年的经验,这雨估摸着也就最多再下三四天。平日村里没什么有趣的事,恰好昨天来了戏班子,他们也是要继续往南走,听了劝多住几日。说是闲着也无聊,便在村东头的小院上唱几场戏,让村里热闹一下。”

枣子村,村东头有一处大院子是前朝时期建的。原是富贵人家的住处,后来被改建成为村里的宴席听戏场所。

昨日,外来的喜竹班就入住了村东大院,说好稍作休整就连唱几场戏,以而渡过慢慢雨日。

“我们去看一眼吧。”月枕石决定休整几日,既是为了了解世情也就不在客栈里窝着,与柳瑗一起在枣子村里转了一圈,最后转到了村东大院门口。既是同为外来客,那么不妨先打一个招呼。

大院的门敞开,可以看到不时有三两村民出入,隐约能听到他们多是在戏班闲聊,但也有一些是手持一张薄纸跨出门槛。

“这位年轻的大夫还真神了,他给我扎了几针就不痛了。我打算照此方去镇上抓药。”

“听说是姓公孙,与喜竹班顺路,是去南边山头采药的,也不知他返程的时候还路不路过我们这里。”

柳瑗听了来劲了,“没想到戏班子还跟着像样的大夫,我刚好想配几幅膏药,这几日天一多雨,手上旧伤处就隐隐作痛。”

月枕石也被勾起好奇心,年轻的公孙大夫,莫不是公孙策?

第66章

“我手边没有现成的药膏。你先照着药方抓药, 煮开后凉一会药汤把手臂泡进去,每天早晚各一次,三日后就能有所缓解。”

柳瑗接过了公孙大夫给的药方时,月枕石已经向喜竹班的人打听出了这位随行大夫全名正是公孙策。

公孙策大约二十五岁左右, 看着就是一位清隽的书生,是在入贵州之后与喜竹班同行,最初是为了治疗班主摔伤的腿。

“公孙先生的医术是这个。”喜班主竖起一根大拇指,“我的腿老伤新伤具有, 其间也不知找了多少大夫都是时好时坏,公孙先生用了半个月就把病根给除了。这几日即便是接连下雨也完全没问题了。”

月枕石难免对公孙策有些好奇, 不免猜想将来他如何与包拯结识, 而此时还是一位行走南北的大夫。

“班主可知公孙先生去南边找什么药材?山林之路不好走, 为何不在镇上收购一二,还要深入深山去寻?”

“不太清楚。反正都是往悬木镇的方向去, 大家一起走也不那么冷清。”喜班主说着调转了话头, “小月姑娘,你们商队去悬木镇要呆多久?黔湘之地多族杂居, 会汉话的人少, 要是顺路的话, 我们也能一起走。”

月枕石想着后面的行程安排,即便商队不赶时间,却也不少说能候着到地就要表演的喜竹班。她将顾虑说了出来, “顺路的时候能同行也好, 但班主到底要经停演出, 商队恐怕没那份闲暇次次观赏。”

喜班主理解地点头,顺带邀请月枕石八人明天首次演出务必要到。

两人再寒暄了几句,月枕石就与柳瑗离开了村东大院,还要去村上的小药铺里抓些药。

月枕石顺手看了一眼药方,本为了欣赏一番公孙策的字迹,定睛一看却眼神微凝。药方共有三行,谁想三个开头的字连起来竟是‘小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