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傣家美食[美食](139)+番外

作者: 喃米 阅读记录

在这之后,苏涧兄妹就和亲爹胡永庆结了怨,死活不想回到亲爹身边去。杜为民也只好收养了两个孩子,他没有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苏宁和苏涧就像是他的儿女。

作为省局的局长,杜为民比任何人都知道苏涧这次任务的危险性,不成功便成仁,如果他的身份暴露,就是殉职的命运。

所以苏涧在八角寨做片警的那段时间里,他还是稍微动用了一点点权利,让苏涧活得更舒心一些。

就好像苏涧喜欢车,他就批了一辆吉普车给他开着玩。

苏涧临走前给杜为民说,自己最挂心的人就是玉温,杜为民就暗地里帮衬着玉温。

滨江美食城头排头位的楼,本来是内定给一个京城来的富豪的,杜为民打过招呼,便以市场价卖给傣味了。

这次Vip包房事件也一样,是他打过招呼,下面的民警放了水的。

苏涧还能不能回来,杜为民不知道,但他应该替苏涧守护好他喜欢的人,这也算是自己为苏涧尽的一点心。

玉温在水寨人家住了三个月,已经悄然融入到这个家庭里面,每天帮着玉恩咪做做饭,或者和玉恩咪的小儿子岩二一起读读小人书。

玉恩咪好几次想要劝她回家,但看她倔强得很,也每天和家里人通电话,便不再管她了。

玉恩咪只想着野象帮快点到来,让小苏彻底死心,然后回家去好好过日子。

转眼就到了傣族的传统节日“开门节”,十二月十五号,稻谷丰收之后,意味着农忙结束,青年们有大把时间谈情说爱的日子要到了。

这天要去金塔拜佛,还会在点火灯,放高灯,大家成群结队地环游村寨,唱歌跳舞好不热闹。

开门节这天,不单是傣族人自己热闹,水寨里也会有很多游客来游玩,玉恩咪早上去拜过佛以后,便回家准备傣族糯米饭,打算卖给游客们赚点钱。

傣族糯米饭的配料十分丰富,有腌菜肉沫、煎鸡蛋、煎腊肠、花生米、豆豉、腌笋、沧□□苔等二十几种配料。

客人可以指定自己想要的配菜,三四种混合包进蒸好的糯米饭里,种类丰富,味道又好,吃了还管饱,傣族糯米饭在游客中是很受欢迎的。

玉恩咪负责做腌菜肉沫、凉拌腌笋等比较复杂的菜式,玉温现在就是汉族姑娘的身份,不能过多暴露自己,便在旁边打下手,帮她煎煎鸡蛋、腊肠和猪排什么的。

刚把准备好的食材摆到门口,来了个着傣裙的老人,此时玉恩咪不在,玉温便帮着招呼着,用普通话问,

“阿嬢,您要来个糯米饭吗?”

老人抬脸眯眼,用昏花的老眼盯着玉温看。

“像,太像了...”老人用傣语喃喃自语。

玉恩咪端着一碗青苔走出来,笑着用傣语问道,“阿嬢,您说像什么啊?”

老人指着玉温,还是用傣语道,

“这姑娘,长得像我们以前街上的一个女娃,好像...好像是叫玉温,那女娃和她阿妈去庄慕投奔舅舅去了。”

玉温定定地看着老人,想从老人的脸上分辨出她是街上的哪一位奶奶,可人老了好像都长得差不多,玉温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

玉恩咪见她呆呆的,还以为是没听懂老人的话,便帮着翻译一遍,

“小苏,阿嬢是说你长得像她认识的一个女娃。”

玉温勉强冲她笑笑,“玉恩咪,麻烦你给阿嬢说,我以前没有来过榕林。”

老人听到玉恩咪的话,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她继续嘟囔道,“我们玉温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也许都嫁人了,怕是娃娃都有了吧...”

她没买糯米饭,嘟嘟囔囔地走远了。

玉温心里有点酸,又有点暖暖的,没想到这么久了,在家乡还会有人挂念着她。

水寨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涌进许多游客,卖糯米饭的小摊前人开始多起来,玉温跟着忙忙碌碌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

吃过晚饭后,吊脚楼里的歌舞盛宴便开始了,整个水寨上空回荡着热情豪迈的“水水水水水”的口号,这是傣语里“干杯”的意思。

玉温无心像大多数游客那样,喝着小锅烧酒,围着篝火起舞,她起身往外走,隔着暮气沉沉的同锁桥看向对面那栋毫无生机的傣楼。

光头的小岩二怀里抱着一只和他个头差不多的高的孔明灯,一摇一摆地走到玉温身边,奶声奶气地喊玉温,

“阿姨,你和我放高灯吧。”

玉温低下头,看到他小小的人抱着巨大的孔明灯,样子有些滑稽,她笑着在岩二的光头上摸了一下,

“放高灯上面要写愿望的,你去找笔墨来。”

“行!”岩二一口答应,“那你先帮我举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