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摄政王的替嫁男妃(149)

作者: 白芷 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雪灾与战乱

年关已至,京城的百姓今年过的很顺,没听说这儿有灾哪儿有难,也没什么灾民入京扰乱他们的生活。外加皇上下令修了一条叫什么水泥的路,据说这路修好平坦光滑如镜面一般,下雨天也不怕再沾染泥泞,去别处也会节约不少时间,会在过年当天把拦着木板子拆开让他们走上那水泥路。

如此这般,自然是让人高兴的,于是年前这些日子京城满街都是人,一是为了采买年货,二就是对那水泥路好奇了,不少人围在木板子外面转悠,就想提前看到点什么好回去其他人吹牛。

在满街百姓高兴时,一匹马从城门疾驰而入,再从京城主街飞驰而过,那骑马之人过街时嘴里还在喊,“边关八百里加急信函,边关八百里加急信函……”一直喊着往皇宫方向去。

京城百姓只见那骑马之人身穿铠甲,一手抓着缰绳一手策马扬鞭,腰间插着一枚小旗,那是传令兵惯有的打扮。

八百里加急便意味着必然是出了大事,这信函尚未进宫,方才还高高兴兴的百姓,这会儿笑意也减了不少,大过年的若是打仗,即便打不到京城来,那也不是什么好事。

而另一边,喊着边关八百里加急信函的传令兵一路疾驰进了皇宫,直至皇上平日上朝的大殿外才停下,守在外面的太监闻声前来接信函,捧着信函跑着往大殿内传,一遍一遍直至最后一人跪在大殿中央高举信函,“禀皇上,边关八百里加急信函。”

霎时间,所有朝臣的视线都落在那封信函之上,周启三两步下了台阶接了信函呈到皇上手中,皇上绷着脸拆了信。

几乎是看完的一瞬间,他便一巴掌拍在面前的御案上,“岂有此理,宁古好大的狗胆!”

朝臣们心一慌,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这个时候跪就是了,齐声道:“皇上息怒。”

萧景恒视线在众人身上扫过,哼了一声,将信递给周启,“念给他们听。”

信上说北境三州入冬以后连连大雪,雪压垮百姓房屋,冻死冻伤无数百姓,偏宁古国趁机发难攻打北境三州,如今三州内忧外患,怕是要守不住。

朝臣听了也心惊,若只是打仗或只是雪灾也还好,可现在两样都占了,这事就是个大麻烦。

更何况那是北境整整三个州,数万万百姓,不能不管。

丞相李威连忙出声,“皇上,当务之急是先派兵增援北境,切不能让宁古国大军入了城,届时不仅百姓遭殃,便是城只怕也很难守住。”

有像李威这样的提议马上出兵的,自然也有反对的,大冬天派兵去边关行程本就慢,等援兵去了北境是个什么样还不知道呢。

更何况北境并不是没有驻军,整个北境可是常年有十万驻军在,十万人难道还守不住吗?

还有人说要马上问责北境三州的知州和下属官员,入冬这么久,雪灾该是早有了,为何现在才报上来,如此失职失责,是拿百姓的命不当回事,定要问重罪。

各抒己见,朝堂瞬间乱哄哄闹成一团,偏意见有左谁都不同意谁,各分析利弊,争了半天也没出个结果。

本就怒气攻心的萧景恒看到这样的情形,更是快气炸了,“够了,这是朝堂,诸位大人是把这朝堂当菜市了吗?”

“这么多人,领着朝廷俸禄,本该为朝廷尽职尽责,可事到临头却连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朕养你们一群废物有什么用,若今日想不出如何解决北境之事,你们就给朕摘了帽子滚回家种地去,朝廷用不上你们这等无能之人。”

皇上一通骂,又跪下请罪了,可萧景恒不想听这些,只想要让他们说让谁出兵去支援北境,赈灾一事要如何安排。

也许是真怕被摘了帽子,这回倒提了些有用的,快速商量好了支援北境的事。

至于赈灾,却是没人敢揽的,在场文臣多,上个朝都冷的不行,更别说要去更北边的地方,只怕还没走到地儿就倒下了。最主要的是,北境是关外,民风向来彪悍,若去赈灾压不住百姓,官员当场被打死也不是没这个可能。

推来推去的,半天没个结论,而人武将那边已干脆利落的应下了。

说了一会儿,不知谁提议的,让摄政王去。

这话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摄政王的确是个很好的人选,可问题也在哪儿摆着。

很快就有摄政王那边的官员指着那提议的官员骂,“你亏不亏心,让摄政王一个双腿不便之人去的赈灾,你是想让王爷坐着轮椅跟北境的百姓说朝廷没人了,只能派他一个双腿不利于行的人去赈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