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傣家美食[美食](133)+番外

作者: 喃米 阅读记录

玉温干脆利落地摇了摇头,“放心,不会有任何危险,我只是怕我不在店里有生意场上的人趁机捣乱。”

向远一时无语,半晌又道,“那我陪你去!”

玉温俏皮地对他笑了一下,平日里冷冽的眼眸笑得弯弯的,她半分真半分假地打趣道,“我去见心上人,你陪着像什么话?”

也许是玉温的这句玩笑话,让办公室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玉温叮嘱完她不在店里的这段时间各部门的注意事项后,便让大家散了。

都说母女连心,玉香肯定是不相信玉温的那些鬼话的,可她还没来得及说出阻止的话,玉温便先堵住了她的嘴。

“阿妈,你是晓得我的,我不是冲动的人,但我想做的事是肯定要做的,你如果想女儿平安归来,就务必办好我交代给你的事。”

玉香知道多说无用,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罢了,你要是心里还有我这个阿妈,就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回来!”

玉温含泪抱了玉香一下,“我会的,阿妈!”

当天下午,玉温去见了傣味的律师,把一封“遗嘱”教给律师,如果一年后她没回来,那就执行遗嘱。

在这封遗嘱里,将玉温的现有个人资产分成三份,分别赠予玉香、张莉、张五一,傣味的经营权由向远继承。

向远接手后的经营利润,百分之十给玉香养老,直至玉香去世,向远收回全部利润。

在向远经营期间,需抚养张莉,张五一读书到二十四岁。

这最后一条是玉温提前算好的,哪怕他们姐弟俩念到硕士,也就是到24岁,之后的路,向远愿意管就管,若是他不管,24岁的时候张莉姐弟俩肯定也能独当一面了。

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好,玉温找了个偏僻的理发店减掉一头长发,齐耳的短发,娟秀的五官,看起来和身份证上十八岁的苏茶还真有几分像。

为了掩人耳目,玉温用苏茶的身份证买了当晚深夜的火车票到附近的城市,再从那边转车去榕林。

二十八个小时的车程,她把所有能想到的结果都想了一遍。

最后玉温想到的是,无论结果是什么样的,她都不会后悔丢下一切去了榕林。

因为她心里知道,若是不去,她这一生都不会安宁。

为了不暴露行踪,玉温提前一站下车,又在路边拦了一辆路过榕林的大客车,以高于市价两倍的价格搭了一趟顺风车,关键是不用拿身份证去车站买票。

赶到榕林的时候是清晨6点,玉温在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下了车,这边的天亮得很早,6点钟,街道两旁已经摆满了各种当地小吃。

傣味做的很多菜,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都能找到原型,酸辣爽脆的各式凉拌,走几步便会遇到一家的撒撇米线,舂桶从头响到尾的葱鸡脚店...

闻着满街的食物香气,玉温也觉得有点饿了。

她驻足在一个卖傣族糯米饭的小摊前,老板操着咖喱味的普通话招呼她,“阿妹,糯米饭来一碗?好吃得很!”

玉温一愣,随即想起自己现在是汉族打扮,老板自然就把她当成了外地人。

“好的。”玉温也用普通话回,“我要一份青苔糯米饭。”

那小摊老板热情地答应着,从一叠清洗干净的芭蕉叶中抽出一张,先往上面放一勺热腾腾的糯米饭,用勺子背面摊开,再往中间撒上一把烤香的青苔,裹好饭团递给玉温。

青苔糯米饭是五毛钱一个,玉温付过钱,双手捧起热乎乎的饭团,送到嘴边咬了一大口。

香软的糯米饭里有青苔的独特气息,是玉温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

老板笑着问,“吃得习惯不?这是沧江里的青苔。”

玉温点点头,回道,“很好吃,谢谢。”

离开小摊后,玉温一边捧着饭团吃,一边顺着老街朝水寨走去。

再往前走一截就到了沧江,围着壮阔的江水,岸边有木头搭起来的长长的栈道。

栈道两边是遮天蔽日的大树,树干粗壮,树荫浓密,是东南亚地区常见的景象。

往前再走一截,眼前豁然开朗,江面陡然增宽,浅滩上还有不少腰间挂着竹篓的妇女正在捞青苔。

这些青苔正是玉温刚吃的糯米饭里包的青苔,打捞上来清洗干净后,铺平晾干,再用柴火烘烤,便成了松脆鲜香的青苔。

玉温回忆着小时候偷跑出去跟着阿嬢们捞青苔的事,很快便走到了水寨。

这是一片建在苍江边的一片水域上的吊脚楼,房顶是尖尖的傣族建筑样式,屋面上用金色的笔画出各种繁复的图腾装饰。

水寨门口一左一右摆着两只头顶花环的大象,玉温离开榕林之前还没有这两只大象,看样子是新放上去的。